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50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16373.4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水营养盐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赫兹级海水营养盐原位分析的光电检测方法及分析仪。该方法采用不完全反应法在被测样品未完全完成反应时对样品进行检测,并通过完全反应建立的反应曲线,推测完全反应后的结果,以缩短反应时间和样品检测时间。本发明以分光光度法和液相间隔连续注射分析为基础,通过检测方法、自动标定技术、微流控技术、光电检测与控制系统等,构建适用于海水营养盐的原位测量技术和高精度测量方法,最终研制出体积小、能耗低、试剂用量小、检测快速的营养盐分析仪原理样机。该设备可实现深海水质营养盐指标的原位快速检测,缩短海上数据获取的时间,大幅降低海上取样检测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7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99678.8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贝类幼虫培育过程中的充气式换水网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网箱框架、过滤网、换水软管、充气装置。所述网箱框架为圆柱形,材质为不锈钢,分内框和外框,外框直径大,主要用于支撑整个装置;内框直径小,其底端比外框底端高5-8cm,在内框的上部和下部的中央位置分别焊接一排水硬管固定环,下部固定环距离内框底部15-20cm,排水硬管位于固定环中,所述换水软管的一端放入排水硬管,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换水操作。所述过滤网套在内框外部,过滤网上端通过其外壁的绳体固定在网箱框架上端。所述充气装置为纳米充气管,分别固定在内框和外框上,纳米充气管的长度分别与内框和外框周长相同;进气管通过三通与纳米充气管连接,进气管固定在网箱框架上,其进气口处设有进气阀门,利用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可节约人工成本80%以上,换水时幼虫在过滤网的粘附率降低70%-90%。
-
公开(公告)号:CN105613360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410612559.X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IPC: A01K61/5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工厂化苗种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卵袋采集和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卵袋采集装置包括附着器和浮框,孵化装置包括浮球、支架和附着器,浮球连接于支架顶部,附着器与支架之间由尾钩连接;采集卵袋时将附着器固定于培养脉红螺亲螺的浮框的内壁,最上层附着器保持在水面以下,采卵后将浮框中附有卵袋的附着器用新的未附卵袋的附着器替换后取出;孵化卵袋时将附有卵袋的附着器悬挂于支架的尾钩上,附有卵袋的附着器通过支架和浮球悬浮于孵化池内进行卵袋孵化。采用本发明可以方便高效地采集脉红螺的卵袋并避免人工分离卵袋而对卵袋造成损伤,使卵袋顺利完成孵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502834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350296.4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IPC: A01K6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捕捞与采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诱捕脉红螺的装置及其诱捕方法,诱捕装置包括浮球、尼龙绳及多组球缺体组,各球缺体组均包括支架及多个连接于支架上的球缺体,每一组球缺体组中的各球缺体与支架之间、相邻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以及浮球与最上层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分别通过尼龙绳相连接;每个球缺体均为中空结构,表面上开有多个孔,每个球缺体的表面及内部均放有诱捕脉红螺的脉红螺饵料;投放前,在球缺体内放入脉红螺饵料,将诱捕装置投放入脉红螺天然分布的海区,回收时取出附着于球缺体表面和内部的脉红螺并重新添加脉红螺饵料后,重新投放,继续对脉红螺进行诱捕。采用本发明可以对海区内的脉红螺进行高效连续地采捕。
-
公开(公告)号:CN109169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811301341.7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负压管、过滤网、充气装置、出水管,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充气装置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利用本装置的培育方法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稚贝生长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存活率高达9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均可达7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23313.5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营养盐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营养盐优化测定方法及测定仪。该方法包括:执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连续流动分析法,将样品以连续流动注射模式采集至微流控反应装置中并与此处的试剂混合显色反应,通过对微流控反应装置结构以及混合显色反应中的反应条件优化模式的组合,确定营养盐最佳反应条件以及分析速度与混合的最佳平衡点;利用光电检测和系统控制模块对混合显色反应的信号进行光电转换,转换为混合显色反应对应的光信号,完成营养盐的检测和自动标定。本发明的快速营养盐分析仪实现了200米水深海域五项营养盐参数连续测量,读数间隔1‑3秒,数据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72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99414.2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贝类幼虫培育过程中的自动化换水网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网箱框架、齿轮减速机、过滤网、换水软管。所述网箱框架为圆柱形,分内框和外框,外框直径大,主要用于支撑整个装置;内框直径小,其底端比外框底端高5-8cm,在内框的上部和下部的中央位置分别焊接一排水硬管固定环,排水硬管位于固定环中,所述换水软管的一端放入排水硬管,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换水操作。所述过滤网套在内框外部,过滤网上端通过其外壁的绳体固定在网箱框架上端;所述齿轮减速机位于换水网箱上部,控制内框180°来回旋转。利用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可节约人工成本80%以上,换水时幼虫在过滤网的粘附率降低70%-90%。
-
公开(公告)号:CN10502834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50296.4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IPC: A01K6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捕捞与采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诱捕脉红螺的装置及其诱捕方法,诱捕装置包括浮球、尼龙绳及多组球缺体组,各球缺体组均包括支架及多个连接于支架上的球缺体,每一组球缺体组中的各球缺体与支架之间、相邻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以及浮球与最上层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分别通过尼龙绳相连接;每个球缺体均为中空结构,表面上开有多个孔,每个球缺体的表面及内部均放有诱捕脉红螺的脉红螺饵料;投放前,在球缺体内放入脉红螺饵料,将诱捕装置投放入脉红螺天然分布的海区,回收时取出附着于球缺体表面和内部的脉红螺并重新添加脉红螺饵料后,重新投放,继续对脉红螺进行诱捕。采用本发明可以对海区内的脉红螺进行高效连续地采捕。
-
-
公开(公告)号:CN1091694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301341.7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负压管、过滤网、充气装置、出水管,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充气装置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利用本装置的培育方法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稚贝生长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存活率高达9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均可达70%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