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水电极光伏发电加、储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0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25137.5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旋转水电极光伏发电加、储热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光伏阵列对水电极锅炉加热中水电极极化和低成本光伏最大功率跟踪问题。旋转水电极光伏发电加、储热系统主要包括储热罐、水电极组、光伏供电系统和监控系统;其中,水电极组包含m个旋转水电极、旋转水电极旋转连杆、m+1个固定水电极、水电极U型结构等;m个旋转水电极通过水电极旋转连杆,等距离交错置于m+1个固定水电极中间;每个旋转水电极通过水电极旋转连杆同步旋转,改变与固定水电极纵向相对位置,同步改变旋转水电极与固定水电极镜像面积。本发明实现初始化设定、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快速锁定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区段和精细化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一种光伏直流水电解制氢系统源荷匹配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8767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0840222.9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伏直流水电解制氢系统源荷匹配控制装置和方法,包括:控制系统、光伏阵列、换热系统、可调加热器、储能系统水电解槽、电渗析装置和光伏逆变器;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控制器安装在光伏水电解制氢系统室内或其它室内,主要采集传感器和光伏水电解制氢系统的所有参数;所述的散热器包括室内散热器和分子筛干燥器散热器,分别安装在光伏水电解制氢系统室内的墙壁上和分子筛干燥器中;还包括含湿氢气的暂存罐,置于水电解槽与分子筛干燥器之间,将光伏发电水电解槽满负荷电解生成的氢气暂时存储到暂存罐内,待光伏发电功率小于水电解槽下限功率时,对暂存罐内的含湿氢气的再行干燥处理,充分利用光伏发电能量。

    一种基于气囊和沉箱的气液储能与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63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043569.0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囊和沉箱的气液储能与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密封沉箱、控制器、抽排水发电一体机、水流发电阀门组、进排储气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密封沉箱内注水发电和压缩气体,具体包括:步骤1.1、控制水流发电机发电做功功率;步骤1.2、调控密封沉箱内气体压力保证最佳发电和压缩储气;步骤1.3、排放气体保证发电功率输出;步骤1.4、压缩气体排气应急发电;步骤1.5、控制水流发电机阀门关闭;步骤2、压缩气体助力余电排水蓄能;步骤2.1、余电电量充足时保证蓄水发电的最大容量;步骤2.2、余电电量趋近于零时压缩气体压力排水蓄能;步骤2.3、压缩气体助力抽排水发电一体机排水;步骤2.4、最大限度利用余电电量保证蓄水发电的最大容量。

    一种光伏直流水电解制氢系统源荷匹配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8767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40222.9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伏直流水电解制氢系统源荷匹配控制装置和方法,包括:控制系统、光伏阵列、换热系统、可调加热器、储能系统水电解槽、电渗析装置和光伏逆变器;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控制器安装在光伏水电解制氢系统室内或其它室内,主要采集传感器和光伏水电解制氢系统的所有参数;所述的散热器包括室内散热器和分子筛干燥器散热器,分别安装在光伏水电解制氢系统室内的墙壁上和分子筛干燥器中;还包括含湿氢气的暂存罐,置于水电解槽与分子筛干燥器之间,将光伏发电水电解槽满负荷电解生成的氢气暂时存储到暂存罐内,待光伏发电功率小于水电解槽下限功率时,对暂存罐内的含湿氢气的再行干燥处理,充分利用光伏发电能量。

    一种基于气囊和沉箱的气液储能与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43569.0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囊和沉箱的气液储能与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密封沉箱、控制器、抽排水发电一体机、水流发电阀门组、进排储气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密封沉箱内注水发电和压缩气体,具体包括:步骤1.1、控制水流发电机发电做功功率;步骤1.2、调控密封沉箱内气体压力保证最佳发电和压缩储气;步骤1.3、排放气体保证发电功率输出;步骤1.4、压缩气体排气应急发电;步骤1.5、控制水流发电机阀门关闭;步骤2、压缩气体助力余电排水蓄能;步骤2.1、余电电量充足时保证蓄水发电的最大容量;步骤2.2、余电电量趋近于零时压缩气体压力排水蓄能;步骤2.3、压缩气体助力抽排水发电一体机排水;步骤2.4、最大限度利用余电电量保证蓄水发电的最大容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