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25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67581.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9J7/25 , C09J7/30 , C09J16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提供的生物降解薄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力学支撑层和自粘层;所述力学支撑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亚丙酯:5‑80份;PBAT:18.5‑94.5份;相容剂:0.5‑1.5份;所述自粘层为聚碳酸亚丙酯二醇;所述生物降解薄膜的厚度为10‑50μm。所述生物降解薄膜厚度均匀、粘度高,具有较高的横纵向拉断力,更能满足日常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0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47905.6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9J169/00 , C09J7/25 , C09J7/38 , C08G64/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基三元共聚物在制备压敏胶中的应用;所述二氧化碳基三元共聚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中,所述二氧化碳基三元共聚物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缓解温室效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所得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具有可降解能力。所述二氧化碳基三元共聚物可直接作为压敏胶使用,无需额外增粘剂、增塑剂等其它助剂。本发明提供的压敏胶具有可调的初粘力、持粘力和剥离强度,表现出媲美甚至超越商用压敏胶的性能。所述二氧化碳基三元共聚物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第三单体,会对合成的压敏胶产生不同调节,可降低所得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压敏胶的使用环境要求,以调节压敏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938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521139.X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64/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稳定剂及其在制备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粗产物中的应用,包括,硼酸、润滑剂及多环氧聚合物;其中,按照原料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硼酸含量为55%~80%,所述润滑剂含量为10%~25%,所述多环氧聚合物的含量为10%~3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配稳定剂,由硼酸、润滑剂及多环氧聚合物组成,利用硼酸终止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产物残留催化剂活性,抑制催化剂对聚合产物的降解,润滑剂降低剪切强度,多环氧聚合物抑制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产物的无规断链,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粗产物在自洁双桨大容量脱挥机脱挥过程中的降解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0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1707722.1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为空间限域型催化剂,其中空间限域型催化剂的两个活性中心为面对面结构,间距较近,两个活性中心协同作用增强;该空间限域型催化剂可减少昂贵的助催化剂用量,降低成本;该空间限域型催化剂在催化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醚、聚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醚等高分子材料中表现出高聚合物选择性、高活性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可调控等特点;该空间限域型催化剂可选择性的与链转移剂一同使用,且在制备超低分子量聚碳酸酯醚多元醇中表现出较强的质子耐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06673.2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沉淀剂与非均相催化剂的存在下,环氧化物与物料a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所述物料a包括二氧化碳和/或环酐。本发明有效解决了聚合后期由于产物分相和粘度过高所导致的搅拌负荷过高问题,同时也有效避免了高粘物料在强机械搅拌所带来的强剪切作用下导致的分子链断裂的可能,且洗涤液回收可直接用于聚合反应,该工艺不仅有效地分离了副产物环状碳酸酯,同时也解决了环氧单体回收困难的问题,大大简化了产物的后处理工艺,并且沉淀剂的回收利用也有效地减少了生产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27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13929.6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6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PET在制备聚(酯‑碳酸酯)共聚物中的应用及聚(酯‑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废旧PET、醇解剂和醇解催化剂混合进行催化醇解后,将其加入碳酸二烷基酯和二元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的低聚物中进行缩聚,得到聚(酯‑碳酸酯)共聚物。本发明采用废旧PET直接替代以往使用的DMT单体来制备聚(酯‑碳酸酯)共聚物,避免了获得DMT单体的高耗能过程。经测试,所得聚(酯‑碳酸酯)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能、水气阻隔性和透明度。因此,本发明为PET的化学升级回收和聚(酯‑碳酸酯)共聚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成功实现了废旧PET的回收以及二次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095716.3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18/44 , C08G18/32 , C08G18/66 , C09D175/04 , C09D179/02 , C09D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基水性锈转化树脂,以重量份计,包括:二氧化碳基二元醇;二异氰酸酯;N‑甲基二乙醇胺;含有侧链烷基二元醇;中和剂;水;丙酮;聚苯胺。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水性防腐涂料产生“闪锈”大大降低涂层与金属基底附着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锈转化功能的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树脂,利用该结构中引入具有锈转化功能的组分与产生的“闪锈”原位生成不溶性的螯合物,将有害的“闪锈”转变成无害的组分,从而解决水性树脂的“闪锈”问题;同时,该水性树脂体系中引入了聚苯胺组分,通过聚苯胺的掺杂进入到树脂体系中,利用聚苯胺的防腐性,以提高水性树脂的防腐性能;从而得到一种具有防腐、锈转化功能的水性聚氨酯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177007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91364.1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苯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聚苯胺分散的磷酸酯类掺杂剂、其制备方法和聚苯胺水分散液,所述的磷酸酯类掺杂剂具有式I结构;其中,z、m、n均为聚合度,m+n选自1‑10之间的整数。本发明主要利用酯键和醚键的引入,成功调控掺杂剂的亲水性,用于聚苯胺分散能够实现水性聚苯胺亲水性的下降,有利于聚苯胺的水加工和耐水性提升。此外,本发明利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二氧化碳、环氧丙烷聚合制备掺杂剂前体,并通过简单的磷酸化反应得到了所述的磷酸酯类掺杂剂,其制备方法简便易行。#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72101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325659.X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降解缠绕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生物降解缠绕膜包括自粘层以及包覆在所述自粘层表面的支撑层;自粘层按重量份计包括10~20份PPC二元醇,60~80份PPC和10~20份无机粉体;支撑层按重量份计包括10~20份PPC,78~89份PBAT,0.5~1.5份相容剂和0.5~1份开口剂。其中,PPC二元醇提供自粘性,PPC提供弹性恢复能力,PBAT提供力学支撑。本发明通过采用双层设计,并在支撑层中加入PPC和相容剂,有利于调节自粘层与支撑层的熔体流动性接近,使得二者有更好的粘接性,可以使得生物降解缠绕膜较高的自粘性以及回弹恢复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3637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41042.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64/34
Abstract: 一种高纯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绿色工业化生产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属于多元醇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对设备腐蚀大和原料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以酸度常数大于3的羧酸为起始剂,在DMC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化物先进行预聚,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将预聚物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进行共聚,本发明所用羧酸对反应设备腐蚀小、且原料廉价易得,同时,还显著降低了聚碳酸酯‑醚多元醇中碳酸丙烯酯的含量,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含量低至3.3wt%,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