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49061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110046168.2
申请日:2011-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催化剂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三元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铜盐溶解于多元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铜离子浓度为0.0025g/mL-0.25g/mL的溶液;2)在搅拌条件下,向上述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逐滴加入pH调节剂水溶液,待溶液的pH值为6-13,将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250℃反应2-30h得到褐色沉淀,沉淀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三元铜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三元铜催化剂,实验工艺路线简单,操作便利,整个工艺过程在反应釜中进行,无需任何复杂实验设备,反应快速,易于规模化生产;表现出较高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及硅粉原料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320645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110243938.2
申请日:2011-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G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剂热法制备实心或空心Cu4O3微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铜盐溶解于醇与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得到铜离子浓度为0.05M-0.2M的溶液;2)、将配置好的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250℃反应2-20h得到黑色沉淀,沉淀洗涤干燥即可得到Cu4O3微球。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实心Cu4O3微球,其粒径为2-5μm;制备得到的空心Cu4O3微球,其粒径为500nm-2μm。本发明工艺路线简单,操作便利,整个工艺过程在反应釜中进行,无需任何复杂实验设备,反应快速,易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773102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124395.2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3/80 , C07C31/04 , C07C29/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合成甲醇生产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直接法生产甲基氯硅烷产生的废触体破碎、筛分,然后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的步骤。所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清洗后的废触体进行氧化处理、还原处理和热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得到合成气低温制甲醇的催化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有机硅合成工业的固体残渣废触体的高值化综合利用问题;原料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甲醇合成活性及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9417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110141139.4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制甲酸酯化工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CO2制甲酸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利用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触体制备从含有CO2的合成气制甲酸酯所用的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以有机溶剂清洗所述废触体、过滤、焙烧、酸溶解、碱沉淀、再过滤、干燥、煅烧的的步骤。本发明解决了有机硅合成工业的固体残渣废触体的高值化综合利用问题;制备的作为含有CO2的合成气制甲酸酯的催化剂,原料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本发明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甲酸酯合成活性及热稳定性;重现性好,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84643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110130218.5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硅废触体的回收利用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有机硅废触体回收的铜粉制备的三元铜催化剂及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20~90℃下,用氧化性酸或含氧化剂的酸液对有机硅废触体浸取4~8h,过滤后得到含Cu2+的酸性溶液;2)将步骤1)中所得含Cu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将Cu2+还原为金属铜粉;3)将步骤2)中的金属铜粉进行部分氧化,得到氧化铜、氧化亚铜和铜三相组成的复合物;4)将步骤3)中三相铜复合物进行球磨,得到粒径为0.5~10μm的三元铜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节省了铜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实现了有机硅工业中铜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同时催化效果优于商业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773102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110124395.2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3/80 , C07C31/04 , C07C29/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合成甲醇生产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直接法生产甲基氯硅烷产生的废触体破碎、筛分,然后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的步骤。所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清洗后的废触体进行氧化处理、还原处理和热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得到合成气低温制甲醇的催化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有机硅合成工业的固体残渣废触体的高值化综合利用问题;原料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甲醇合成活性及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9417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141139.4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制甲酸酯化工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CO2制甲酸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利用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触体制备从含有CO2的合成气制甲酸酯所用的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以有机溶剂清洗所述废触体、过滤、焙烧、酸溶解、碱沉淀、再过滤、干燥、煅烧的的步骤。本发明解决了有机硅合成工业的固体残渣废触体的高值化综合利用问题;制备的作为含有CO2的合成气制甲酸酯的催化剂,原料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本发明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甲酸酯合成活性及热稳定性;重现性好,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8464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10130218.5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硅废触体的回收利用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有机硅废触体回收的铜粉制备的三元铜催化剂及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20~90℃下,用氧化性酸或含氧化剂的酸液对有机硅废触体浸取4~8h,过滤后得到含Cu2+的酸性溶液;2)将步骤1)中所得含Cu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将Cu2+还原为金属铜粉;3)将步骤2)中的金属铜粉进行部分氧化,得到氧化铜、氧化亚铜和铜三相组成的复合物;4)将步骤3)中三相铜复合物进行球磨,得到粒径为0.5~10μm的三元铜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节省了铜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实现了有机硅工业中铜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同时催化效果优于商业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649061A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10046168.2
申请日:2011-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催化剂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三元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铜盐溶解于多元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铜离子浓度为0.0025g/mL-0.25g/mL的溶液;2)在搅拌条件下,向上述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逐滴加入pH调节剂水溶液,待溶液的pH值为6-13,将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250℃反应2-30h得到褐色沉淀,沉淀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三元铜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三元铜催化剂,实验工艺路线简单,操作便利,整个工艺过程在反应釜中进行,无需任何复杂实验设备,反应快速,易于规模化生产;表现出较高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及硅粉原料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320645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43938.2
申请日:2011-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G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剂热法制备实心或空心Cu4O3微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铜盐溶解于醇与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得到铜离子浓度为0.05M-0.2M的溶液;2)将配置好的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250℃反应2-20h得到黑色沉淀,沉淀洗涤干燥即可得到Cu4O3微球。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实心Cu4O3微球,其粒径为2-5μm;制备得到的空心Cu4O3微球,其粒径为500nm-2μm。本发明工艺路线简单,操作便利,整个工艺过程在反应釜中进行,无需任何复杂实验设备,反应快速,易于规模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