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流道换热器及加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869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04649.0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流道换热器及加工方法,加工方法中,在换热器板片上机械加工制成上壁面流道;将多孔介质颗粒制成具有粘性的混合颗粒粉体;将混合颗粒粉体填充满整个上壁面流道,以在上壁面流道内粘合形成颗粒多孔粘合层;将单个换热器板片进行热压烧结,以使混合颗粒粉体中多孔介质颗粒间,以及多孔介质颗粒与上壁面流道内壁间均产生冶金结合,以制得单层的多孔流道换热器。本发明也提供了制备多层的多孔流道换热器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法,可以同时完成多孔介质颗粒内部和换热器板片相互之间等组成的热压烧结,以解决现有技术通过小的单个流道尺寸设计来提高比表面积和换热效率的方案而增加加工难度,乃至于难以实现的问题。

    一种CO2跨临界热力循环储电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3693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220599.X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跨临界热力循环储电系统,包括热泵循环回路以及连接在所述热泵循环回路上的储热单元和储冷单元;所述热泵循环回路将所述热泵循环回路中的工质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状态并送入所述储热单元内;所述储热单元内具有多段储热介质,高温高压的超临界工质进入所述储热单元内并依次与每一段储热介质进行近定温差换热以实现将热能存储在储热介质中;还提供了上述CO2跨临界热力循环储电系统的储电方法;本发明在高温端循环工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过程中,通过调节质量流量和变换相变储热介质的分段换热技术,实现了高温端循环工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过程的良好温度匹配,提升了换热效率和储电系统的整体效率。

    一种消除泵前汽蚀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509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794920.5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泵前汽蚀的装置,包括蒸发冷却管,所述蒸发冷却管包括蒸发冷却外管和至少一个蒸发冷却内管;所述蒸发冷却内管连接在储液罐和工质泵之间的输送管路上,所述蒸发冷却外管套设在所述蒸发冷却内管的外部,所述蒸发冷却外管和所述蒸发冷却内管之间的空隙处形成套管腔体;在所述蒸发冷却内管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微孔,经所述微孔进入所述套管腔体内的气液两相工质被节流降温,所述蒸发冷却内管的外壁形成换热面;本发明利用节流的方式,对输送管路中的部分工质进行节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液两相工质与输送管路内的主流工质进行换热,从而降低输送管路内工质在该压强下的温度,进而通过液态工质过冷达到消除泵前汽蚀的目的。

    跨临界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0662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10042886.6

    申请日:2014-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跨临界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膨胀机、冷却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工质泵、加热器和压缩机;膨胀机出口与冷却器进口通过管道相连,冷却器出口与膨胀阀进口相连,膨胀阀出口与气液分离器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与工质泵进口相连,工质泵出口与加热器进口相连,加热器出口与膨胀机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与压缩机进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冷却器进口相连;其中,所述装置中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循环工质。本发明有利于降低工质泵功耗,提高工质泵的工作稳定性,有利于推进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的推广。

    基于热力学循环的热输运与热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978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40876.9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热力学循环的热输运与热利用系统,主要包括热源、冷源、工质膨胀部件、增压部件、发电机、电动机以及对应管道结构设置的控制管道内工质流动的多个阀门。通过管道的连接实现工质依次流经冷源、工质膨胀部件、热源、增压部件,其热力状态经历一个逆循环,即采用热力循环的形式来实现热输运的强化,通过循环工质在需要冷却的热源中流动吸热后,被输送至增压装置进行增压,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工质流经进行冷却的冷源,增大了换热温差,从而可以在相同换热系数和换热面积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换热功率。

    一种压缩CO2储能系统及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2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49647.4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储能技术领域的一种压缩CO2储能系统及方法,CO2储能系统包括储罐,储罐内存储有能够吸收CO2的吸收剂;空气换热器通过吸收剂泵与储罐连接;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吸收剂泵送至空气换热器中吸热后释放CO2,压缩机的进气端接收CO2,并将CO2压缩后送入第一换热器中释放热量以实现储热;高压储气室与第一换热器的出气端连通并用于储存CO2;释能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换热器和膨胀机,第二换热器的进气端与高压储气室连通,高压储气室中的CO2进入第二换热器中吸收热量以实现储冷,后进入膨胀机做功;膨胀机的出气端连接至储罐,经膨胀机排出的CO2与储罐内的吸收剂反应,且同时吸收剂被泵送至空气换热器中放热后回流至储罐。

    一种多工况自适应阀组、膨胀汽轮及反动式速度型膨胀机

    公开(公告)号:CN116464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23106.4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工况自适应阀组、膨胀汽轮及反动式速度型膨胀机,多工况自适应阀组具备:分流腔,具有进气口并用于汇集接收工质;多个阀体单元,均与分流腔连接,且每个阀体单元具有不同预设的开闭压强区间,且任意一个阀体单元的开闭压强区间与其他至少一个阀体单元的开闭压强区间交叉或存在相同端点值,以使得任意一个阀体单元闭合则必然有至少一个其他阀体单元开启。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该阀组的膨胀汽轮,和应用了膨胀汽轮的反动式速度型膨胀机,以及膨胀机的应用。本发明中的阀组,能够根据进气口处的工质压强进行自适应分流,将该阀组加装到膨胀机、压缩机及其他设备或系统中,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欠膨胀、过膨胀及其他工况匹配性问题。

    一种消除泵前汽蚀的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5093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0794920.5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泵前汽蚀的装置,包括蒸发冷却管,所述蒸发冷却管包括蒸发冷却外管和至少一个蒸发冷却内管;所述蒸发冷却内管连接在储液罐和工质泵之间的输送管路上,所述蒸发冷却外管套设在所述蒸发冷却内管的外部,所述蒸发冷却外管和所述蒸发冷却内管之间的空隙处形成套管腔体;在所述蒸发冷却内管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微孔,经所述微孔进入所述套管腔体内的气液两相工质被节流降温,所述蒸发冷却内管的外壁形成换热面;本发明利用节流的方式,对输送管路中的部分工质进行节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液两相工质与输送管路内的主流工质进行换热,从而降低输送管路内工质在该压强下的温度,进而通过液态工质过冷达到消除泵前汽蚀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