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58644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1003200.7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F16L55/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心囊体的整流式海水管路消声器,包括中心囊体、穿孔中心腔管、球形导流体、穿孔歧管以及外壳,中心囊体位于穿孔中心腔管内部,中心囊体中空设置,两球形导流体分别位于中心囊体的两侧将其端部包裹于其内,两球形导流体之间通过多根穿孔歧管连通,外壳套于两球形导流体与穿孔歧管外侧,外壳与两球形导流体和穿孔歧管外侧壁之间空隙形成外腔,穿孔歧管上开设有多个透水通孔与外腔连通以与外腔中海水进行交换,穿孔中心腔管中开设有透水通孔以使中心囊体外壁与外腔中海水接触。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中心囊体的整流式海水管路消声器,可优化管路内流场,降低管内流体水动力噪声,同时减小流体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88692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1249356.8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F16L55/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刚度弹性通舱管件,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充气高分子囊体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舱壁开孔上的支撑环以及套于支撑环两侧的两第一紧固套圈;充气高分子囊体组件包括两端设有法兰或接头的管体以及套于管体外侧的囊体主体,囊体主体内部中空设置以容纳气体,囊体主体上开设有与其内部中空腔室连通的充气孔,支撑环套于囊体主体的外侧且将其中空腔室密封,囊体主体的两侧均通过紧固件与第一紧固套圈连接。本发明提出的低刚度弹性通舱管件,可提高穿舱部位管路的减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43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1367553.5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F28F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的浮筏隔振装置,包括板材结构、壳体结构、换热管以及多个隔振器;所述壳体结构设于板材结构的内部,板材结构和壳体结构焊接形成浮筏筏架主结构;所述换热管铺设于壳体结构内部,其两端固定于板材结构上;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管程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结构的两端设置壳程进口和出口;所述隔振器间隔安设于板材结构的底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与浮筏筏架结构融合设计,利用换热器及换热器内部流体的重量,保证在不增加潜艇总重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隔振系统中间质量体重量,提升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同时利用浮筏筏架的大尺度,在不占用潜艇内部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并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65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42000.2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海水冷却系统第一、二声通道振动传递的方法,综合第一声通道振动和第二声通道振动,隔绝第二声通道振动,在管路马脚安装部位,将刚性马脚替换为弹性马脚,并将弹性马脚与声桥装置的弹性悬吊杆紧固安装;分离第一声通道振动和第二声通道振动,系统管路为刚性固定状态,开启系统正常运行,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得到船体结构振动的第一平均加速度级,系统管路弹性悬吊、且通海口管路与传递分离状态时,开启系统正常运行,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得到船体结构振动的第二平均加速度级。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分离船舶机械系统第一、二声通道振动传递,为机械系统振动控制方案薄弱环节的辨识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72565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87954.2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F16F7/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04 , F16F2222/08 , F16F223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振隔振一体化装置,包括隔振器、悬臂杆、可调节压块和弹簧,悬臂杆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底端与隔振器相螺接,通过定位螺母紧固,顶端与锁紧螺母相螺接,可调节压块套设于悬臂杆中部,沿悬臂杆上下滑动,通过对应于可调节压块对称套设于悬臂杆上的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限位。本发明通过隔振器与动力吸振器的集成设计,既能简化辅机与吸振隔振装置的连接,又能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10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34008.0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3/14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海管路系统声学传递特性关系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频率范围为5Hz~第一阶临界频率的频段管路系统的声学传递特性关系式,绘制关系曲线,并取曲线上的第一峰值点;确定各高阶临界频率,计算并获取管路系统声学传递特性关系曲线中峰值点的幅值A与频率f的关系式;绘制峰值点的幅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并在该曲线上确定各频段的峰值点,计算对应峰值点频段的声学传递特性关系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通海管路系统声学传递特性曲线峰值点‑频率关系,提出了一种通海管路系统声学传递特性关系获取方法,可用于通海系统初步方案设计阶段5Hz~1000Hz频段的系统管路声学传递特性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9329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51884.4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舶舷外复合材料结构振动传感器安装装置及方法,包括环氧树脂底座、传感器金属底座和预紧螺栓,环氧树脂底座外套于传感器金属底座,传感器金属底座为开有中心螺孔的圆柱体,其外周面上设有卡接凸圈,环氧树脂底座中心设有内径上大下小的卡接通孔,卡接通孔与传感器金属底座相匹配,预紧螺栓与中心螺孔相匹配螺接,本发明可高效完成船舶舷外复合材料结构航行振动噪声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固定,满足船舶航行结构噪声测量要求,为船舶振动噪声测试和声学质量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88692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249356.8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F16L55/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刚度弹性通舱管件,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充气高分子囊体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舱壁开孔上的支撑环以及套于支撑环两侧的两第一紧固套圈;充气高分子囊体组件包括两端设有法兰或接头的管体以及套于管体外侧的囊体主体,囊体主体内部中空设置以容纳气体,囊体主体上开设有与其内部中空腔室连通的充气孔,支撑环套于囊体主体的外侧且将其中空腔室密封,囊体主体的两侧均通过紧固件与第一紧固套圈连接。本发明提出的低刚度弹性通舱管件,可提高穿舱部位管路的减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4307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67553.5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F28F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的浮筏隔振装置,包括板材结构、壳体结构、换热管以及多个隔振器;所述壳体结构设于板材结构的内部,板材结构和壳体结构焊接形成浮筏筏架主结构;所述换热管铺设于壳体结构内部,其两端固定于板材结构上;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管程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结构的两端设置壳程进口和出口;所述隔振器间隔安设于板材结构的底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与浮筏筏架结构融合设计,利用换热器及换热器内部流体的重量,保证在不增加潜艇总重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隔振系统中间质量体重量,提升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同时利用浮筏筏架的大尺度,在不占用潜艇内部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并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3291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251884.4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舶舷外复合材料结构振动传感器安装装置及方法,包括环氧树脂底座、传感器金属底座和预紧螺栓,环氧树脂底座外套于传感器金属底座,传感器金属底座为开有中心螺孔的圆柱体,其外周面上设有卡接凸圈,环氧树脂底座中心设有内径上大下小的卡接通孔,卡接通孔与传感器金属底座相匹配,预紧螺栓与中心螺孔相匹配螺接,本发明可高效完成船舶舷外复合材料结构航行振动噪声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固定,满足船舶航行结构噪声测量要求,为船舶振动噪声测试和声学质量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