-
公开(公告)号:CN11630617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51414.2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固耦合网格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工程结构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网格划分;分别确定流体网格和固体网格的节点与单元信息;判断流体网格三角形单元和固体网格三角形单元是否满足网格质量要求;若不满足,则相应的进行三角形单元中节点的添加或节点的剔除;之后根据更新后的节点以及单元信息进行网格重划分,确定优化后的流固耦合网格,进行待分析物体的流固耦合计算;若满足,则进行待分析物体的流固耦合计算。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单元网格的畸变度,提高网格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有限元、粒子有限元等网格方法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7378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29454.7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术有明显扩展与提升。本发明公开植被边坡土渗流潜蚀实验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植被边坡土渗流潜蚀实验测量系统包括渗液供给装置、土样测试装置、渗液回收装置与监测装置,土样测试装置包括根系土样测试装置与植株土样测试装置。系统在渗液回收装置、渗液加压结构、裂缝结构方面有优化。本发明测量方法充分考虑植株对土体渗流潜蚀的综合性影响,可用于死亡根系阶段与植物全阶段的土样渗流潜蚀特征的实验测量。本发明实现了在装样以后在实验原位完全自动采集结果数据,免除了回收样品后在实验室内业分析的环节,并利(56)对比文件US 2022236156 A1,2022.07.28US 6277274 B1,2001.08.21WO 2007081219 A1,2007.07.19WO 2017162094 A1,2017.09.28WO 2019095800 A1,2019.05.23沈辉;罗先启;毕金锋.土石混合体渗透侵蚀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岩土力学.2017,(第05期),第1497-1509页.雷小芹 等.非饱和堆积土边坡降雨–渗流潜蚀耦合过程模拟《.工程科学与技术》.2021,第53卷(第2期),第28-37页.Donald E. Matthieu 等.Turfgrass RootResponse to Subsurface Soil Compaction.《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Analysis》.2011,第42卷第2813-2823页.Jeongjun Park 等.Root ReinforcementEffect on Cover Slopes of Solid WasteLandfill in Soil Bioengineering.《Sustainability》.2021,第13卷第3991-1-16页.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41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52265.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固耦合的数值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流固耦合数值计算领域。本发明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网格划分和参数赋值,能够将流体域与固体域集成为统一区域,采用相同的变量进行描述,同时进行求解,无需传递流‑固边界处的物质信息,提高了流固耦合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并且克服了“附加质量”的问题。基于网格质量确定是否网格重划分,有效避免了流体大变形所产生的网格畸变问题。通过组合构建系统矩阵,形成了统一构架下的显式算法框架,既满足了显式算法在大型流固系统方程求解时的解耦优势,又避免了流固信息相互传递的数据交换耗时与精度丢失。
-
公开(公告)号:CN106503354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10940450.8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饱和土质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改进方法。本发明根据非饱和土力学理论,水文学理论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结合高陡路堑边坡的楔形破坏地质模式,提出基于三角楔形剖面的非饱和土质路堑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实现对非饱和条件下楔形破坏地质模型的路堑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和预测。本发明理论方法可靠,计算科学便捷,弥补了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不考虑非饱和土以及路堑边坡楔形破坏模式的两方面缺陷,可提高非饱和土质路堑边坡稳定系数的预测精度,并揭示路堑边坡在非饱和条件下发生变形破坏的物理过程和力学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7737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29454.7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植被边坡土渗流潜蚀实验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植被边坡土渗流潜蚀实验测量系统包括渗液供给装置、土样测试装置、渗液回收装置与监测装置,土样测试装置包括根系土样测试装置与植株土样测试装置。系统在渗液回收装置、渗液加压结构、裂缝结构方面有优化。本发明测量方法充分考虑植株对土体渗流潜蚀的综合性影响,可用于死亡根系阶段与植物全阶段的土样渗流潜蚀特征的实验测量。本发明实现了在装样以后在实验原位完全自动采集结果数据,免除了回收样品后在实验室内业分析的环节,并利用数据自动采集结构解决了实验测量过程的精度控制问题;本发明技术在研究对象适用性、自动化控制、实验测量精度控制等各方面较现有技术有明显扩展与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503354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40450.8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E02D17/20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饱和土质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改进方法。本发明根据非饱和土力学理论,水文学理论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结合高陡路堑边坡的楔形破坏地质模式,提出基于三角楔形剖面的非饱和土质路堑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实现对非饱和条件下楔形破坏地质模型的路堑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和预测。本发明理论方法可靠,计算科学便捷,弥补了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不考虑非饱和土以及路堑边坡楔形破坏模式的两方面缺陷,可提高非饱和土质路堑边坡稳定系数的预测精度,并揭示路堑边坡在非饱和条件下发生变形破坏的物理过程和力学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552265.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固耦合的数值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流固耦合数值计算领域。本发明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网格划分和参数赋值,能够将流体域与固体域集成为统一区域,采用相同的变量进行描述,同时进行求解,无需传递流‑固边界处的物质信息,提高了流固耦合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并且克服了“附加质量”的问题。基于网格质量确定是否网格重划分,有效避免了流体大变形所产生的网格畸变问题。通过组合构建系统矩阵,形成了统一构架下的显式算法框架,既满足了显式算法在大型流固系统方程求解时的解耦优势,又避免了流固信息相互传递的数据交换耗时与精度丢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306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51414.2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固耦合网格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工程结构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网格划分;分别确定流体网格和固体网格的节点与单元信息;判断流体网格三角形单元和固体网格三角形单元是否满足网格质量要求;若不满足,则相应的进行三角形单元中节点的添加或节点的剔除;之后根据更新后的节点以及单元信息进行网格重划分,确定优化后的流固耦合网格,进行待分析物体的流固耦合计算;若满足,则进行待分析物体的流固耦合计算。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单元网格的畸变度,提高网格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有限元、粒子有限元等网格方法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947581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899572.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情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冰湖堰塞坝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密封箱,在移动装置时,启动第二电机,使丝杆转动,将滑块移动至安装板顶部的位置,此时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的底部,均垂直位于定位柱的一侧,使摄像头位于密封箱的内部,关闭箱门,对密封箱进行密封,使得在移动时,减少对摄像头的磕碰,有保护的作用,同时减少装置的体积,携带方便,便于下次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4407543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20900368.9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链生山地灾害多参数集成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活动连接于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于固定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挡板,在使用时,将第一箱体水平放置,转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为垂直的状态,支撑杆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第一箱体一侧的四角处,使四个支撑杆对箱体进行支撑,转动支撑柱,带动螺纹柱在支撑杆内部的螺纹孔内转动,进而改变支撑柱的高度,能够对箱体的高度进行调整,实用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