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843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80859.8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IPC: C07C67/343 , C07C69/54 , C07C45/68 , C07C49/794 , C07C49/80 , C07C49/84 , C07C49/796 , C07C49/798 , C07D307/46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末端烯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是在有机溶剂中,以膦叶立德化合物为原料,以二氧化碳为C1合成子,在还原剂条件下,反应制得末端烯烃类化合物,其中,所述膦叶立德化合物、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1~6),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3atm,该合成方法操作方便、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效率高,填补现有技术的缺陷,并且,该合成方法以二氧化碳为合成子,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有效预防温室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49875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40145.5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IPC: C07D209/12 , C07D405/06 , C07D4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金属参与的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指:将N-叔丁氧羰基-N-酰基-2-联烯苯胺类化合物、亲核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加至反应容器中,并在氮气氛围下加入有机溶剂,于50~120℃反应24~48 h,经分离纯化即得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本发明用亲核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作为催化剂,无任何添加剂,成本低;反应原子经济性高,避免了产生不必要的废物;反应条件也较温和,可操作性强,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41823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53650.6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 南阳理工学院
IPC: C07D48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螺环吲哚-3,3’-吡咯烷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二氧化碳为C1合成子,以有机碱为催化剂,以硅烷、硼烷等为还原剂合成螺环吲哚-3,3’-吡咯烷类化合物,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螺环吲哚-3,3’-吡咯烷类化合物;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价值的产品--螺环吲哚-3,3’-吡咯烷类化合物,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合成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合成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8439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0380859.8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IPC: C07C67/343 , C07C69/54 , C07C45/68 , C07C49/794 , C07C49/80 , C07C49/84 , C07C49/796 , C07C49/798 , C07D307/46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末端烯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是在有机溶剂中,以膦叶立德化合物为原料,以二氧化碳为C1合成子,在还原剂条件下,反应制得末端烯烃类化合物,其中,所述膦叶立德化合物、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1~6),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3atm,该合成方法操作方便、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效率高,填补现有技术的缺陷,并且,该合成方法以二氧化碳为合成子,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有效预防温室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09890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24735.6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 南阳理工学院
IPC: C07D471/04 , C07D48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钯催化合成四氢β‑咔啉‑1‑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使用一氧化碳作为羰基源,在常压下与色胺类化合物发生反应高效制备四氢β‑咔啉‑1‑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了常压的一氧化碳气体作为羰基源,二价金属钯作为催化剂,高效地制备了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的四氢β‑咔啉‑1‑酮类化合物。从生产和经济的角度讲,和高压反应相比,常压的一氧化碳气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反应的成本,提高了反应的可操作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