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液体改性的有机气体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512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07514.9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离子液体改性的有机气体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气体分离与净化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低浓度含氯有机物的分压低、传质动力小、捕集难的问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有机气体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混合配制浸渍液;将分子筛加入到浸渍液中,采用超声辅助溶剂热法进行负载,反应结束后加热浸渍液将有机溶剂蒸发,最后进行干燥。本发明离子液体高度分布在SBA‑15表面,形成含氯有机物选择吸附层,同时通过调控离子液体的负载量,使离子液体在SBA‑15的孔道内部设计和构筑新型微孔,甚至形成独特的超微孔,离子液体与含氯有机物的多重氢键及卤键作用与微孔‑超微孔结构的耦合效应,可协同强化低浓度含氯有机物的捕集。所述吸附材料原料丰富易得,合成过程简单,便于规模化制备,且对低浓度含氯有机物的吸附容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低浓度含氯有机物捕集和净化分离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一种加氢尾油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0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04871.4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中间相沥青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加氢尾油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及其方法。将加氢尾油在高压釜中预聚合,减压蒸馏脱除轻组分油得到预缩聚沥青;在预缩聚沥青中加入共炭化沥青进行高温高压热聚合,得到中间相沥青。加氢尾油预缩聚后与沥青共炭化,有利于氢转移,能有效调控中间相沥青分子组成和有序结构,增大碳收率。本发明方法中加氢尾油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中间相沥青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制得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260~300℃,中间相含量>95%,具有大广域流线型光学织构,且能作为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前驱体应用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制备上。

    一种利用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高纯净化稀土元素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627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68263.8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高纯净化稀土元素钆的方法,属于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稀土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5种具有羧酸官能团的功能化离子液体([(CH2)nCOOHpyr][NTf2],n=3,4,5,6,7)为萃取剂,采用离子液体[C4mim][NTf2]、[C4pyr][NTf2]、[C4mim][PF6]为稀释剂,组成对稀土钆具有高选择性分离的离子液体相。以含稀土钆和杂质铝的盐酸水溶液为原料液,通过萃取分离技术实现稀土钆的高纯净化。本发明离子液体相取代了传统的有机溶剂如环烷酸、P507、甲苯等,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该方法对稀土钆的选择性好,铝/钆的分离系数高达253,铝的脱除率为99.9%,离子液体相可再生利用。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含氨气体中氨的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9133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86142.0

    申请日:2011-04-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含氨气体中氨的回收方法,可以突破现有含氨气体水吸收回收方法存在溶剂易挥发、能耗高、容量小、废水排放等问题。采用吸收装置,以离子液体或者复合溶剂为吸收剂,实现含氨气体中的氨回收,含氨的富液首先通过单级或多级闪蒸解吸出大部分的不凝气,然后进一步闪蒸回收吸收剂中的氨,解吸后的离子液体吸收剂加压降温后进入吸收装置循环吸收含氨气体中的氨,本发明氨的回收率达95%以上,该工艺具有对环境友好、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一种再生纤维素基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85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49667.X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纤维素基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使用离子液体为溶剂溶解纤维素,通过牵伸水洗等工序得到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原丝并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对干燥后的原丝进行低温预氧化处理,得到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对所述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低温碳化处理,随后进行高温碳化,最终得到再生纤维素基碳纤维。整个过程中,根据再生纤维素纤维原丝的失重曲线,控制不同温度下的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反应气氛。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基碳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伸长率1.2%~11.31%,提高了碳收率20%~25.7%,并且优化了生产过程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