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9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68185.5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nventor: 徐兴平 , 刘宝 , 刘晟 , 程荣辉 , 孙晓峰 , 李磊 , 曹茂国 , 马宏宇 , 游庆江 , 鲍占洋 , 陈砥 , 姜雨 , 刘伟琛 , 周春阳 , 郭洪涛 , 张晓宇 , 李江宁 , 潘心正 , 颜金生
IPC: F23R3/2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特别涉及一种三路一体低阻设计的快速拆装加力总管及燃烧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三路一体低阻设计的加力总管。该结构将三路油管合为一体,不同油路的燃油通过进油管进入燃油总管,并通过燃油总管内结构,将不同油路的燃油分配至对应的内外燃油喷杆中,实现加力燃烧室分区供油的作用。该结构由于采用了一体设计,同时使总管支撑结构从多组简化为一组,简化了支撑结构,节省了空间和减轻了重量。同时,对加力总管的迎风侧进行气动修型设计,使总管外部轮廓接近流线型,降低了加力燃烧室外涵的流阻损失,进而提高了加力燃烧室的热效率。发明了各路总管快速拆装结构,实现了对各路油管的快速拆装。
-
公开(公告)号:CN1157735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638301.8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23R3/2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加力喷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气冷式直射喷杆。包括:扩散器机匣5、喷杆主体1以及隔热罩2。本申请的一体化气冷式直射喷杆,在隔热罩2前方设置圆形冷气进口3,在隔热罩2后方由上至下设置长条形冷却出口4,外涵通道的冷却气体由冷气进口3进入喷杆主体1与隔热罩2之间的冷却腔,将喷杆主体1与内涵中的高温燃气进行隔离,可以有效的降低喷杆主体1的温度。同时由于发动机内涵的气流流动,在隔热罩2后方形成低压区,长条形冷却出口4可将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气体及时排出,充分利用低压区实现内部冷却气体的更新,防止内部气流停滞或高温燃气倒灌。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85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93871.0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23R3/4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冷却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烧室冷却结构,可通过进口管接嘴通过管路自冷却气源由四通管接头向总管引入冷却气,冷却气经各个管接头流向各段总管,进而由各个管接头的出口端流出,经转接头、转接管,进入各个喷杆,由喷口或喷嘴喷入到燃烧室支板以及内锥中,经支板及内锥侧壁上设置的冷却排气孔排出,对燃烧室的支板、内锥以及内涵道高温燃气进行高效的降温,且可通过控制冷却气的流量,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航空发动机后向辐射特征,拓展飞机的使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68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71724.6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中火焰稳定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折流预混预蒸发式火焰稳定器,是一种利用外涵气流冷却并与燃油预混预蒸发的双折流式火焰稳定器,可利用燃油与外涵气流的预混预蒸发,提高稳定器尾缘的油气比,进而能够提高在航空发动机左边界点火联焰和稳定燃烧能力,以及可通过两排冷却孔对尾板进行形成气膜冷却,保证在航空发动机右边界及进气温度较高情形下的结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99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0523133.6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非变容式发动机设计以及结构部件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涡轮测试用加力燃烧室气动特性模拟装置,其中仅保留外机匣、合流环、内锥体,是对加力燃烧室结构的简化设计,在进行航空发动机整机涡轮测试时,可替代实际的加力燃烧室,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对涡轮测试设备进行安装操作,方便进行引线,此外,对合流环进行了改装设计,将合流环设计为中空且后缘敞开的结构,并在后缘设计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具有流量控制孔的环形板,从而能够将外涵气流引入到合流环内,通过流量控制孔自合流环后缘流出,更换不同的环形板改变流量控制孔尺寸,即可方便的实现对内外涵流量比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669718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62332.7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nventor: 程荣辉 , 刘宝 , 刘伟琛 , 孙晓峰 , 郭洪涛 , 肖永鑫 , 陈翔宇 , 曹茂国 , 徐兴平 , 游庆江 , 王建 , 马宏宇 , 朱健 , 姜雨 , 鲍占洋 , 陈砥 , 周春阳 , 张晓宇 , 马毓 , 张鑫 , 王涛 , 郭磊
