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77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74084.2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线路并网系统模型,得到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利用模态分析法得到次同步振荡的多个关键控制器参数,及多个关键控制器参数的可行域范围;结合多个关键控制器参数的可行域范围,对多个关键控制器参数进行多重仿真寻优,得到关键控制器参数值组合;基于关键控制器参数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最优关键控制器参数值组合和次同步振荡抑制有效区域图;基于有效区域图,对最优关键控制器参数值组合进行自适应整定;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风速变化引发的次同步振荡,实现了风电场全运行区域的振荡抑制,保障了双馈风电系统安全并网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86788.X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如东县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绿电溯源核算方法及相关装置,本发明根据电力潮流数据获得区域电网运行工况数据,根据区域电网运行工况数据,构建考虑区域电网绿电交易的测试分布矩阵,根据分布矩阵进行实现了区域绿电溯源核算,为研判大型风电光伏汇集的公网变电站下级用户负荷在用电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为推动需求侧响应优化、储能运行方式优化、碳足迹分析拓展,促进供区新能源消纳水平提供了参考,为建设高比例清洁电力消纳、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奠定了良好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5678.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序模拟仿真的变电站下级储能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变电站全年升降压负荷数据;基于目标区域内所有变电站全年升降压负荷数据,筛选出变电站升降压负荷典型场景,并确定典型场景所占比例;根据典型场景及所占比例,计算变电站下级能够接纳的储能容量;基于各变电站下级能够接纳的储能容量,以平抑变电站负荷峰谷为目标,通过时序模拟仿真获取储能充放电策略;基于各变电站下级能够接纳的储能容量,利用所述储能充放电策略评估对应变电站的储能利用率;根据各变电站的储能利用率,确定目标区域内储能规划配置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9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14182.7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N3/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虚拟电厂资源聚合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电力系统规划调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虚拟电厂管理范围内光伏出力、风电出力,以及用户负荷功率的日前预测数据并分别进行特性采样和标幺化处理,获得光伏、风电的标幺化预测出力系数和用户负荷的预测值。基于光伏、风电的标幺化预测出力系数和用户负荷的预测值,建立风光容量配比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虚拟电厂管理范围内光伏、风电与用户负荷最优匹配的配置系数。根据所述最优匹配的配置系数计算虚拟电厂内部资源日前聚合调度分配集合。本发明实现虚拟电厂范围内独立个体资源的合理分配,解决了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分配、管理调度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99723.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调运行的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包括完全相同的A相、B相和C相,所述A相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桥臂和下桥臂、交流侧滤波电感以及交流侧电网,所述上桥臂包括桥臂电感和桥臂级联结构,所述桥臂级联结构由多个混合子模块串联构成,所述混合子模块包括半桥模块,单极性全桥模块,双极性全桥模块构成,上端二极管,下端二极管和一个电容电压传感器,本发明实现双极性全桥模块在直流侧无故障情况下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双极性电压输出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传统的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功率开关器件和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9125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45326.0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F16/2458 , G06Q50/2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多维预测混合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历史碳排放、能源消费数据;基于LMDI分解法和LEAP模型预测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得到研究区域两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结果Z1x、Z2x;建立混合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混合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求解得到多维预测结果的权重指数,测算碳排放混合优化结果Zx;采用历史碳排放、能源消费数据对混合优化结果进行验证,选择绝对百分误差最小的结果作为最终预测结果,本发明采用混合优化算法将多种测算方法优势进行组合,可以充分避免单一方法的原理性缺点,提升预测精度,有助于准确判断碳排放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43652.1
申请日:2024-12-1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7/16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脆弱性评估的储能规划选址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储能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针对每个储能选址方案接入系统后,整个区域电网在不同典型运行场景,分别进行全网N‑1潮流扫描计算;根据N‑1扫描结果,对每个储能选址方案的每种典型场景,构建一个线路等效关联网络,并分别进行网络的k‑核分解,得到每个储能选址方案的每种典型场景下的系统脆弱性;将系统脆弱性作为评价子目标,利用TOPSIS多目标决策算法对各储能选址方案的理想解贴近度进行计算排序;选取理想解贴近度最大值的储能选址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合理地分析计算出储能接入系统后对区域电网运行效益最佳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554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93388.1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00 , H02J3/38 , H02J3/46 , H02J15/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C25B1/04 , C25B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氢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系统及其日前调度方法,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单元、电力系统单元、电制氢单元、氢能发电单元、氢负荷单元;新能源发电单元发电量优先供应电力系统单元,多余发电量供应电制氢单元;电制氢单元产出的氢气优先存储到氢能发电单元,多余氢气供应氢负荷单元;当新能源发电不能满足电能传输需求时,氢能发电单元将储氢罐中的氢能转化为电能。方法包括:以电‑氢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系统经济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日前优化调度目标函数;根据电‑氢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系统的工作数据,利用日前优化调度目标函数获取优化后的电‑氢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系统调度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长时间尺度上的资源灵活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8446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31435.X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共塔设计方案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具体包括:获取所有可行的交直流共塔设计方案;基于静电感应原理和电磁感应原理得到直流线路的直流电压交流感应分量;根据直流线路的直流电压交流感应分量,得到每一种交直流共塔设计方案下的直流电压偏磁;通过分析直流线路中交流电流对换流变压器中电流的影响,得到每一种交直流共塔设计方案下的直流系统换流变压器的直流电流偏磁;根据每一种交直流共塔设计方案下的直流电压偏磁、直流电流偏磁,以及预设的约束条件,得到最优的交直流共塔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分析不同交直流同塔设计方案的性能,提供有效的方案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04381.4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低碳产业园区优化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园区特征改良Kaya恒等式,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建立Kaya‑LMDI模型;计算根据Kaya‑LMDI模型确定的影响因素对园区碳排放的贡献率,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园区资料获得宏观参数;根据关键影响因素与园区资料构建LEAP‑Energy模型;获得能源排放参数与非能源排放参数;构建碳排放预测混合模型,根据碳排放预测混合模型计算测试情景的碳排放;判断目标碳排放是否达到低碳标准;若达到,则将此时的测试情景作为园区的低碳设计方案;若没有达到,则迭代调整控制参数直至碳排放达到低碳标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