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应力下设备的可靠性数字化解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91011.7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应力下设备的可靠性数字化解耦分析方法,包括:确定设备在测试环境当中的多项应力数据,并基于预设的应力耦合效应关系表格利用应力耦合项以及其对应的应力耦合系数构建多应力加速模型;基于加速试验的完全试验样本,构建复合应力下设备失效的对数似然函数,并将对数似然函数代入多应力加速模型,获得复合应力下完全试验数据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以及其对应的加速因子;基于设备在复合应力下的目标使用时长以及加速因子对设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设备在复合应力下的可靠性。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对复合应力环境下设备的可靠性解耦分析。

    一种空间机构磨损寿命评价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25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61675.6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机构磨损寿命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空间机构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利用三维仿真模型进行空间机构在标准运动状态以及重力环境下的力学仿真得到仿真结果;步骤S2、基于仿真结果确定空间机构上多个连接节点的受力状态,并基于受力状态预测连接节点在标准运动状态以及重力环境下的磨损情况;步骤S3、基于多个连接节点的磨损情况对空间机构整体的磨损寿命进行评价并得到评价结果。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对任意一种空间机构进行基于特定运动状态或者运动状态组合下的连接节点的剩余使用次数的预测。

    一种高质量研发数据集的构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143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54388.X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质量研发数据集的构造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预先设定的物理场类型,根据物理场类型在待处理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根据物理场类型选取合适的数据同化方法,根据选取的数据同化方法对调用的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数据同化,得到同化数据集;根据物理场类型在模型数据库中调用相应的机理模型,用以获取目标物理定律;根据目标物理定律,利用物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将同化数据集转化为完整的物理场数据集;通过本发明,实现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统一化,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数据与场景解耦提供支撑。

    一种用于航天密封装置的紧固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53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16625.9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航天密封装置的紧固件,属于航天紧固结构技术领域,在对密封胶凝固后的锁紧件进行拆卸时,首先插入异形沉槽,快速转动转动盘,转动盘带动摩擦轴转动,摩擦轴在沉孔内摩擦生热,导热至螺柱,摩擦的温度会对凝固后的密封胶加热,使其融化,待其融化后,再通过六角螺刀转动螺头上的异形通槽,即可将整个紧固件带出。此紧固件,能在不依靠其他加热工具的情况下,将打上密封胶的状态下采用非破坏式卸除,保证了工件的拆卸完整性,不易对结构部件的螺纹带来损坏,整个锁紧件结构紧实无空隙,具有高强度、抗变形的物理特点,此紧固件拆卸方便,降低部件损坏率,给航天领域的维修工程节省部件成本。

    一种航天器总装紧固件预紧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1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10986.2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总装紧固件预紧装置,属于航天器紧固件预紧技术领域。包括圆形底板,所述圆形底板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六条通槽,所述通槽内均设有竖向滑动柱,所述竖向滑动柱的一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夹块,所述竖向滑动柱的另一端设有横向限位柱,所述横向限位柱的宽度大于通槽的宽度,所述横向限位柱的一端与竖向滑动柱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限位柱的另一端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竖向限位柱,六个所述竖向限位柱的外侧设有限位锥筒,所述限位锥筒的内部中空。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的扭矩扳手等对螺栓施加预紧力的工具,在面对不同规格的螺栓时,需要频繁的更换与螺栓规格匹配的套筒,导致操作不便以及造成航天器总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01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02418.0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加速度传感器每个预设时间采集的多个轴承全部生命周期过程的多组振动信号;采用小波软硬阈值折衷法对多组所述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数据采集时间与所述振动信号的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所述振动信号为输入所述轴承的剩余寿命为输出的第一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所述第一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测模型;根据所述预测模型对目标轴承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本发明实施例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将轴承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能够对各个阶段的轴承进行剩余寿命预测,提高了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提高了轴承寿命的利用率。

    一种基于VDI2230的紧固件智能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04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88922.3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VDI2230的紧固件智能化设计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紧固件目标需求,检索案例数据库,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紧固件目标需求的案例,紧固件目标需求包括待设计或待验证参数;当否,则基于VDI2230标准中的对应公式对紧固件目标需求中的待设计或待验证参数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满足紧固件目标需求;当否,则判断预先存储的现有仿真模型是否能够满足紧固件目标需求;当否,则调用物理仿真模型构建程序,结合实际数据构建数实结合模型,根据数实结合模型对紧固件目标需求中的待设计参数或待验证参数进行仿真,得到紧固件设计参数或验证结果。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实装与仿真相结合试验的仿真模型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8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82204.3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装与仿真相结合试验的仿真模型验证方法,包括:获取待验证的实装仿真模型;将实装仿真模型划分为单机级模块以及分系统级模块,分系统级模块由多个单机级模块组建而成;对各个单机级模块进行不确定性度量,得到各个单机级模块的不确定度;根据各个单机级模块的不确定度,得到各个对应分系统级模块的不确定度;根据各个分系统级模块的不确定度,确定实装仿真模型的不确定度;当实装仿真模型的不确定度未超出预设范围,则验证通过。通过实施本方法,逐层分析不确定性,能够清晰分辨整个仿真模型的不确定度,更准确地识别模型仿真的关键部分和潜在风险,可以对模型预测的风险进行量化,以便于制定对应策略。

    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航天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计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34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53550.9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航天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计算系统,包括:产品数字化模块,用于通过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平台获取同种航天电子产品的故障信息,并基于故障模式与产品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航天电子产品的故障数字化模型;概率分析模块,用于对故障数字化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每个电子元件各自的故障概率并生成元件故障概率序列;计算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元件故障概率序列计算航天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元器件在不同功能或封装电路中交叉存在的情况的同时,通过元器件的隶属情况来尽量简化了计算的数量级,并能够快速针对不同功能层面、封装电路层面得出一个相对于功能层面、封装电路层面的可靠性指标。

    一种数实结合试验动态仿真模型验证系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76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87602.2

    申请日:2024-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实结合试验动态仿真模型验证系统构建方法,包括:采集仿真目标的运行数据并基于预设的仿真模型构建数字孪生虚拟场景;搭建现实试验场景并获取现实试验场景中的试验数据;建立数据交互模块以构建两场景之间的试验数据交互关系,利用任意场景中仿真目标的实时数据引导另一场景中的仿真目标做出相同的动作反馈;构建验证模块以同步获取两个场景所反馈的反馈参数,最后基于反馈参数对仿真模型进行一致性验证。本发明通过数字孪生虚拟场景和现实试验场景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引导,形成了闭环的数实结合仿真验证系统。这种系统能够不断自我优化,提高了仿真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对物理试验的依赖,降低了成本和时间消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