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2465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11419.0
申请日:2018-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锂硫电池柔性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中包括:极性导电载硫体以及柔性石墨烯集流体。所述极性导电载硫体由碳纳米管与木质纤维按一定质量比复合而成。该发明利用碳纳米管优异的三维导电网络,木质纤维的极性吸附界面以及石墨烯集流体的去极化作用,通过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载硫量及硫的利用率。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柔性极片,用于锂硫电池中,在高载流量下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同时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非常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70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963169.0
申请日:2017-10-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26 , C01B25/375 , C01B25/45 , H01M4/58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磷酸铁锂电池极化效应提高酸铁锂电池电化学(倍率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活性材料为两层,第一层活性材料,以及涂覆于第一层活性材料表面的第二层活性材料;所述第一层活性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80~95份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12份的导电剂,3~10份的第一类粘结剂组成;所述第二层活性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85~98份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8份的导电剂,5~8份的第二类粘结剂组成。采用本发明改性方法制备的双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极片,相比含有相同导电剂的普通磷酸铁锂极片,其电池极化有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得磷酸铁锂的倍率性能具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该产品的循环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431170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94564.2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8B3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用于制备手性固定相的材料壳聚糖-二(芳香基氨基甲酸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壳聚糖氨基的酰基化:将脱乙酰度在98%以上的壳聚糖与过量的酸酐等反应得到N-酰化壳聚糖;2)N-酰化壳聚糖的氨基甲酸酯化:将N-酰化壳聚糖溶解在氯化锂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苯环上含不同取代基的异氰酸酯,于80-95℃下反应24-36小时生成壳聚糖衍生物,即壳聚糖-二(芳香基氨基甲酸酯)-(酰胺),其结构式如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290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33444.0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7C231/02 , C07C233/78 , B01J27/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PET纤维定向回收的解聚方法,属于废弃物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了将解聚PET纤维定向解聚得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发明利用乙二胺与由钛族化合物和锌族化合物组合而成复配金属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实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定向解聚,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弃物解聚为对苯二甲酸二乙二胺,实现废弃聚合物的定向回收,回收得到的单体产物可直接二次利用,减少工业步骤,加强生产效率,减少工业成本,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复配金属催化剂的结构简单,合成步骤少,廉价易得,使得生产成本更加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89465.8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ABS合金塑料分离和回收的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分离和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PC/ABS合金材料与C1~C10醇、碱性催化剂以及在具有杂原子烷烃有机试剂中,对其合金材料进行加热解聚,获得双酚A单体与高附加值的碳酸酯衍生物,并分离获得ABS塑料。后续处理通过精馏的方式从解聚反应混合物中获得双酚A和二烷基(C1~C10)碳酸酯衍生物,随后过滤获得纯净的ABS塑料,并通过水洗方式纯化双酚A,实现PC/ABS合金塑料的降解回收,且获得的聚合物ABS的回收率95%以上;二烷基(C1~C10)碳酸酯的产率为95%以上,纯度为99.5%以上;双酚A纯度为99%以上,产率为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31170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410594564.2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8B3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用于制备手性固定相的材料壳聚糖‑二(芳香基氨基甲酸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壳聚糖氨基的酰基化:将脱乙酰度在98%以上的壳聚糖与过量的酸酐等反应得到N‑酰化壳聚糖;2)N‑酰化壳聚糖的氨基甲酸酯化:将N‑酰化壳聚糖溶解在氯化锂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苯环上含不同取代基的异氰酸酯,于80‑95℃下反应24‑36小时生成壳聚糖衍生物,即壳聚糖‑二(芳香基氨基甲酸酯)‑(酰胺),其结构式如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356502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1070627.X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58 , H01M4/62 , H01M4/64 , H01M4/6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362 , H01M4/5825 , H01M4/583 , H01M4/621 , H01M4/625 , H01M4/64 , H01M4/66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倍率性能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涂覆于集流体正面的导电复合材料层,以及涂覆于导电复合材料层上的改性正极材料层;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层由80-90份的导电活性物质、1-4份的分散剂和8-10份的第一粘结剂制成;所述改性正极材料层由80-90份的磷酸铁锂、1-10份的导电剂以及1-10份的第二粘结剂制成。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相比现有材料其导电率具有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磷酸铁锂的倍率性能具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该产品的循环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70242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10618.1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7C37/055 , C07C68/06 , C07C39/16 , C07C69/96 , B01J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腈碱体系催化降解聚碳酸酯的方法,属于有机材料化学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叔丁基取代基磷腈碱为催化剂,取代苯酚作为反应试剂,利用在磷腈碱催化剂的催化下,取代苯酚进攻聚碳酸酯分子链发生解聚,得到产物双酚A和取代碳酸二苯酯。该反应过程中无金属催化剂的加入,有助于减少金属对聚合单体的污染,减少后处理步骤,实现绿色化学回收,且产物产率为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76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9467.7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聚碳酸酯回收制造再生聚碳酸酯的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解聚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废旧聚碳酸酯采用先降解再聚合策略,首先使用苯酚将废旧聚碳酸酯降解成为低分子量聚碳酸酯短链,随后在高温下通过聚合重新得到新的聚碳酸酯材料,从而实现化学单体和聚合物之间的闭环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聚碳酸酯化学回收降解循环再利用。此外,本发明采用的先降解再聚合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为常见且较为廉价的催化剂,在再聚合过程中补加少量的聚合单体即可实现再生聚碳酸酯新材料的制备,使聚合成本大大降低,实现聚碳酸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且有望消除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78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55162.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有机碱协同Ti/Si复合材料催化制备高分子量聚丁二醇碳酸酯的方法。本发明属于聚丁二醇碳酸酯聚合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合成APC的方法预聚反应时间长、伴随副反应以及所得APC分子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一、预聚: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将1,4‑丁二醇、碳酸二甲酯和有机碱催化剂加入到反应器中,进行酯交换预聚反应,得到羟基和甲氧基封端的低分子量聚丁二醇碳酸酯;二、缩聚:向步骤一后的反应器中加入Ti/Si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缩聚反应的过程中逐步降低真空度,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醇碳酸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