IPC: F16L55/035 , F16L57/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管路及其减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路抑振结构,其中主管路可用作航空发动机的供油管路,连接在油泵、燃烧室之间,燃油脉动可通过两个阻尼管路进入到两个阻尼器中,由于两个阻尼器具有相同的阻尼频率,且两个阻尼管路的有效长度之间,相差阻尼器阻尼频率对应波长四分之一的奇数倍,经两个阻尼管路返回到主管路中的燃油脉动相差二分之一波长,在相位上相差180°,恰好能够相互抵消,从而能够抑制主管路中燃油脉动,降低燃烧内振荡燃烧,保证燃烧室的性能,且能够阻断燃烧室反传振荡与主管路中燃油脉动间的相互耦合放大,保护部件不受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5614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630104.1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02K1/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内锥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径向搭接轴向插接内锥体安装边结构。本申请的径向搭接轴向插接内锥体安装边结构,锥体内层安装边与锥体外层安装边进行安装时,首先将锥体内层安装边推装到位,再旋转锥体内层安装边或者锥体外层安装边,保证第一限位部与限位槽相适配,以及防转垫块可以安装到锥体内层安装边的防转孔中,最后用压紧螺钉将防转垫块与锥体外层安装边压紧,组成防转机构。本申请通过径向搭接定位、轴向插接的结构有效释放安装边的径向热应力,保证安装边具有较高的结构可靠性,满足锥体外内层的强度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723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0337.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nventor: 程荣辉 , 刘宝 , 郭洪涛 , 马毓 , 曹茂国 , 孙晓峰 , 黄德欣 , 游庆江 , 朱健 , 徐兴平 , 陈砥 , 鲍占洋 , 刘伟琛 , 张光宇 , 翟英汉 , 王瑞祥 , 姜雨 , 周春阳 , 陈翔宇 , 张晓宇 , 张鑫 , 肖永鑫
IPC: F01D25/0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后锥体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锥体吸振结构,包括吸振腔、连通管、阻隔板、阻尼弹簧:吸振腔在锥体内设置;阻隔板在吸振腔内设置,将吸振腔分为连通腔、阻尼腔;阻隔板上密布阻尼孔;阻尼弹簧在阻尼腔内设置,抵靠在阻尼腔侧壁、阻隔板之间;连通管连接在吸振腔、锥体之间,连通连通腔、锥体外壁面。
-
公开(公告)号:CN119468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72626.4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23R3/1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中周向火焰稳定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中周向火焰稳定器,包括U型外槽、U型内槽、U型外涵气隔板、尾板;U型外槽前端具有内涵气通入口;U型内槽在U型外槽内设置;U型外涵气隔板有两个,连接在U型外槽内侧、U型内槽外侧之间;两个U型隔板之间形成内涵气流通通道,内涵气流通通道连通内涵气通入口;尾板在U型外槽内设置,其上具有多道纵向燃气流出缝;尾板两侧边缘连接在U型外槽内侧;尾板侧壁连接在U型内槽开口上,与U型内槽之间形成燃气流通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60259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229388.1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nventor: 程荣辉 , 刘宝 , 刘晟 , 孙晓峰 , 徐兴平 , 曹茂国 , 李磊 , 马宏宇 , 丛佩红 , 张志学 , 游庆江 , 鲍占洋 , 陈砥 , 姜雨 , 刘伟琛 , 周春阳 , 郭洪涛 , 张晓宇 , 潘心正 , 颜金生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般燃烧发动机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包括:外机匣;合流环,在外机匣内设置,与外机匣之间构成外涵,其尾缘侧壁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冷却进气口;内锥体,在合流环内设置,与合流环之间构成内涵;多个径向稳定器外壁,连接在合流环内,指向内锥体,横截面呈V型,开口向后,两个侧壁尾缘上具有交错分布的齿槽;多个径向稳定器内壁,连接在合流环内,以及对应连接在各个径向稳定器外壁尾缘内,与对应的径向稳定器外壁之间形成冷却腔;每个冷却腔对应与一个冷却进气口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