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134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009684.6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蟾蜍毒素中制备蟾蜍二烯内酯的方法及其用途,该方法以蟾蜍毒素为原料,先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脂肪酸成分,脱脂之后的毒素再用PBS缓冲溶液低温搅拌提取蛋白,离心,然后将沉淀物用乙醇溶剂提取,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到浸膏蟾蜍二烯内酯;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含有9个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同时总蟾蜍二烯内酯类成分含量高于85%,符合中药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含量达到50%以上的要求。进行体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从蟾蜍毒素中提取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对环氧化酶‑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同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HT2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0063979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495438.4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核桃花中提取脂肪酸的用途,将干燥核桃花粉碎,置于索式提取器中,圆底烧瓶中加入石油醚,于温度80℃提取8-10 h,稍微放凉之后进行抽滤,减压回收石油醚,得到核桃花脂肪酸;对核桃花的脂肪酸进行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对DPPH、·OH以及ABTS都有显著性的清除活性;同时对核桃花的脂肪酸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花的脂肪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应用于在制备抗氧化药物及抗菌药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893890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51777.4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6/8966 , A61K1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8966 , A61K2236/19 , A61K2236/333 , A61K2236/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解辅助提取伊贝母中总生物碱的方法,该方法将伊贝母干燥粉碎过筛,称取伊贝母粉末,加入pH=3‑6的酸水,再加入纤维素酶,水浴搅拌进行反应,过滤,收集提取液,将经酶解的伊贝母置于室温下,用乙醇或酸水提取,收集、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即得伊贝母总生物碱。本发明将纤维素酶应用于伊贝母生物碱的提取中,在优选的常规提取工艺前加上酶解步骤,以期达到提高提取率,并为生物酶解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本发明提取率高,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是提取生物碱的理想方法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100639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495438.4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核桃花中提取脂肪酸的用途,将干燥核桃花粉碎,置于索式提取器中,圆底烧瓶中加入石油醚,于温度80℃提取8‑10 h,稍微放凉之后进行抽滤,减压回收石油醚,得到核桃花脂肪酸;对核桃花的脂肪酸进行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对DPPH、·OH以及ABTS都有显著性的清除活性;同时对核桃花的脂肪酸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花的脂肪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应用于在制备抗氧化药物及抗菌药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75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95545.7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核桃花中提取磷脂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取干燥的核桃花,加入乙醇,再加入乙醚,超声提取,过滤,滤渣再以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过滤并合并滤液,旋蒸浓缩至小容量,浓缩物用乙醚溶解,加入丙酮沉淀,抽滤,用丙酮洗涤数次,冷冻干燥,得核桃花磷脂。并对所得核桃花磷脂进行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对DPPH、·OH以及ABTS都有显著性的清除活性;同时对核桃花的磷脂进行抗菌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获得的核桃花磷脂在制备抗氧化及抗菌的药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49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009684.6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蟾蜍毒素中制备蟾蜍二烯内酯的方法及其用途,该方法以蟾蜍毒素为原料,先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脂肪酸成分,脱脂之后的毒素再用PBS缓冲溶液低温搅拌提取蛋白,离心,然后将沉淀物用乙醇溶剂提取,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到浸膏蟾蜍二烯内酯;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含有9个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同时总蟾蜍二烯内酯类成分含量高于85%,符合中药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含量达到50%以上的要求。进行体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从蟾蜍毒素中提取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对环氧化酶‑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同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HT2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75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495545.7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核桃花中提取磷脂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取干燥的核桃花,加入乙醇,再加入乙醚,超声提取,过滤,滤渣再以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过滤并合并滤液,旋蒸浓缩至小容量,浓缩物用乙醚溶解,加入丙酮沉淀,抽滤,用丙酮洗涤数次,冷冻干燥,得核桃花磷脂。并对所得核桃花磷脂进行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对DPPH、·OH以及ABTS都有显著性的清除活性;同时对核桃花的磷脂进行抗菌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获得的核桃花磷脂在制备抗氧化及抗菌的药物中的用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