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850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09637.5
申请日:2023-04-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F30/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库实时调度下沙峰输移时间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测资料的沙峰输移时间和库区水流质点输移时间拟合计算得到β系数;推求不同入库流量或调度下的库尾、坝前的水深h1和h2关系;推求水位与库容的关系;将坝前水位,入、出库流量代入水库实时调度下沙峰输移时间计算公式,即可快速计算出沙峰从库尾输移至坝前的时间。本申请紧密结合水库的实时调度,对沙峰入库后的沿程流速变化进行推导,最后得到适合于水库的具有一定机理的沙峰输移公式,结合入出库水流条件和水库调度,可以快速、便捷预测预估入库沙峰输移至坝前的时间,从而及时打开大坝闸孔进行排沙,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精度,有力支撑水库的泥沙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9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53889.9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GRID型DEM生成与组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分块DEM大小设定:在平面笛卡尔坐标系下,将原始矢量地形图划分为若干形状相等连续分布的矩形分块用于生成分块DEM;分块DEM网格宽度设定;分块DEM的生成:矢量地形图所有矢量数据的外包矩形X方向长度为A、Y方向长度为B,将其分为若干个相同的矩形分块后分别生成DEM;DEM在数据库中的组织;DEM的调用:指定计算范围,根据此范围逐个调取符合范围条件的分块DEM进行计算,后将分块计算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结果。本申请突破目前行业中在DEM数据量较大时产生的运算时间长、硬件要求高的瓶颈,可压缩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机硬件资源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24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0226973.6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30/20 , E02B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山区河流洪水位壅水卡口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山区河流水文与河道观测资料;步骤2.从河道形态初步筛选卡口河段;步骤3.计算含初筛卡口河段在内的长河段洪水沿程水面线;步骤4.识别山区河流的洪水位壅水卡口河段。本申请贴合山区河流典型河段洪水位受水库蓄水、河道形态和其他护岸工程等作用而抬高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掌握山区河流洪水位卡口河段的基本形态特征,建立长河段的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洪水沿程水面线,基于水面比降的骤变分析,综合河道平面形态特征,识别山区河流洪水位的壅高卡口河段,对保障山区河流防洪安全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26973.6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F30/20 , E02B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山区河流洪水位壅水卡口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山区河流水文与河道观测资料;步骤2.从河道形态初步筛选卡口河段;步骤3.计算含初筛卡口河段在内的长河段洪水沿程水面线;步骤4.识别山区河流的洪水位壅水卡口河段。本申请贴合山区河流典型河段洪水位受水库蓄水、河道形态和其他护岸工程等作用而抬高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掌握山区河流洪水位卡口河段的基本形态特征,建立长河段的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洪水沿程水面线,基于水面比降的骤变分析,综合河道平面形态特征,识别山区河流洪水位的壅高卡口河段,对保障山区河流防洪安全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253889.9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GRID型DEM生成与组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分块DEM大小设定:在平面笛卡尔坐标系下,将原始矢量地形图划分为若干形状相等连续分布的矩形分块用于生成分块DEM;分块DEM网格宽度设定;分块DEM的生成:矢量地形图所有矢量数据的外包矩形X方向长度为A、Y方向长度为B,将其分为若干个相同的矩形分块后分别生成DEM;DEM在数据库中的组织;DEM的调用:指定计算范围,根据此范围逐个调取符合范围条件的分块DEM进行计算,后将分块计算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结果。本申请突破目前行业中在DEM数据量较大时产生的运算时间长、硬件要求高的瓶颈,可压缩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机硬件资源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20467415U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21314692.8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
IPC: B66D1/28 , E01B25/16 , E01B25/18 , G01F1/66 , G01F1/002 , G01S7/02 , G01S13/58 , B66D1/40 , B66C13/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轨牵引式雷达波测流运载缆道系统,包括水文缆道、测流装置、承重动力系统、循环动力系统以及缆道控制箱,所述水文缆道包括水平设置的承重索、上下设置的循环索、转向滑轮组、左岸基座和右岸基座,所述测流装置吊装于水文索道上,所述缆道控制箱里有数据采集与反馈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双轨牵引式雷达波测流运载缆道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21223798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3185808.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文流量监测仪,包括流量监测仪本体和连接管,所述流量监测仪本体设于连接管上,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连通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上设有防护连接组件,所述防护连接组件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防护连接组件包括卡座、缓冲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安装板上,所述卡座设于驱动件上,所述卡座为U型结构设置,所述缓冲件设于卡座的内侧壁,所述对接管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卡座和缓冲件卡在卡槽上。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测仪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文流量监测仪。
-
公开(公告)号:CN221261025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3243049.3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测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文测验用测流设备,包括测速仪,所述测速仪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记录仪,所述记录仪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潜水箱,所述潜水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前置连接环,所述前置连接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潜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罩,所述玻璃罩的后侧设置有处理器。该装置由双潜水箱组成为动力系统,在悬停时可提供更多的稳定性,保证测速仪在测速时受到水流的影响更小,且该装置配置悬停时可调整角度的横向螺旋桨,可支持同一位置的多角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9761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65418.5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14 , G06F111/0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约束阻尼风电塔及参数优化方法,该参数优化方法首先提供了带有约束阻尼和风电塔的复合结构模型,然后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获得约束阻尼风电塔的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接着建立约束阻尼风电塔的力学计算模型,获得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与所述约束阻尼的参数化方程;最后再以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的最大值作为优化设计目标,确定出约束阻尼的优化参数。本申请通过建立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与约束阻尼的参数化方程,确定约束阻尼各参数对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规律,为约束阻尼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相比于现有技术大量的有限元建模计算,简化了约束阻尼的参数优化过程,为约束阻尼风电塔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简洁和有效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697612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965418.5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14 , G06F111/0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约束阻尼风电塔及参数优化方法,该参数优化方法首先提供了带有约束阻尼和风电塔的复合结构模型,然后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获得约束阻尼风电塔的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接着建立约束阻尼风电塔的力学计算模型,获得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与所述约束阻尼的参数化方程;最后再以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的最大值作为优化设计目标,确定出约束阻尼的优化参数。本申请通过建立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与约束阻尼的参数化方程,确定约束阻尼各参数对复合结构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规律,为约束阻尼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相比于现有技术大量的有限元建模计算,简化了约束阻尼的参数优化过程,为约束阻尼风电塔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简洁和有效的工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