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8920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51232.2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战斗机风洞试验的模型尾撑装置,包括运动机构、随动机构、基座、支杆和运动控制器,基座安装固定在风洞闭口试验段的上方,运动机构和随动机构安装在基座上,试验模型通过支杆安装在运动机构末端;运动机构包括Y向运动组件、偏航角运动组件、Z向运动组件和俯仰角运动组件;随动机构包括位于Y向运动组件左右的结构对称的两个随动组件。本发明实现战斗机试验模型在偏航角、俯仰角、Y向和Z向上的运动控制,实现试验模型的俯仰角和偏航角可连续大范围变化,且能保证变化过程中模型中心始终位于风洞试验段的轴线上,本装置的支撑阻塞度小且对模型的支架干扰小,能够有效获得军用战斗机在风洞试验中准确且连续的气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120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10000787.X
申请日:2018-01-0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MI泡沫材料的风洞试验模型质量特性测量卡具设计方法,即通过限宽平面和模型外形面截取卡具实体,使卡具內形面与被测模型外形面贴合,外形面与测量设备接口贴合,从而使模型在测量设备上实现快速装卡、自动调水平,提高了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00654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510779721.1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内的超声精确测距系统,包括设置在风洞内的五只超声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两只超声传感器固定在风洞内壁上,一只可以在风洞内移动,另外两只分别设置在两个被测物体上,被测物体位于低速风洞内;测距采用差距法获得低速风洞内的实时声速,再利用获得的实时声速通过双向探测法测得低速风洞内两物体的精确空间距离。本发明通过采用差距法和双相探测法实现低速风洞内距离的非接触精确测量,避免了低速风洞内的空气流速、密度、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06208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0346.X
申请日:2014-07-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固定转捩带及其制作方法,该转捩带包括胶带、若干柱状点、纸袋,所述胶带与纸袋粘贴在一起,柱状点设置在胶带与纸袋之间;采用打孔机将PVC材料打孔形成柱状点并将其排列在纸袋上,且柱状点两面的粘贴强度不同,可以保证柱状点的转印。本发明与普通柱状转捩带相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该转捩带的特征参数厚度与间距已固定,本发明的转捩带在以上飞机模型不同位置处,粘贴时操作简单,方便,时间快,效率高,即贴即用,易粘贴,粘性好,且造价便宜。
-
公开(公告)号:CN11128920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51664.3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适用于翼身融合飞机风洞试验的模型俯仰角运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杆、俯仰角运动机构、升降补偿机构、基座和运动控制器,翼身融合飞机模型设置在支杆的端头处,在支杆的尾端铰接俯仰角运动机构,在俯仰角运动机构上联动设置有升降补偿机构,升降补偿机构通过基座安装在风洞试验段周边的基础上;运动控制器与俯仰角运动机构和升降补偿机构的控制端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风洞试验中翼身融合飞机模型的俯仰角的大范围连续变化,并能保证翼身融合飞机模型的中心始终保持在风洞试验段内的高度不变,实现翼身融合飞机模型的支撑阻塞度小、支架干扰小,能够有效满足翼身融合飞机风洞试验的俯仰角变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314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122608.0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速风洞虚拟飞行实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翼型支座、预弯支杆和三自由度关节;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风洞试验段基础平台的中心位置;所述翼型支座的底端竖直且固定安装所述底座上,翼型支座的剖面与风洞来流方向平行;所述预弯支杆一端与所述翼型支座顶端相连接,所述预弯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三自由度关节相连接,预弯支杆的剖面与风洞来流方向平行;所述三自由度关节的转动中心位于风洞中轴线上且与飞机模型相铰接,铰接处设置有微调装置使飞机模型的质心与三自由度关节的转动中心重合。本发明能够实现虚拟飞行实验中飞机模型大范围三轴姿态自由支撑,结构简单,干扰小且精度高,安装和调整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062089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10320346.X
申请日:2014-07-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固定转捩带及其制作方法,该转捩带包括胶带、若干柱状点、纸袋,所述胶带与纸袋粘贴在一起,柱状点设置在胶带与纸袋之间;采用打孔机将PVC材料打孔形成柱状点并将其排列在纸袋上,且柱状点两面的粘贴强度不同,可以保证柱状点的转印。本发明与普通柱状转捩带相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该转捩带的特征参数厚度与间距已固定,本发明的转捩带在以上飞机模型不同位置处,粘贴时操作简单,方便,时间快,效率高,即贴即用,易粘贴,粘性好,且造价便宜。
-
公开(公告)号:CN105241628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73372.2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nventor: 张鹏 , 倪章松 , 杨晓娟 , 陈洪 , 李进学 , 范利涛 , 张晖 , 李士伟 , 任章滔 , 谢琦 , 付华 , 万琪明 , 蒋科林 , 马国辉 , 江鲲鹏 , 路正 , 祝明红 , 姜裕标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贴技术的低速风洞双锯齿固定转捩带,所述转捩带为长条状,长条状的长边为锯齿状,所述转捩带厚度在0.10mm~0.30mm之间,所述转捩带由若干层组成,层数为奇数,从底层到顶层之间除开顶层上表面为光滑面外包括顶层下表面的其他奇数层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粘贴层,偶数层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防粘层,每层的厚度在0.01mm~0.10mm之间,所述转捩带的底层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护层,所述转捩带包括保护层在内的各个层与层之间可分离;本发明借鉴了车贴制作工艺,实用性较强,外形独特,精度高,尺寸可选范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128920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0151232.2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战斗机风洞试验的模型尾撑装置,包括运动机构、随动机构、基座、支杆和运动控制器,基座安装固定在风洞闭口试验段的上方,运动机构和随动机构安装在基座上,试验模型通过支杆安装在运动机构末端;运动机构包括Y向运动组件、偏航角运动组件、Z向运动组件和俯仰角运动组件;随动机构包括位于Y向运动组件左右的结构对称的两个随动组件。本发明实现战斗机试验模型在偏航角、俯仰角、Y向和Z向上的运动控制,实现试验模型的俯仰角和偏航角可连续大范围变化,且能保证变化过程中模型中心始终位于风洞试验段的轴线上,本装置的支撑阻塞度小且对模型的支架干扰小,能够有效获得军用战斗机在风洞试验中准确且连续的气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25693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79732.X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洞壁升降随动密封装置,涉及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其包括随动密封组件、升降组件和控制器;升降组件和随动密封组件依次连接后固定安装在风洞外置试验模型支撑装置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风洞主控计算机输出的试验模型的位置控制信号分别控制升降组件和Z向直线驱动模块做直线运动,以完成机构的随动密封以及升降控制;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能够用于风洞外置试验模型支撑装置与风洞的过渡连接,可有效解决风洞外置试验模型支撑装置与风洞连接中随动密封难题,使得风洞外置试验模型支撑装置能够全时段匹配风洞进行试验,并显著减少了风洞外置试验模型支撑装置拆卸及安装时间,有利于提高风洞流场品质和风洞试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