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压缩制冷增效的无泵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0574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1117623.7

    申请日:2017-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压缩制冷增效的无泵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相互连接以形成有机朗肯循环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喷射泵、蒸发器、膨胀机、蒸发冷凝器、膨胀降压装置、冷却器、节流阀、压缩机以及发电机。本发明采用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喷射泵代替常规系统中的工质泵,并借助蒸发冷凝器将有机朗肯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耦合,利用制冷循环所生产的制冷量为有机朗肯循环提供冷却负荷,降低膨胀机出口乏气的冷凝温度,同时采用膨胀降压装置回收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回路中高压液态工质的压力能,并降低制冷循环侧节流过程的不可逆损失。

    一种电动汽车多源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6347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62450.5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多源热管理系统,包括车内自然压缩制冷/制热流路、发动机自然压缩制冷/制热流路、电池包自然压缩制冷/制热流路、车内余热压缩制热流路、车内余热制热流路、电制热流路、发动机自然换热降温流路、电池包自然换热降温流路以及配套的阀门、泵和控制系统。本发明将发动机和电池包产生的余热热源、电加热直接生产的热源、自然环境的冷/热源、电驱动压缩机产生的冷/热源等多个能源源头进行耦合联动,分别基于各个冷热需求部分的温度要求综合调控不同冷热源的冷热输出,减少制冷时的压缩机启动时长和制热时的电加热器的启动时长,进而减少冷热输出的耗电量,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和使用寿命。

    一种吸收式热变换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30746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397136.5

    申请日:2015-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式热变换器,包括第一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前吸收器、第二发生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蒸发预热器、第一吸收预热器、第二吸收预热器,以及与以上容器连接的泵、阀、管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增加第二发生器和三个预热器提高冷剂蒸汽产率和低温热能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的热效率,通过增加前吸收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及相关部件提高系统温升幅度。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吸收式热变换器高效运行的操作工况范围相对较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有机工质吸收式发电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07204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91111.6

    申请日:2017-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7/00 F01K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有机工质吸收式发电方法及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1)将有机工质加热为饱和溶液通入第一涡流管中,经第一涡流管膨胀降压后,生成气液两相混合物,2)从第一涡流管中流出的第一过热蒸汽与第一饱和蒸汽混合进入第一膨胀机中膨胀做功;3)从第二涡流管中流出的第二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回热蒸发器放热后进入吸收器;第一膨胀机与第二膨胀机做功带动与其通过联轴器相连的发电机运转发电。本发明将高压的饱和浓溶液进行两级分离,产生冷剂蒸汽用于膨胀做功发电,同时采用循环泵对系统吸收过程的压力进行调节,降低冷凝器的热负荷,从而提高发电系统的热效率,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性。

    间接吸热型太阳能平板一体式淡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61179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313615.4

    申请日:2015-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间接吸热型太阳能平板一体式淡化装置,包括太阳能吸热层、M个蒸发层和M个冷凝层,M为至少两个以上,太阳能吸热层的背阳面与第一个蒸发层贴合后,蒸发层再与冷凝层依次间隔贴合设置,蒸发层内部各设有至少两个以上敞口的蓄水槽,相邻蓄水槽间设有导流部,通过导流部将蓄水槽多余溶液输送到下一层蓄水槽,冷凝层是用以冷凝水蒸气的空腔,各蒸发层顶部的蓄水槽接入有溶液进入口,底部有浓溶液出口,冷凝层的底部有淡水采集出口。本发明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寿命长,利用部分冷凝潜热;蒸发面积大;清理维护便利,不会因涂层覆盖、污染或者固体结晶等因素降低产品性能,消除了生物污染、污泥覆盖及盐体结晶的不利影响。

    一种非真空太阳能集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52583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24617.X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金属集热管、同轴地套在金属集热管外的透明玻璃管,自该透明玻璃管的两端端部分别向所述金属集热管设置有封盖,封盖分别与所述透明玻璃管、金属集热管的接触部位保持密封,且所述金属集热管的外管壁与封盖的接触面滑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地保温,且制造成本相对低廉,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温度要求不高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一种小温差太阳能和海洋能联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84048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205623.9

    申请日:2011-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44 Y02E10/38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温差太阳能和海洋能联合发电系统,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太阳池、闪蒸器、低温汽轮机、第一发电机、蓄热锅炉、高温汽轮机、第二发电机;还包括与所述低温汽轮机连接的第一冷凝器、与所述高温汽轮机连接的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具有同一冷凝水来源。本系统通过添加蓄热锅炉将用电低谷时产生的富余电力转换为高温热能储存,在用电高峰时期将高温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使用,减少了蓄电器的需求,成本降低,稳定性增强,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同时可以进行制淡、制冷、养殖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在满足生产、生活和海防需要的同时,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多热源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16539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80805.8

    申请日:2011-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热源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包括有冷凝器、蒸发器、发生器、吸收器、太阳能集热器、溶液换热器、工质泵、热水循环泵、冷源循环泵、压缩机、节流阀、减压阀、空调末端、供暖末端、冷源端和第一至第二十二电磁阀。本发明使用同一套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节流阀、减压阀、电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能将太阳能空调、太阳能驱动的吸收压缩式热泵和电压缩式热泵耦合在一起,可以在多种模式下切换实现高效制冷、制热,节约了成本,解决了太阳能利用的间歇性和不可靠性问题;使用电压缩辅助模式降低太阳能空调对驱动热源温度的要求,提高了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相应的也减少了建筑能耗。

    一种便携式菲涅尔透镜太阳灶

    公开(公告)号:CN1077266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711092595.8

    申请日:2017-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菲涅尔透镜太阳灶,包括菲涅尔透镜板、折叠式透镜板支架、三角架、热管加热锅和旋转式锅底座,所述菲涅尔透镜板由多块镜片拼装而成,可拆卸地连接在折叠式透镜板支架上,所述折叠式透镜板支架固定在三角架上,所述热管加热锅包括透明的锅盖、具有内外层的锅体和均布在锅体内部的多根热管,所述热管为“L”型,其竖直端焊接在锅壁的内外层之间,水平端焊接在锅底的内外层之间。本发明的太阳灶,使用时拼接,不用时叠装,非常便于收纳,单人即可携带,热管加热锅不管从侧面还是顶面接受光热,都可以实现锅底均匀加热的目的,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多变的地形。

    一种便携式菲涅尔透镜太阳灶

    公开(公告)号:CN107726640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92595.8

    申请日:2017-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27/00 A47J36/00 A47J3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菲涅尔透镜太阳灶,包括菲涅尔透镜板、折叠式透镜板支架、三角架、热管加热锅和旋转式锅底座,所述菲涅尔透镜板由多块镜片拼装而成,可拆卸地连接在折叠式透镜板支架上,所述折叠式透镜板支架固定在三角架上,所述热管加热锅包括透明的锅盖、具有内外层的锅体和均布在锅体内部的多根热管,所述热管为“L”型,其竖直端焊接在锅壁的内外层之间,水平端焊接在锅底的内外层之间。本发明的太阳灶,使用时拼接,不用时叠装,非常便于收纳,单人即可携带,热管加热锅不管从侧面还是顶面接受光热,都可以实现锅底均匀加热的目的,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多变的地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