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蓝藻浓缩过滤单元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33714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1112493.7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堵蓝藻浓缩过滤单元,包括吹气系统、滤布、背板和首尾封闭连接的边框,滤布的四周与边框的一面绷紧固定,背板封闭固定在边框的另一面,使用时,滤布与竖直面呈锐角倾斜,滤布下端的边框内侧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两端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引出边框后,朝下圆弧弯曲;吹气系统包括从边框靠近顶部的侧壁引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横跨过边框,进气管朝向边框下端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圆孔,每个圆孔中均连通有分支气管,分支气管相互平行延伸到靠近集水槽,每个分支气管的末端均密封为盲端,所述分支气管朝向滤布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本发明通过吹气清洁滤布,高效低碳,结构紧凑,无需预留清洗空间。

    角度可调振动式蓝藻浓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浓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371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12468.9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振动式蓝藻浓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浓缩方法,属于蓝藻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内的多个相互平行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的上端通过拉簧与支架的顶部杆连接,每个过滤单元的下端通过拉簧与升降框连接,升降框设置有换向轮,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或手动的葫芦,葫芦的拉索绕过换向轮,过滤单元的中部还设置有振动框和振动器,主进水管连接依次横于对应过滤单元的上方的分支管,过滤单元的垂直下方设置有集藻池。该安装方法为制备支架、集藻池和清水池、组装过滤单元、安装过滤单元、安装振动器、安装葫芦、安装进水系统,该浓缩方法包括根据计算开启回流泵。本发明实现连续过滤浓缩含蓝藻水体。

    防堵蓝藻浓缩过滤单元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3371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12493.7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堵蓝藻浓缩过滤单元,包括吹气系统、滤布、背板和首尾封闭连接的边框,滤布的四周与边框的一面绷紧固定,背板封闭固定在边框的另一面,使用时,滤布与竖直面呈锐角倾斜,滤布下端的边框内侧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两端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引出边框后,朝下圆弧弯曲;吹气系统包括从边框靠近顶部的侧壁引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横跨过边框,进气管朝向边框下端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圆孔,每个圆孔中均连通有分支气管,分支气管相互平行延伸到靠近集水槽,每个分支气管的末端均密封为盲端,所述分支气管朝向滤布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本发明通过吹气清洁滤布,高效低碳,结构紧凑,无需预留清洗空间。

    角度可调振动式蓝藻浓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浓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371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1112468.9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振动式蓝藻浓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浓缩方法,属于蓝藻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内的多个相互平行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的上端通过拉簧与支架的顶部杆连接,每个过滤单元的下端通过拉簧与升降框连接,升降框设置有换向轮,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或手动的葫芦,葫芦的拉索绕过换向轮,过滤单元的中部还设置有振动框和振动器,主进水管连接依次横于对应过滤单元的上方的分支管,过滤单元的垂直下方设置有集藻池。该安装方法为制备支架、集藻池和清水池、组装过滤单元、安装过滤单元、安装振动器、安装葫芦、安装进水系统,该浓缩方法包括根据计算开启回流泵。本发明实现连续过滤浓缩含蓝藻水体。

    振动自清洁式蓝藻浓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462320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1972934.6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自清洁式蓝藻浓缩装置,属于蓝藻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支架、过滤单元、振动系统、进水系统、集藻池和清水池,多个过滤单元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在过滤单元安装框架中,过滤单元与过滤单元安装框架通过拉簧连接,过滤单元安装框架设置在支架中,集藻池位于过滤单元的垂直下方,清水池围绕在集藻池的四周;振动系统包括振动框和振动器,振动框包围在所有过滤单元的外部,且与每个过滤单元固定,振动器与振动框安装固定;进水系统包括主进水管和若干个分支管,分支管依次横于对应过滤单元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有效防止杂物或者蓝藻卡在滤布或边框上,加快水穿过过滤孔,增强过滤效果,也防止堵塞,实现自清洁。

