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90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0723548.4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素超黑吸光涂层的制备方法,以碳素材料、粘结材料、溶剂、助剂制备悬浮液,通过喷涂工艺喷涂所述悬浮液至基体表面,形成所述碳素超黑吸光涂层,所述悬浮液中包括1‑3wt%的碳素材料、1‑15wt%的粘结材料、0.2‑5wt%的助剂,剩余为溶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少、成本低且适合工业化,制备的涂层具有为纳多孔结构,吸光性能优异,且力学性能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39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59244.0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测试螺旋桨空蚀-污损协同作用的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电机、容器、日光灯和紫外灯;箱体上部设有水平隔板,电机、日光灯和紫外灯固定在水平隔板上;电机的转动轴伸入箱体底部的容器内,带动试件转动,容器连接恒温装置;箱体外设有遮光罩。本发明的装置中空蚀试验的环境变量可控,用紫外灯与风机来保证箱体内的无菌环境,倒入不同种类的污损生物溶液控制试样的污损环境,可通过日光灯与遮光罩的配合控制生物生长条件,可通过不同电机转速控制空蚀强度,可模拟实际机械设备于不同实际水环境中损伤情况,对机械设备的失效分析、磨损预测、优化设计、风险检验、安全评估、寿命预测等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51918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18536.3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涂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机翼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由金属陶瓷复合粉末喷涂而成,厚度在300μm以上,与基体的拉伸结合强度在15~30MPa;金属陶瓷复合粉末为铝与氧化铝或碳化硅的混合物,其中铝与氧化铝的体积比为7:3~4:1;铝与碳化硅的体积比为3:1~9:1。该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通过冷喷涂工艺制备,由于冷喷涂“冷”的特性,撞击到基体表面的颗粒并不会由于高温而对低熔点的基体产生烧蚀,从而破坏涂层的沉积质量,加工技术操作简单,形成的涂层结合强度高,耐腐性能好,在航空航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06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23548.4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素超黑吸光涂层的制备方法,以碳素材料、粘结材料、溶剂、助剂制备悬浮液,通过喷涂工艺喷涂所述悬浮液至基体表面,形成所述碳素超黑吸光涂层,所述悬浮液中包括1‑3wt%的碳素材料、1‑15wt%的粘结材料、0.2‑5wt%的助剂,剩余为溶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少、成本低且适合工业化,制备的涂层具有为纳多孔结构,吸光性能优异,且力学性能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49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528405.4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护涂层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发热的原位修复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护涂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体、电磁发热层和防护层;所述原位修复防护涂层在电磁处理下对局部划伤实现原位修复;所述电磁发热层的材质选自金属铁、钴或镍,或者是包含铁、钴、镍中至少一种金属组成的金属合金;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热塑性高分子;本发明的防护涂层仅需在100~2000W的高频交变电磁处理0.1~5min即可利用防护层下面的电磁发热层感应产生的高热量使表面高分子防护层快速完成熔融后再凝固过程,从而消除表面划痕等损伤实现快速原位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41638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590384.9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涂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辐射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浆料包含15~40wt.%聚氨酯,5~10wt.%氧化钛,10~40wt.%丙烯酸,1~3wt.%发泡剂,1~5wt.%纳米碳粉,5~20wt.%金属氧化物,1~5wt.%固化剂。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可沉积在不同形状和不同基体表面。本发明利用聚氨酯在近中红外区高吸收特性,经过渗氮表面改性处理的纳米碳粉和不同吸收光波段的金属氧化物,综合提升涂层的热辐射率和散热性能。在2.5μm~20μm的波段下,涂层的热辐射率可达到0.95以上,在30min量热法测试中,温差可达10℃以上。在热传导、对流等不充分的位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63853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011590384.9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涂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辐射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浆料包含15~40wt.%聚氨酯,5~10wt.%氧化钛,10~40wt.%丙烯酸,1~3wt.%发泡剂,1~5wt.%纳米碳粉,5~20wt.%金属氧化物,1~5wt.%固化剂。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可沉积在不同形状和不同基体表面。本发明利用聚氨酯在近中红外区高吸收特性,经过渗氮表面改性处理的纳米碳粉和不同吸收光波段的金属氧化物,综合提升涂层的热辐射率和散热性能。在2.5μm~20μm的波段下,涂层的热辐射率可达到0.95以上,在30min量热法测试中,温差可达10℃以上。在热传导、对流等不充分的位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528431.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护涂层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原位修复的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护涂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体、绝缘隔热层、电热层和表面防护层;所述电热层的材质选自NiCr合金、NiCrFe合金、NiFe合金、NiCu合金、FeCrAl合金、AlNiFe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防护层的材质为热塑性高分子。本发明的防护涂层在通电状态下对局部划伤实现原位修复,无需其他辅助设备和材料即可以对出现局部划伤等情况的防护涂层实现快速、高效的原位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62119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02708.5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A61K36/815 , C12P1/02 , A61K36/9068 , A61K36/8945 , A61P17/02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生物的抗菌发酵液、其制备方法和在促进皮肤修复或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制备包括步骤:配置生产水,过滤、灭菌,接种菌种后静态发酵,过滤得到抗菌发酵液;菌种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于2022年12月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1879;生产水包括柴胡、茵陈、茯苓、山萸肉、枸杞、大枣、夜交藤、干姜、玉竹、怀山药、太子参、桔梗、黄芩、生地、决明子、牛膝、丹参中一种或多种中药成分。该抗菌发酵液兼具抑菌、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33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215303.1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79/08 , C09D7/61 , C09D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吸光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碳材料、表面改性剂、消光材料、芳香族二胺和芳香族二酐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复合悬浮液;(2)基体清洁后进行表面粗化处理;(3)将步骤(1)的复合悬浮液通过气雾喷涂或涂刷方式沉积至步骤(2)处理后的基体上,加热固化制得所述的耐高温吸光涂层。本发明通过调整复合悬浮液中组分的种类及比例,并结合相适应的喷涂工艺参数,可使悬浮液中各组分协同作用,使涂层具有微纳多孔结构,同时兼具良好力学性能。该方法制得的耐高温吸光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好,吸光性能优异,在光学、导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