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时频谱检测结果引导微波辐射计探测盐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544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797422.5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频谱检测结果引导微波辐射计探测盐度的方法,方法包括:频谱监测仪检测提取各RFI信号的频点、带宽、位置、能量,形成RFI数据;将各RFI数据按照能量由大到小排序,选取部分或全部排序后的RFI数据发送数管分系统;数管分系统确定影响微波辐射计的各RFI数据的子带,根据RFI的频点和带宽确定子带数,根据RFI的能量确定各子带的能量;对接收到的各个RFI数据基于能量值进行分类,并为每个RFI数据添加两个字段,分别是影响微波辐射计的子带、影响微波辐射计的子带的能量归类,形成加工后的RFI数据;微波辐射计获取加工后的RFI数据,关闭选中的子带。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海洋盐度探测的RFI检测、抑制能力,可以提升海洋盐度探测精度。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双向耦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29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86366.0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双向耦合系统,通过两个热传导方向相反的环路热管系统,将同一时刻分别处于高、低温状态的两个散热面连接成一体,实现整体散热的目的,两个环路热管系统结构相同,包括热量收集部件、毛细泵、冷凝器、管路和工质,其中,热量收集部件布置于一个散热面,用于把所在散热面分散的热量收集起来,毛细泵布置于热量汇集端,用于驱动环路热管系统的运行;冷凝器用于把热量散出去,布置在另一个散热面上;管路用于将毛细泵和冷凝器连接成为一个封闭回路,内部承载工质;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的散热能力,降低大功率设备温度,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原理图驱动的航天器管路三维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1866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46003.4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一种基于原理图驱动的航天器管路三维设计方法,首先创建管路产品的规范化符号,然后调用规范化符号绘制阀体、管道和管路连通件相互连通的管路原理图。通过解析管路原理图所包含的图形化信息,生成产品配套表和管线连接关系表。利用产品配套表,通过索引三维模型库,创建阀体和管路连通件的三维模型,并完成阀体和管路连通件布局装配,以及管路走向规划。利用管线连接关系表,在每根管道两端对应的三维模型之间创建三维连接管线,并布局管道实体模型。随后在三维模型设计检查通过后,在管道、阀体和管路连通件端口部位装配焊缝实体模型,并对管路焊缝编号以及阀体极性信息进行三维标注。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航天器管路三维设计的效率。

    星载抛物面天线微波辐射计的绝对定标区域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899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55609.9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载抛物面天线微波辐射计的绝对定标区域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卫星天线在各极端工况情况分别对应的反射面温度场;若各型面变形数据对绝对定标的精度的影响均满足绝对定标使用要求,将太阳入射角曲线中的所有点对应的数值组成集合,否则,以不满足绝对定标使用要求的各极端工况在太阳入射角曲线中对应的点的数值为中心进行迭代计算,寻找该点对应的取值区间,再筛选出能够满足绝对定标使用要求的太阳入射角曲线中的所有点对应的数值或取值区间,组成集合;基于集合中的元素确定绝对定标实际选取的太阳入射角曲线的点对应的取值或取值区间,从而确定绝对定标区域。本方法降低天线反射面热形变导致的定标精度偏差。

    一种采用现场安装工艺的增强型环路热管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70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517170.3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现场安装工艺的增强型环路热管传热系统。该系统通过钎焊技术对传热部件单独焊接安装,然后再连接成一个整体,解决了由于环路热管系统整体成形、统一安装导致的传热能力有限的问题,消除了环路热管接触面积有限的制约,提升系统的传热能力。包含现场组装的五个部分,分别为热量收集部件、毛细泵、冷凝器、管路和工质,热量收集部件布置于发热面,用于把所在散热面分散的热量收集起来;毛细泵布用于驱动环路热管系统的运行,采用低温钎焊形式固定在热量汇集端;冷凝器为散热部件,采用高温钎焊固定在散热面上;管路作用于连接毛细泵和冷凝器,使其形成一个封闭回路;工质用于实现热量的传递,组装时采用间接充装法。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双向耦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2904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1486366.0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双向耦合系统,通过两个热传导方向相反的环路热管系统,将同一时刻分别处于高、低温状态的两个散热面连接成一体,实现整体散热的目的,两个环路热管系统结构相同,包括热量收集部件、毛细泵、冷凝器、管路和工质,其中,热量收集部件布置于一个散热面,用于把所在散热面分散的热量收集起来,毛细泵布置于热量汇集端,用于驱动环路热管系统的运行;冷凝器用于把热量散出去,布置在另一个散热面上;管路用于将毛细泵和冷凝器连接成为一个封闭回路,内部承载工质;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的散热能力,降低大功率设备温度,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一种采用现场安装工艺的增强型环路热管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7078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517170.3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现场安装工艺的增强型环路热管传热系统。该系统通过钎焊技术对传热部件单独焊接安装,然后再连接成一个整体,解决了由于环路热管系统整体成形、统一安装导致的传热能力有限的问题,消除了环路热管接触面积有限的制约,提升系统的传热能力。包含现场组装的五个部分,分别为热量收集部件、毛细泵、冷凝器、管路和工质,热量收集部件布置于发热面,用于把所在散热面分散的热量收集起来;毛细泵布用于驱动环路热管系统的运行,采用低温钎焊形式固定在热量汇集端;冷凝器为散热部件,采用高温钎焊固定在散热面上;管路作用于连接毛细泵和冷凝器,使其形成一个封闭回路;工质用于实现热量的传递,组装时采用间接充装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