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251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17539.5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靶场的构建方法,包括:预先获取作战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所有目标对象各自的对象数据,基于对象数据构建对象模型并进行分类;选取环境类对象模型并构建出数字沙盘;选取作战类对象模型并构建作战单位分布模型;根据预设的标准作战特征属性受战场环境影响的变化策略,基于作战单位在数字沙盘中所在地的环境类对象模型确定作战单位的作战特征属性;基于数字沙盘上所分布的所有作战单位各自的作战特征属性,构建出数字靶场。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作战单位和环境类对象的高精度建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提供更为全面、准确和动态的战场模拟。最终提升军事训练的实战性和战术决策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37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03864.8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G06V20/60 , G06V10/25 , G06V10/82 , G06V10/75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电产品检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电产品数字化鉴定方法,包括:获取机电产品的图像,并识别机电产品的状态;对机电产品进行生产效率实时检测,并确定是否为废旧机电产品;统计废旧机电产品的数量作为统计值;预测废旧机电产品的数量作为目标比对值;计算统计值与目标比对值的差值,并根据差值是否在设定误差范围内确实是否完成对机电产品的数字化鉴定。本发明通过对机电产品的效率进行实时检测以确定废旧机电产品的数量,进而利用灰色模型确定预测值并进行预测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在充分考虑机电产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对机电产品的准确评估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61675.6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机构磨损寿命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空间机构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利用三维仿真模型进行空间机构在标准运动状态以及重力环境下的力学仿真得到仿真结果;步骤S2、基于仿真结果确定空间机构上多个连接节点的受力状态,并基于受力状态预测连接节点在标准运动状态以及重力环境下的磨损情况;步骤S3、基于多个连接节点的磨损情况对空间机构整体的磨损寿命进行评价并得到评价结果。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对任意一种空间机构进行基于特定运动状态或者运动状态组合下的连接节点的剩余使用次数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0138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86710.5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轴承的振动俘能装置,涉及压电俘能及可再生环保新能源领域。该装置包括:轴承、俘能器外环、俘能器内环、主轴和压电梁组件;所述轴承的内壁和所述俘能器内环分别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俘能器内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组件;所述俘能器外环包括外环基座和外环支臂,所述外环基座套设在所述轴承的外壁;所述压电梁组件与所述外环支臂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一电磁组件之间;其中,在所述轴承沿预设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压电梁组件的宽频振动来采集电能。本申请的方案,该装置能够与轴承同步转动,使压电梁组件同步振动,实现宽频振动俘能,提高了振动俘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0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81985.6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智能化双环杆结构,包括双环杆零件、外壳、外壳内部放置姿态频率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微控制单元MCU和AD转换电路;所述外壳固定于双环杆零件的中间位置,与双环杆零件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当双环杆零件的姿态或张力发生变化时,姿态频率传感器和张力传感器将状态或张力的变化转换成为电信号,并通过AD转换电路传递到微控制单元MCU中。本发明对标准件双环杆进行智能化改造,双环杆位于绝缘子的后方,不附带强电压,距离接触网线索较近,对接触网的张力和姿态频率变化比较敏感;而且不对双环杆本身结构造成破坏,施工方便,能够批量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20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911101405.3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机电产品性能与可靠性联合仿真设计方法,可以全面覆盖产品实际运行工况,充分暴露薄弱环节,性能设计与可靠性设计有效结合,建立可靠性指标与关键性能设计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有效的指导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从根源上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水平等问题;该方法可为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融入常规设计提供技术途径和方法支撑,以实现产品性能与可靠性联合设计技术的重大突破,提升重大基础能力,有效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提高效率,为研制出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强性能的航天机电产品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84176.8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用关节轴承动态寿命试验机,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以及周向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若干固定管;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之间同轴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用于对关节轴承的内圈进行固定;固定管靠近第一固定盘同轴线的一侧均设有扭动电机;扭动电机的动力端均连接夹持件;夹持件用于夹持关节轴承外圈;夹持件上设有用于测试关节轴承外圈和内圈的检测单元,通过对关节轴承外圈的抗扭力、关节轴承外圈边缘的抗变形力以及关节轴承内圈边缘的抗推力进行测试,能够测试关节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现有技术中试验机无法达到的技术效果,弥补了在关节轴承抗扭力、抗变形力以及抗推力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0646770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774442.4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雷达微波产品的可靠性试验验证系统,通过将温湿度应力试验子系统、振动应力试验子系统与微波暗室有机连接,搭建了具有温度、湿度、振动等应力模拟能力的综合环境试验,解决了现有试验系统无法全面测试雷达微波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导致产品的可靠性验证不充分的问题,为提升雷达微波产品可靠性水平,满足贴近实战化考核新要求,提供了试验验证手段,从而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29484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159799.4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卫星太阳能电池阵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采集卫星太阳能电池阵输出功率数据,利用混合ARMA模型对太阳能电池阵的效能观测数据进行建模,采用周期图方法估计模型中角频率及潜周期的个数,然后确定仅包含趋势项和周期项的太阳能电池阵输出功率,确定模型中的阶(p,q)和参数a,b,最后基于建立的混合ARMA模型,对太阳能电池阵输出功率进行预报。本发明方法综合利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测数据,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所建立的模型和实际数据拟合很好,能够较好地预测太阳能电池阵的寿命,为卫星的寿命预测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29484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59799.4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卫星太阳能电池阵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采集卫星太阳能电池阵输出功率数据,利用混合ARMA模型对太阳能电池阵的效能观测数据进行建模,采用周期图方法估计模型中角频率及潜周期的个数,然后确定仅包含趋势项和周期项的太阳能电池阵输出功率,确定模型中的阶(p,q)和参数a,b,最后基于建立的混合ARMA模型,对太阳能电池阵输出功率进行预报。本发明方法综合利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测数据,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所建立的模型和实际数据拟合很好,能够较好地预测太阳能电池阵的寿命,为卫星的寿命预测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