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平台的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3265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465405.6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运动平台的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方法,属于使用辐射场的无线电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合成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到典型场景中,对合成效率影响的关键参数;构建典型场景中合成要素和合成效率的数据库;基于构建的数据库对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源多平台协同控制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后的控制模型实现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的协同控制实施。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电磁场在自由空间中的高效合成与叠加,解决电磁波干扰拒止设备的作用距离与小型化无法兼顾的问题;通过强化学习运动平台和发射天线的位姿调整,以及微波源的输出相位和脉冲时延控制策略,解决搭载运动平台时无法保证合成效率的问题。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微波无线传能与电池组合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516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340139.X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微波无线传能与电池组合供电方法,包括:获取无人机电池额定输出电压范围和无人机负载工作电压范围,分别记为V2~V3和V4~V5;设定无人机微波无线传能系统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为V1且该值满足:V5>V1>V3>V2≥V4;在无人机微波无线传能系统输出端增加直流升压稳压模块,用于调整无人机微波无线传能系统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使其稳定在设定值V1;将直流升压稳压模块的输出端正负极以及无人机电池的正负极均分别与无人机负载的正负极相连,实现组合供电。本发明可在不增加软硬件复杂程度的情况下,实现微波无线传能与电池对无人机的组合供电,提升电驱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里程,对微波无线传能技术在电驱动无人机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基于高增益牛眼天线的小型微波车船迫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4739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67856.2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增益牛眼天线的小型微波车船迫停系统,属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具有瞬时性、隐蔽性和轻量化的特点。在海岸执法情况下,可集成于船平台,对逃逸快艇进行远距离微波打击,利用电磁脉冲通过孔缝耦合至快艇挂机内部电子设备的特点,致使其发动机控制系统等低噪放设备产生紊乱直至停止。在哨岗或关键卡口执法拦截可疑车辆过程中,该系统集成于车平台,可以克服目前广泛使用的路障栏杆带来的人、物受损弊端,可有效避免纠纷,利用天线辐射出的方向性强能量高的电磁脉冲,实现了无接触式安全执法迫停的目的。

    基于突变拓扑态的高功率辐射源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1383857.0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基于突变拓扑态的高功率辐射源设计方法,通过频率设计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组分及厚度,在材料的拓扑态突变点来设计器件输出辐射特性,具体步骤:S1、设计一种支持突变拓扑态的辐射器件结构,分为石墨烯层/氮化硼层/金属铝层三层,其中石墨烯层在极紫外为介质特性,金属铝层实现金属特性;S2、辐射器件结构的厚度设计;S3、辐射场强及电子飞行距离设计,拓扑态突变点的切伦科夫辐射波矢方向沿传播方向,将电磁波的能流方向与波矢方向垂直,实现电子能量最大化提取。本发明利用材料拓扑态突变来实现高功率微波辐射;在利用低电子能量实现辐射的基础上,实现可调窄带高功率输出,从而形成高功率中心频率可调辐射芯片设计及研制。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小慢目标的光电识别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355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73114.8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小慢目标的光电识别跟踪方法,首先确定目标的方向,然后调整相机的方向角和俯仰角,使得目标位于相机的视野范围内;然后相机逐帧读入图像,目标识别的在线检测,将读入的图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过机器学习已经训练好的网络,得到网络的输出,包括目标的分类和位置的束缚框;如果输出的分类属于低小慢目标,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跳过下一步,直接读入下一帧图像,进行目标跟踪。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提高了自动识别的准确性,增强了对光照、目标姿态等影响因素的鲁棒性。本发明可以用于多波段融合的成像设备,扩展了单一识别跟踪算法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算法的适应性。

    基于运动平台的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32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65405.6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运动平台的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方法,属于使用辐射场的无线电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合成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到典型场景中,对合成效率影响的关键参数;构建典型场景中合成要素和合成效率的数据库;基于构建的数据库对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源多平台协同控制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后的控制模型实现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的协同控制实施。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电磁场在自由空间中的高效合成与叠加,解决电磁波干扰拒止设备的作用距离与小型化无法兼顾的问题;通过强化学习运动平台和发射天线的位姿调整,以及微波源的输出相位和脉冲时延控制策略,解决搭载运动平台时无法保证合成效率的问题。

    面向非共轴微波随动打击系统的标校方法、应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397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00206.4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非共轴微波随动打击系统的标校方法、应用和设备,至少包括接收天线、和设置在微波打击设备发射天线上的网络摄像头;通过调整发射天线转台角度,采集最大接收功率判定波束指向,并利用加装在发射天线处的网络摄像头标定波束方向,再利用标定查表的方式实现跟踪设备对打击设备的引导;通过高精度卫星定位设备和倾角仪测量各个设备的空间位置和倾斜角度,再利用坐标转换公式实现探测预警设备对跟踪设备的引导。本发明针对微波发射波束不可见且没有接收反馈、非理想系统带来的各类误差难以准确测定等难点,可有效提升微波随动打击系统的跟瞄流程优化效率和跟踪设备对微波打击设备的引导精度,提升打击精度和系统效能。

    一种三维空间电磁场分布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13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01371.8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空间电磁场分布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电磁场测量技术领域,包括:测试对象、接收端和控制处理端;测试对象包括电磁发生装置及功率放大器;接收端包括电磁场接收探头及三维扫描架;控制处理端包括频谱仪、驱动器、矢量信号源、数据处理器及显控平台;显控平台将调制信号下载至矢量信号源,并通过矢量信号源将输出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连接至电磁发生装置;显控平台通过驱动器控制三维扫描架沿预设轨迹运行,带动三维扫描架托盘上固定连接的电磁场接收探头沿设定的轨迹接收电磁发生装置产生的电磁波,经由频谱仪测量出的场强值并存入存储器,然后由数据处理器实时将存入的数据绘制成场分布图。可以提升空间场测量的测试效率。

    一种面向微波输能的聚焦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4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19670.6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微波输能的聚焦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属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包括:采用切比雪夫综合法,根据给定的单元数目,设定主瓣和副瓣的电平比值,求解切比雪夫多项式,寻找合适的根,使得主瓣和副瓣电平比值满足预期;基于相位聚焦原理采用了离散口径天线来近似连续口径天线,求解每个贴片单元辐射至焦点处的路程相位值;将基于切比雪夫阵列天线综合法和相位聚焦原理结合起来,对辐射单元不等幅度激励,同时调节阵列单元微带线馈线的长度实现所需的相位差,并采用并联馈电的方式设计馈电网络。具有低旁瓣特性,显著提升能量的传输效率。

    一种微波无线传能接收天线与固定翼无人机共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432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68158.2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无线传能接收天线与固定翼无人机共形方法,包括:利用透波性材料构造无人机机翼,将机翼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区域,将单片的接收天线布置在单个区域内部;根据机翼底面的弯曲要求,按曲率半径布置接收天线分片;将微波无线传能接收天线固定在机翼底部内表面预设位置,然后利用玻璃纤维布对微波无线传能的接收天线进行包裹,在一定温度下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使玻璃纤维布收缩定型;空间微波能量经过接收天线和整流电路后变为直流电能,以直流导线的形式传输至机腹进行直流合成,形成一路供电信号驱动无人机负载。本发明不影响无人机气动特性,可提升微波无线传能的传输效率,保证了微波无线传能接收天线位置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