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05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79473.0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裸体异鳔鳅鮀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池控温孵化、静水升温培育、生态循环培育,建立了一种密度高、生长快、鱼体健康的苗种集约化养殖模式,解决了裸体异鳔鳅鮀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的问题,切实提升了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为规模化增殖放流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8369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0794948.8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Q1/6888 , C12Q1/6879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鳊的雄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雄性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段鳊内参引物进行配合鳊雄性特异的引物进行鳊遗传性别鉴定。利用所述引物对待测鳊进行PCR扩增,当扩增结果为277bp和365bp,则所测鳊遗传性别为雄性。当扩增结果仅为365bp,则所测鳊遗传性别为雌性。本发明从鳊中筛选获得了雄性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根据该分子标记设计的检测引物只能在鳊雄性个体中扩增出目的条带,从而可以用该分子标记鉴定或辅助鉴定鳊的性别。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鳊性别鉴别的方法。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便捷地鉴定鳊的性别,特异性为100%,且对鱼体伤害较低,为鳊性控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改进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4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18622.1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qPCR内参基因及引物、筛选方法与应用,利用表达稳定性分析方法从ACTB、α‑tubulin、EF1α、GAPDH、YWHAZ共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筛选得到了能在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均能稳定表达的两个基因,分别为ACTB和YWHAZ,并以此作为圆口铜鱼的内参基因,并且通过校正验证以及在药物模型处理中发现这两个基因不仅在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药物胁迫后的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也能保持稳定表达,因此本发明筛选得到的两个内参基因可以作为圆口铜鱼的内参基因,当其应用于基因研究领域是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35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130744.4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Q1/6879 ,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小体鲟遗传性别的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包括用于小体鲟雌雄鉴定的引物,利用该引物可以进行小体鲟的雌雄鉴定。利用本专利所述引物对待性别鉴定小体鲟进行PCR扩增,当扩增结果为172bp和440bp,则所待性别鉴定小体鲟遗传性别为雌性。当扩增结果仅为440bp,则所待性别鉴定小体鲟遗传性别为雄性。本发明提供的小体鲟雌性特异的引物可以快速有效鉴定小体鲟雌雄。利用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体鲟养殖效率,进一步提高小体鲟养殖合理性,人为调节养殖小体鲟雌雄比例,更为合理的利用养殖小体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63872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311033351.8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鳍吻鮈成鱼的养殖方法及其养殖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多级养殖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串并联式梯级养殖系统和同心圆养殖池;步骤2:转鱼入池,调整养殖池换水率,防控小瓜虫病;步骤3:洗刷池底、池壁;步骤4:增加鱼体免疫力;步骤5:小瓜虫病的防治。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长鳍吻鮈成鱼的养殖方法及其养殖系统,对小瓜虫病进行了有效的防治,极大的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大大降低了长鳍吻鮈爆发小瓜虫病的概率,还显著提高了患小瓜虫病的长鳍吻鮈的治愈率,显著的提高了两种鱼类养殖的成活率,为突破长鳍吻鮈规模化繁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29700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136689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A23K50/80 , A23K10/22 , A23K20/147 , A23K10/30 , A23K20/158 , A23K20/105 , A23K20/174 , A23K10/37 , A23K20/20 , A23K20/28 , A23K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的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包括鱼粉20‑40%,棉籽浓缩蛋白10‑25%,大豆浓缩蛋白10‑25%,面粉14‑18%,精炼鱼油3‑5%,一级豆油1‑3%,大豆磷脂油0.5‑1.5%,腐植酸钠0.5‑1.5%,磷酸二氢钙0.1‑1.0%,氯化钠0.1‑0.3%,氯化胆碱0.2‑0.6%,维生素预混料0.5‑1.5%,矿物质预混料0.5‑1.5%,稻壳粉1‑10%,DHA藻油2‑4%。确定了中华鲟生长和性腺发育的最适蛋白水平为48%,并利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20%鱼粉和14%鸡肉粉,并添加DHA藻油,在不影响中华鲟生长性能前提下,可进一步促进中华鲟性腺的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0918622.1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qPCR内参基因及引物、筛选方法与应用,利用表达稳定性分析方法从ACTB、α‑tubulin、EF1α、GAPDH、YWHAZ共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筛选得到了能在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均能稳定表达的两个基因,分别为ACTB和YWHAZ,并以此作为圆口铜鱼的内参基因,并且通过校正验证以及在药物模型处理中发现这两个基因不仅在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药物胁迫后的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也能保持稳定表达,因此本发明筛选得到的两个内参基因可以作为圆口铜鱼的内参基因,当其应用于基因研究领域是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385667.2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02F3/08 , C02F3/10 ,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移动床的快速挂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清洗滤料;步骤2:向生物移动床中加入氯化铵;通过添加氯化铵的方式将水体中氨氮浓度维持在10~15mg/L;pH维持在7.0~8.0;碱度维持在50‑150mmol/L;当水体中氨氮浓度在24h内由10mg/L降至0~0.5mg/L时,停止向水体中补充氯化铵;然后,每天使用亚硝酸盐快速检测试剂盒测定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当亚硝酸盐浓度下降速率达到10~15mg/L/d、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5mg/L时,将生物移动床中的水排出,此时,生物移动床中生物滤料生物挂膜初步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实用化的生物移动床挂膜方法,解决生物移动床挂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加快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经济产出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47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0794946.9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Q1/6879 ,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鳜雄性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和遗传性别鉴定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段雄性斑鳜序列,利用该序列可以进行斑鳜的雌雄鉴定。利用本序列对应的引物对待测斑鳜进行PCR扩增,当扩增结果片段为606bp或者扩增结果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时,则待测斑鳜为雄性,否则为雌性。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一段斑鳜内参序列进行配合斑鳜特异的DNA片段。本发明提供的斑鳜序列片段可以快速有效鉴定斑鳜雌雄。利用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斑鳜养殖效率,进一步提高斑鳜养殖合理性,人为调节养殖斑鳜雌雄比例,更为合理的利用养殖斑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93132.3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探针法的长江上游放流长江鲟行为轨迹追踪试剂盒及追踪方法,通过对长江鲟及长江流域常见鱼类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并筛选到了能特异性扩增出长江鲟线粒体DNA的特异性引物对ND5‑F4/ND5‑R4以及Taqman荧光探针ND5 Probe4,利用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与ddPCR预混液组成试剂盒,对收集得到的放流前后环境DNA样本进行ddPCR检测,可以追踪和监视放流长江鲟的行为轨迹,实现了“非接触”式放流长江鲟行为轨迹追踪,避免了追踪过程中对鱼体的伤害,并且降低了追踪成本,提高了整体追踪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