    背吹风式防堵蓝藻浓缩过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462256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1969169.2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吹风式防堵蓝藻浓缩过滤结构,包括吹风系统和滤布,滤布绷劲固定在首尾封闭连接的边框一侧表面,吹风系统固定在边框内,位于滤布的一侧,吹风系统包括从边框靠近顶部的侧壁引入的进气管,进气管横跨过边框,进气管朝向边框下端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圆孔,每个圆孔中均连通有分支气管,分支气管相互平行延伸到靠近集水槽,每个分支气管的末端均密封为盲端,分支气管朝向滤布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边框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分支气管的定位板,定位板横于边框内,其两端与边框内壁固定,定位板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分支气管依次从对应的穿孔中穿过。本实用新型通过吹风清洁滤布,高效低碳,结构紧凑,无需预留清洗空间。

    一种茶园坡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67810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1810892617.7

    申请日:2018-08-07

    Abstract: 一种茶园坡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导流系统和滴灌系统;所述的雨水收集导流系统包括表面开槽的塑料管、三通管、储水容器、排水主管道和调蓄沉淀池;所述塑料管通过管道支架固定在坡地上,塑料管横切面部分埋入土中;塑料管末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排水主管道,三通管支管连接储水容器;排水主管道末端连接调蓄沉淀池;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过滤器、阀门和滴灌管道,所述过滤器设置于储水容器中,过滤器出水口处通过阀门连接滴灌管道;所述滴灌管道设置于塑料管下方。本发明的系统可有效拦截茶园初期雨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并对初期雨水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循环利用,削减坡地茶园面源污染。

    一种茶园坡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6781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92617.7

    申请日:2018-08-07

    Abstract: 一种茶园坡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导流系统和滴灌系统;所述的雨水收集导流系统包括表面开槽的塑料管、三通管、储水容器、排水主管道和调蓄沉淀池;所述塑料管通过管道支架固定在坡地上,塑料管横切面部分埋入土中;塑料管末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排水主管道,三通管支管连接储水容器;排水主管道末端连接调蓄沉淀池;所述滴灌系统包括过滤器、阀门和滴灌管道,所述过滤器设置于储水容器中,过滤器出水口处通过阀门连接滴灌管道;所述滴灌管道设置于塑料管下方。本发明的系统可有效拦截茶园初期雨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并对初期雨水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循环利用,削减坡地茶园面源污染。

    去除水体氮污染的植物固相缓释生物碳多级根孔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0424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645706.9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水体氮污染的植物固相缓释生物碳多级根孔湿地系统,包括套设的内环和外环过滤系统,内外环过滤系统为防护网围护的环形土柱,内填充有基质和植物固相缓释生物碳,并种植有植物,基质内设置有纳米曝气管,内环高于外环,植物固相缓释生物碳为经过改良剂活化的生物碳材料,改良剂包括黏土矿物和保温剂。首先污水进入内环核心区,利用该生物碳为环形土柱基质材料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填充,在不降低有效碳源供给的同时,提升反硝化速率。利用水位落差解决水力流路联通问题,通过梯级水位落差实现水量生态过滤。利用本发明可达到水体水生植物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水体过剩大量氮形态污染物同步进行治理的目的。

    一种外循环的青虾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481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61918.X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循环的青虾养殖系统,包括青虾养殖区、循环系统和水质净化区;循环系统包括供电装置、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动力装置;进水管路连通青虾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的一端,将水质净化区的水引入青虾养殖区;出水管路连通青虾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的另一端,将青虾养殖区的水引入水质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内种植水生蔬菜和沉水植物。本发明通过管道将青虾养殖和水质净化有机结合,水质净化区综合利用水生蔬菜和沉水植物进行营养盐削减和水体复氧,实现青虾和蔬菜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经过水质净化区后的水体借助动力系统回流至青虾养殖池塘,有效改善养殖区的水质,减少青虾的病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