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16169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18983.1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48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提供含有(i)锂化合物、镍化合物和锰化合物,和任选的(ii)钛化合物、铁化合物、钴化合物或其组合的混合溶液;(b)向所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用于形成预凝物的络合剂以及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从而形成预凝物;其中,所述的络合剂含有间苯二酚和甲醛;(c)将所述的预凝物煅烧后,得到富锂锰基的正极材料Li[LixNiaMnbM1-a-b-x]O2,M=Ti,Fe,Co,或其组合;0<x≤0.4,0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762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79931.0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13 , H01M4/52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碳引入硅酸盐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硅酸盐正极材料包含作为内核的Li2+δCo1-xTxSi1-yMyO4、第一重碳引入材料以及第二重碳引入材料,所述第一重碳引入材料包覆于内核表面和/或穿插和/或附着于内核之中,第二重碳引入材料包覆于内核表面和/或穿插和/或附着于内核之中。本发明的双重碳引入硅酸盐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以其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5mA/g的充电容量可高达326mAh/g,放电容量可高达212mAh/g,并且其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成本低、无污染,在电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73733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280075043.5
申请日:2012-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广东科华鼎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2 , H01M4/623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新的固溶体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种固溶体复合材料αLiMVO4‑βLiNi 1‑x‑yCoxMnyO2,其中,LiMVO4是反尖晶石结构空间群(式1),LiNi 1‑x‑yCoxMnyO2是层状结构空间群(式2),两者全部或部分共享一个氧亚晶格。这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复合材料的优势是其工作电压可以通过控制α和β的摩尔比例来调控,并且工作电压高于当前的二次电池材料。本发明还提出了制备该复合材料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916169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418983.1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48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提供含有(i)锂化合物、镍化合物和锰化合物,和任选的(ii)钛化合物、铁化合物、钴化合物或其组合的混合溶液;(b)向所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用于形成预凝物的络合剂以及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从而形成预凝物;其中,所述的络合剂含有间苯二酚和甲醛;(c)将所述的预凝物煅烧后,得到富锂锰基的正极材料Li[LixNiaMnbM1-a-b-x]O2,M=Ti,Fe,Co,或其组合;0<x≤0.4,0
-
公开(公告)号:CN10256979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9392.7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02 , H01M4/047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583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磷酸盐基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盐基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所述材料具有单斜和斜方两种晶格结构,其化学式为A3-xV2-yMy(PO4)3/C,其中A为Li+、Na+或其混合物,所述M为Mg、Al、Sc、Ti、Cr、Mn、Fe、Co、Ni、Cu、Zn,或Nb,0≤x≤3.0,0≤y≤2.0;所述C为碳层。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不同于简单的物理混合,具有可调控电位平台、高可逆容量、良好循环稳定性、电量预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606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210211960.3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4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G51/42 , C01G53/50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主体和位于正极材料主体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材料为Al2O3、ZrO2、MgO、SiO2、ZnO2、TiO2、LiAlO2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正极材料主体包括壳层和位于壳层内的核心,其中,核心材料为Li1+x[Ni1‑y‑zCoyMnz]O2;壳层材料为Li1+a[Co1‑bXb]O2;或所述正极材料主体为Li1+x[Ni1‑y‑zCoyMnz]O2和LiCoO2的混合物,其中,x、y、z、a、b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本发明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性好、表面活性低、耐高压、安全性好等优点,且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6979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210019392.7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02 , H01M4/047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583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磷酸盐基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盐基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所述材料具有单斜和斜方两种晶格结构,其化学式为A3-xV2-yMy(PO4)3/C,其中A为Li+、Na+或其混合物,所述M为Mg、Al、Sc、Ti、Cr、Mn、Fe、Co、Ni、Cu、Zn,或Nb,0≤x≤3.0,0≤y≤2.0;所述C为碳层。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不同于简单的物理混合,具有可调控电位平台、高可逆容量、良好循环稳定性、电量预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7172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158257.5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3/20 , H01M4/58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调控硅酸盐材料微观形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含有过渡金属源、锂源和硅源的醇水溶液,经水热反应,得到所述硅酸盐材料;通过调节所述含有过渡金属源、锂源和硅源的醇水溶液中的锂源与硅源的摩尔比、醇与水的体积比调控所述硅酸盐材料的微观形貌。
-
公开(公告)号:CN10715449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610125315.8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所述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高放电倍率下倍率性能优异的特点。所述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环保安全等特点。使用所述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不仅可有效提高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更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进而提高电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加能够满足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15449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10125315.8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所述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高放电倍率下倍率性能优异的特点。所述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环保安全等特点。使用所述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不仅可有效提高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更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进而提高电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加能够满足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