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64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73259.0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N5/022 , G06F16/2455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剩余防洪能力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它包括收集水库防洪调度的基础资料;将水库调洪计算的起调水位Z0设置为汛期限水位Zflood;将M场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按照水库规程中的调度方式分别进行调洪计算,得到当前起调水位Z0对应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的最高调洪水位Zmax,1,Zmax,2…Zmax,M‑1,Zmax,M;若相同频率设计洪水对应的最高调洪水位Zmax,M小于或等于允许最高调洪水位Zallowed,M,则收集该设计洪水的洪水频率,将最小洪水频率值为当前起调水位Z0对应的水库剩余防洪能力;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将水库不同起调水位Z0对应的水库剩余防洪能力进行存储。本发明能够实时、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不同起调水位对应的水库剩余防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2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30195.1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C1/00
Abstract: 一种齿轮齿条垂直升船机巨型滑轮单元拆装方法,通过平衡重组无法下行改变初始高程姿态,通过张拉装置解除和恢复钢丝绳与承船厢间的连接,通过支撑装置对钢丝绳进行支撑和限位。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平衡重组快速支撑及零沉降位移锁定难题,解决了钢丝绳双向快速张拉难题,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技术难度,节省人力,设计的工装设备均可重复使用,极大节省资源投入,降低作业安全风险,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显著提高了升船机巨型滑轮单元检修更换的效率,保障了升船机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3866.1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7
Abstract: 一种大型平衡滑轮单元稳定性试验装置及其评估方法,包括底座、支撑座、支座、液压油缸、钢丝绳以及滑轮组,底座上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支座,滑轮组位于两侧的支撑座之间,滑轮组的中心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支撑在两侧的支座上,底座上在位于滑轮组的一侧安装有液压油缸,钢丝绳一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滑轮组上方绕过后,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位于滑轮组的另一侧。支撑座和支座用于支撑滑轮组,通过液压油缸张拉钢丝绳来实现对滑轮组的拉力加载,从而能够实现对滑轮组进行实型试验和稳定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04282.X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具体产卵场生态需求的水库“人造洪峰”优化调度方法,其通过构建水库“人造洪峰”生态调度范围内干支流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推演得出各具体产卵场目标鱼类对应的水库“人造洪峰”生态水文指标需求,然后结合干支流来水预报情况,模拟分析未来时段内各具体产卵场区域水文过程及其与推求的目标鱼类适宜生态水文指标匹配性,并以各具体产卵场目标鱼类适宜生态水文指标为目标,不断优化调节水库出库流量,形成满足各具体产卵场鱼类自然繁殖需求的水库出库流量方案库,最后以满足产卵场生态需求数量最多为目标,对形成的水库出库流量方案库进行比选,最终制定水库“人造洪峰”优化调度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22492584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0970021.5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分段底面自动焊接平台,包括门型支架、焊机操作台和激光焊机,还包括船舶分段底面精准对接组件、焊机驱动组件和焊机多向调节组件,船舶分段底面精准对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门型支架上,用于对船舶分段底面进行进行精准的拼接,焊机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焊机操作台上,用于驱动所述激光焊机进行移动,焊机多向调节组件设置在焊机驱动组件上,用于调节激光焊机的焊接方向。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对两块船舶底面进行精准的拼接和固定,再通过对激光焊机进行多向调节使激光焊机始终紧贴在两块船舶底面的接缝处进行焊接,达到了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避免了错焊和漏焊的发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