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244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72082.1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雷达尾流对直升机尾部件气动特性影响的试验方法,属于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设计实现加装在旋翼桨毂上的雷达罩与桨毂旋转运动的分离,即在旋翼桨毂高速旋转的工况下,雷达罩处于静止状态。S2,对桨毂上方未安装雷达罩的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进行前飞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机身尾部的流场特性以及平垂尾的气动特性;S3,在旋翼桨毂模型上加装雷达罩,获得雷达罩对机身尾部及平垂尾附近的流场特性以及平垂尾的气动特性;S4,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可准确评估加装雷达系统后对直升机机身尾部及平垂尾气动干扰特性。本发明能够为加装雷达后直升机全机的布局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29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042454.5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俯仰机构的低速风洞尾撑模型滚转角度调节方法及装置,通过在风洞外将试验模型进行固定安装后,通过移动机构整体将试验模型移动至风洞进行连接安装,并通过移动机构上的各种导轨机构,实现对于天平支杆的角度调整。本发明通过在地面准备间的模拟尾撑上完成尾撑试验模型及支撑的所有安装、调试工作,并通过两种设备实现尾撑模型在地面准备间和试验段间的快速转运和安装,能够显著节省尾撑模型在试验段内安装、调试等试验前准备事项的工作量和时间,能有效提高风洞模型尾撑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35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30180.3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试验用组合式腻子刮刀,包括刮刀和手柄,所述刮刀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面积小于底面面积,所述底面的每一个边至相对应的顶面的每一个边构成一个刀面,所述刀面为梯形;所述其中一个刀面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手柄的一端插入连接孔内与刮刀连接,所述手柄插入刮刀内的端部为铲除部;所述刮刀上设置有磁铁;本发明中,刮刀与手柄合而为一,使得在携带中只需要带一套工具即可,而在刮刀中设置有磁铁,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磁铁吸附在模型上,而不需要采用单独的装置对其进行放置,携带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124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372082.1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雷达尾流对直升机尾部件气动特性影响的试验方法,属于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设计实现加装在旋翼桨毂上的雷达罩与桨毂旋转运动的分离,即在旋翼桨毂高速旋转的工况下,雷达罩处于静止状态。S2,对桨毂上方未安装雷达罩的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进行前飞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机身尾部的流场特性以及平垂尾的气动特性;S3,在旋翼桨毂模型上加装雷达罩,获得雷达罩对机身尾部及平垂尾附近的流场特性以及平垂尾的气动特性;S4,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可准确评估加装雷达系统后对直升机机身尾部及平垂尾气动干扰特性。本发明能够为加装雷达后直升机全机的布局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714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1169357.9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风洞收缩段制造方法,根据风洞收缩段尺寸设计制造反向型面胎具;在型面胎具上对收缩段壳体框架的安装位置进行划线;划线后对装配位置进行复检;然后再胎具上对收缩段框架进行组对焊接;焊接完成后对框架尺寸进行检查;尺寸检查合格后进行翻身,使内型面向上,进行蒙皮组装;最后进行整体组对,将上、下、左、右框架焊接在一起。该制造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大型风洞收缩段的型面尺寸,同时具有操作简便,节省工期,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对其他尺寸大、刚性差的曲面型面的钢结构设备的制造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919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210000583.2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基于国内8米×6米低速风洞,配套研制专用试验平台,率先提出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全尺寸或缩比旋翼的尺度较大(旋翼直径D≤3m),试验中倾转旋翼的总距具有实时连续变化功能,变化范围较大;针对万向铰式旋翼,解决了操纵系统的标定问题;有效匹配了试验风速与旋翼总距的调节速率,避免试验过程中出现电机功率过载和旋翼转速超转等危险环节,保证了试验安全;获得的倾转旋翼轴流状态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气动力数据,可验证倾转旋翼的前飞气动性能和理论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97767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62943.6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多个舵轮驱动车组成的组合牵引系统及控制方法,牵引系统包括转运段和与转运段连接的若干个舵轮驱动车,舵轮驱动车由麦克纳姆轮与舵轮相结合的气垫驱动车组合方式,由多个驱动车与转运段对接组合实现转运段的前进、后退、斜行和转向,通过控制舵轮与地面的接触力实现驱动器的最大牵引力控制,通过控制舵轮与驻车机构的升降配合实现设备的原地全向转动,从而实现设备精准的联合控制。本发明中的升降舵轮转向时不与地面接触,减少了升降舵轮的磨损,提高了升降舵轮的使用寿命;转向精度不受地面质量影响,因此转向角度的可操作性强,实现设备的精准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977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62943.6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多个舵轮驱动车组成的组合牵引系统及控制方法,牵引系统包括转运段和与转运段连接的若干个舵轮驱动车,舵轮驱动车由麦克纳姆轮与舵轮相结合的气垫驱动车组合方式,由多个驱动车与转运段对接组合实现转运段的前进、后退、斜行和转向,通过控制舵轮与地面的接触力实现驱动器的最大牵引力控制,通过控制舵轮与驻车机构的升降配合实现设备的原地全向转动,从而实现设备精准的联合控制。本发明中的升降舵轮转向时不与地面接触,减少了升降舵轮的磨损,提高了升降舵轮的使用寿命;转向精度不受地面质量影响,因此转向角度的可操作性强,实现设备的精准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3938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110059336.5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收缩段与试验段之间的连接更换方法及装置,在风洞洞体上沿着收缩段的收缩方向连接有折叠段,所述折叠段通过翻转机与收缩段本体端部连接,折叠段可以沿着风洞截面进行翻转,通过翻转机,可以实现在收缩段轴向长度上缩短,从而为收缩段上位安装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本发明的翻转机由多个气缸控制,气缸工作时,缸内气压联通,因此两个气缸的推力大小相同,由张紧装置提供张紧力,基于胡克定律,实现两个气缸的机械同步;本发明翻板翻转完成后,由张紧装置提供张紧力,保持翻板的翻转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356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793198.9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试验模型腹撑系统,其包括可移动地板、移动升降机、试验段和侧滑角机构,可移动地板的中央设有转盘,转盘下方悬挂有悬挂安装座,悬挂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试验设备的安装基座;移动升降机具有能够升降的升降机导轨梁,移动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导轨梁能够携带并支撑可移动地板;试验段的下洞壁设有接驳导轨梁,可移动地板下方设有滑轨行走机构,可移动地板能够通过滑轨行走机构在升降机导轨梁和接驳导轨梁上移动;侧滑角机构位于试验段的接驳导轨梁下方,其中,可移动地板、移动升降机和侧滑角机构的下端均设有能够在地面行走的地面行走机构。本发明能够显著节省试验段内安装、调试的工作量和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