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3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28228.8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机柜,涉及信息通信设备技术领域。该机柜包括:柜体;第一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和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设于柜体外,第一蒸发器设于柜体内,压缩机设于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蒸发器之间连接回路上;第二冷却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一风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一风机均设于柜体外,第二蒸发器设于柜体内,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相对设置,用以降温第二冷凝器内的冷却流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冷却系统为机械制冷系统,第二冷却系统采用自然冷源,实现多冷源冷却系统对柜体内通信设备的冷却,提高冷却效率和可靠性,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301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4011.6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机柜温控系统及其方法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温控系统中目标模块运行,且设备舱的出风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降低所述目标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当所述出风温度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温控系统的第一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目标模块关闭,控制制冷模块开启,当所述出风温度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温控系统的第二运行功率;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功率和所述第二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目标模块和所述制冷模块的运行。本发明在实现设备舱的温度控制的同时,降低了温控系统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1686.5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光伏发电能量进行建模,得到光伏能量模型;对通信基站的电池系统进行能量建模,得到通信基站供电系统输出能量模型、备用电池动态能量模型及负荷能耗模型;基于排队论,对所述光伏能量模型、所述通信基站供电系统输出能量模型、所述备用电池动态能量模型及所述负荷能耗模型进行分析,得到通信基站供电系统中备用电池的极限容量。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备用电池的极限容量的准确、合理地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81113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0543834.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柜门式热管空调系统以及机柜系统,其中的柜门式热管空调系统包括柜体、柜门冷却设备和外部换热设备;柜体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柜门冷却设备设置在柜体开口位置,柜门冷却设备与柜体内的电器元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柜门冷却设备用于将柜体内循环空气中的热量交换至柜门冷却设备中的制冷剂中;外部换热设备与柜门冷却设备连接,外部换热设备用于将制冷剂中的热量交换至外部,对制冷剂进行制冷。达到了不改变机柜内部设备格局、不占用柜内空间即可实现内部设备散热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柜门式热管空调系统适用性较强,可直接应用至现有的机柜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068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002163.9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导风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壳体和导流组件,所述导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开口侧板和开口后板,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开口后板上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和第二导风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降低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流动阻力,降低通信设备及机柜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301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2535.1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房温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机房温控方法包括:实时接收所述排风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排风温度;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预设排风温度阈值时,接收所述环境信息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数据,并基于所述环境数据,确定散热模式,其中,所述散热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制冷模式和热管模式;控制相应于所述散热模式的散热系统对所述机柜进行散热,其中,所述新风模式、制冷模式和热管模式相应的散热系统分别为所述新风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和所述热管系统。本申请根据当前的环境数据,在多种散热系统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散热系统对机柜进行散热处理,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变化,可适性强,以此提高通信机房温控系统的节能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06836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0002163.9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导风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壳体和导流组件,所述导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开口侧板和开口后板,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开口后板上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和第二导风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降低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流动阻力,降低通信设备及机柜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81113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543834.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柜门式热管空调系统以及机柜系统,其中的柜门式热管空调系统包括柜体、柜门冷却设备和外部换热设备;柜体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柜门冷却设备设置在柜体开口位置,柜门冷却设备与柜体内的电器元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柜门冷却设备用于将柜体内循环空气中的热量交换至柜门冷却设备中的制冷剂中;外部换热设备与柜门冷却设备连接,外部换热设备用于将制冷剂中的热量交换至外部,对制冷剂进行制冷。达到了不改变机柜内部设备格局、不占用柜内空间即可实现内部设备散热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柜门式热管空调系统适用性较强,可直接应用至现有的机柜上。
-
公开(公告)号:CN21213820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1038851.2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散热领域,提供智能分布式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可扩展的空调冷源,以及多个空调末端,多个空调末端一一对应安装于机柜;空调冷源的出口端连接有供冷总路,空调冷源的入口端连接有集热总路,各个空调末端的入口端通过供冷支路连接至供冷总路,各个空调末端的出口端通过集热支路连接至集热总路;各个机柜内均设有用于监控其内第一信息并根据该第一信息实时调节对应的空调末端制冷量的智能监控模块;各个空调冷源对应设有用于监控其第二信息并根据该第二信息实时调节对应的空调冷源制冷量的冷源监控模块,冷源监控模块与智能监控模块联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定向供冷,并根据负载情况动态调节供冷量,做到精确制冷。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33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70897.1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货物签收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签收申请信息,并根据该签收申请信息显示运单文件信息,运单文件信息用于用户根据运单文件信息输入签名印章信息以及SIM盾口令,其中,签名印章信息为通过证书颁发机构CA授权的信息。之后接收用户输入的签名印章信息和SIM盾口令,并向业务服务器发送SIM盾口令,以用于业务服务器对SIM盾口令进行验证。当SIM盾口令验证通过时,显示包括签名印章信息的运单文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电子签收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电子签收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法律效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