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7465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1460735.4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电极片保护层及其制备方法。保护层由有机聚合物、锂盐、纳米金属氧化物混合形成分散液,而后于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浆料层外侧烘烤形成保护层。本发明所提供的锂二次电池电极保护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固态锂二次电池、液态电解液锂二次电池生产。该保护层改善安全性能的同时,电池的自放电、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均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080835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911062520.4
申请日:2019-1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刚性骨架限域功能的聚氨酯保护的金属负极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韧性聚氨酯保护层的负极包含至少刚性骨架嵌段聚氨酯、锂盐与负极材料,还可以包含无机惰性填料、快离子导体、有机多孔填料、有机塑化剂。其中,具有刚性骨架结构的嵌段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包含聚醚型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聚碳酸酯型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聚醚聚碳酸酯型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氟化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含磺酸盐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含磺酰亚胺盐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含有机阳离子基团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负极材料可以包含锂金属、镁金属、锌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铝金属以及其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116231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911354470.7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电解质,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动态化学键的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在二次锂电池中的应用。包括锂盐、含有动态化学键的聚合物和催化剂。该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一方面具有快速高效自修复的功能,能够承受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形变,修复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相比于基于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电化学窗口,可以在高电压锂电池中使用,有效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8601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302768.X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C08G18/42 , C08G18/50 , C08G18/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解质,具体的说是一种原位固化制备的高粘结性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其构成的二次锂电池。高粘结性固态电解质原料主要由含端羟基低聚物、含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锂盐组成,高粘结性固态电解质由含端羟基低聚物、含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锂盐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电芯中,在加热条件下原位聚合固化制得。本发明原位固化制备的电解质具有高的粘附力,在加热下固化,使正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紧密贴合,降低电解质与正负极间的界面阻抗,从而达到改善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效果。极大地简化固态锂电池的制备过程,优化了界面接触,防止错位发生危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302777.9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C08G18/67 , C08G18/73 , C08G18/75 , C08G18/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安全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二次电池中应用。该固态电解质前体溶液包括锂盐、含异氰酸酯的化合物和含有羟基的聚合物单体,固态电解质由所述前体溶液聚合得到,聚合温度范围为20‑80℃。该固态电解质前体溶液还包括增塑剂、活性单体、引发剂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固态电解质含有可聚合基团,可以在高于100℃的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聚合物,使锂电池在热滥用等极端高温情况下不发生内短路,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24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302777.9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C08G18/67 , C08G18/73 , C08G18/75 , C08G18/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安全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二次电池中应用。该固态电解质前体溶液包括锂盐、含异氰酸酯的化合物和含有羟基的聚合物单体,固态电解质由所述前体溶液聚合得到,聚合温度范围为20-80℃。该固态电解质前体溶液还包括增塑剂、活性单体、引发剂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固态电解质含有可聚合基团,可以在高于100℃的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聚合物,使锂电池在热滥用等极端高温情况下不发生内短路,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6231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354470.7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电解质,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动态化学键的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在二次锂电池中的应用。包括锂盐、含有动态化学键的聚合物和催化剂。该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一方面具有快速高效自修复的功能,能够承受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形变,修复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相比于基于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电化学窗口,可以在高电压锂电池中使用,有效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31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356225.9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聚酰胺基固态电解质包含至少一种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与锂盐,还可以包含无机惰性填料、快离子导体、有机多孔填料。其中,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包含聚氨基酸高分子聚合物、脂肪族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脂环族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全芳香族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半芳香族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非苯芳香族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氟化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含磺酸盐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含磺酰亚胺盐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含有机阳离子基团聚酰胺高分子聚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007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42258.3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6 , H01M2/145 , H01M2/16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涂层,具体的说是一种耐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陶瓷涂层及其构成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陶瓷涂层由新型耐高电压粘结剂和无机陶瓷粉体组成,新型耐高电压粘结剂包括聚碳酸亚丙酯、聚碳酸亚乙酯、聚丁烯琥珀酸酯、聚环氧环己烷碳酸酯、聚苯乙烯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将无机陶瓷粉体与有机溶剂、新型耐高压粘结剂混合均匀,得到涂覆浆料;将得到的浆料涂覆到支撑基材上,得到特定涂覆厚度的复合隔膜。该复合隔膜能够用在所有上限截止电压为4.4~5.2V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中。该复合隔膜陶瓷涂层能够提高复合隔膜的界面稳定性、减少副反应、提高库伦效率,从而显著地提高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860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302768.X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C08G18/42 , C08G18/50 , C08G18/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解质,具体的说是一种原位固化制备的高粘结性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其构成的二次锂电池。高粘结性固态电解质原料主要由含端羟基低聚物、含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锂盐组成,高粘结性固态电解质由含端羟基低聚物、含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锂盐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电芯中,在加热条件下原位聚合固化制得。本发明原位固化制备的电解质具有高的粘附力,在加热下固化,使正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紧密贴合,降低电解质与正负极间的界面阻抗,从而达到改善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效果。极大地简化固态锂电池的制备过程,优化了界面接触,防止错位发生危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