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0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68929.6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氧化氮供体型小尺寸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胶束小尺寸的优势使其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两性离子使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和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的能力,一氧化氮的修饰使纳米药物能够缓解氧化应激、抵抗脑部炎症及杀伤脑部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NO递送稳定性,并且抗蛋白吸附、降低免疫原性和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的能力;本发明的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能够穿过血脑屏障、降低免疫细胞的粘附性、有效治疗或缓解脑部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脑瘤乏氧,在治疗脑部疾病中极具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14292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11111270.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5‑二叔丁基苯酚的制备方法,在有机溶剂中,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以白土和浓硫酸为催化剂,经过烷基化重排反应一步得到主产物3,5‑二叔丁基苯酚和副产物苯酚,从反应液中分离3,5‑二叔丁基苯酚,即得;本发明所提供的3,5‑二叔丁基苯酚的制备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与传统异丁烯或叔丁基氯烷基化反应相比,安全性更强,反应过程更可控,反应效率更高,更适合工业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3,5‑二叔丁基苯酚类抗氧化剂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47525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354291.5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穿过血脑屏障的小尺寸超支化两性离子纳米胶束及应用,先将环状碳酸酯类单体和巯基醇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羟基化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得到功能性超支化聚碳酸酯;丙烯酰胺类两性离子化合物与二巯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巯基化两性离子化合物,将功能性超支化聚碳酸酯和巯基化两性离子化合物进行Michae1加成反应,得超支化两性离子聚碳酸酯,利用自组装和双键的自由基反应得到稳定的纳米胶束,最后通过与己二胺反应将光敏剂修饰上氨基,与纳米胶束进行酰胺化反应。两性离子使纳米粒子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和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的能力;小尺寸优势和两性离子的修饰使纳米胶束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在肿瘤部位深层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11176276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741027.1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C01B25/37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4/0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D307/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制备具有微纳多孔结构磷酸铁(FePO4)与5‑羟甲基糠醛(5‑HMF)的方法及其所得材料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去离子水和乙醇作为溶剂,以三价铁盐与含磷酸根化合物为原材料,以碳水化合物为形貌导向剂和表活剂,混合均匀后采用水热反应法一步还原,将产物过滤后,液体为5‑HMF,固体经洗涤、干燥,即得到具有微纳多孔结构磷酸铁。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绿色,制备得到的具有微纳多孔结构磷酸铁形貌均一,具有微纳多孔结构,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纳多孔结构磷酸铁具有多孔、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应用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反应所得液体为纯度较高的5‑HMF,可应用为生物能源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6687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13803.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8/28 , A61K38/44 , A61K47/59 , A61K47/34 , A61P3/10 , C08G64/18 , C08G64/30 , C08G6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葡萄糖和H2O2双重响应的双层交联聚合物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聚乙二醇,功能化的碳酸酯类和含巯基的羧酸依次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形成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骨架,经过苯硼酸衍生物修饰形成两亲性聚合物;含双键的羧酸、邻二醇类物质依次修饰GOx,再与两亲性聚合物混合。首次将GOx作为氧化葡萄糖机制、糖分子与无环二醇之间的竞争机制和凝胶紫外光交联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和合成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辅料。GOx与苯硼酸酯共同作用,增强葡萄糖敏感性和H2O2敏感性;苯硼酸衍生物与邻二醇类化合物形成苯硼酸酯和聚合物纳米粒紫外光交联形成双层交联结构,增加稳定性,实现胰岛素在体内的长效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130339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147412.3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支化两性离子聚碳酸酯及其应用,主要将环状碳酸酯类单体和巯基醇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得到羟基化环状碳酸酯,然后开环聚合,得到功能性超支化聚碳酸酯;丙烯酰胺类两性离子化合物与二巯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巯基化两性离子化合物,最后最后将功能性超支化聚碳酸酯和巯基化两性离子化合物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即得所述超支化两性离子聚碳酸酯。该超支化聚碳酸酯的合成可通过一锅法合成,在合成超支化聚碳酸酯的同时便可给聚合物中引入丙烯酸酯结构,其合成过程简单方便、结构呈现多官能团化。后期引入两性离子使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和复杂环境稳定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173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29006.7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和热交联技术的气体吸收微囊及其制法和应用;所述微囊为核壳结构,核层为胆碱盐和配位剂组合而成的气体吸收剂,壳层为透气性材料,微粒的单分散性好,粒径形态均一稳定;所述微囊的制法简单,将透气材料与低共熔溶剂通过微流控技术制备出w/o/w(水/油/水)的核壳结构微囊,通过热交联使透气壳材固化,制备包载了低共熔溶剂的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微胶囊;所述微囊的吸收系统比表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气体吸收剂即低共熔溶剂被包封固化成囊后,克服了自身具有的粘度大导致吸收速率低的缺点,同时实现了吸收速率和吸收量的大幅增加,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为低共熔溶剂捕集二氧化碳的工业化提供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23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26426.0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敏感可降解的两性离子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胶囊为w/o/w的双层核壳结构的微胶囊包载有蛋白质药物;所述制备方法为以丙烯酰碳酸酯和内酯为原料制备可降解的巯基化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微流控技术结合紫外光交联技术制备包载蛋白质药物的两性离子微胶囊微胶囊;所述微胶囊的应用,口服时在胃液中具有抗酸作用,结合两性离子改善粘膜渗透性和促进经皮吸收的作用,使微胶囊能跨过肠上皮细胞膜,促进蛋白质药物在肠道中的释放,克服蛋白质药物在胃肠道中易失活易降解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45444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0147024.5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量NO功能性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其主要是由硝酸酯环碳酸酯单体和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通过开环聚合得到嵌段共聚物,然后将末端的羟基活化,最后再与负电荷小分子反应合成。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高含量NO功能性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制成的聚合物囊泡,以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通过聚合环碳酸酯单体、后经修饰改性得到功能性嵌段聚合聚合物,不但具有多重响应性,可控调节NO浓度,同时还能高负载抗癌药物,产生肿瘤协同治疗以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503973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1330423.4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乙烯吸附作用的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保鲜膜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酐和冻干菌粉制成;所述冻干菌粉是以分枝杆菌为原料制得,所述分枝杆菌为罗氏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Rhodesiae),ATCC编号为BAA‑494。其制备方法是先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酐聚合制成膜材料,然后将冻干菌粉和膜材料混合,经紫外光照固化制得保鲜膜。本发明制备工序简单,制作周期短,吸附乙烯效果好,安全无毒,绿色环保,为果蔬保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具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