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05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79473.0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裸体异鳔鳅鮀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池控温孵化、静水升温培育、生态循环培育,建立了一种密度高、生长快、鱼体健康的苗种集约化养殖模式,解决了裸体异鳔鳅鮀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的问题,切实提升了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为规模化增殖放流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104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05982.6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方法和培育系统,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长鳍吻鮈的受精卵从孵化装置中转移至水温为18‑20℃的养殖装置中进行培育,得到有觅食需求的仔鱼;2)对所述仔鱼进行饲料喂养,控制水温按照0.8‑1.0℃/天的速率升温至28~29℃,培育得到全长为1.2‑1.5cm的鱼种;3)对所述全长为1.2‑1.5cm的鱼种进行温度训练,持续喂养,培育得到全长为2.2‑2.8cm的鱼种;4)对所述全长2.2‑2.8cm的鱼种在30℃‑26℃之间进行梯度降温培养,培育得到放流规格苗;按照该培育方法培育得到的长鳍吻鮈苗种具有较好的抗小瓜虫病能力,而且培育至放流标准的培育周期短,培育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29700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136689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A23K50/80 , A23K10/22 , A23K20/147 , A23K10/30 , A23K20/158 , A23K20/105 , A23K20/174 , A23K10/37 , A23K20/20 , A23K20/28 , A23K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的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包括鱼粉20‑40%,棉籽浓缩蛋白10‑25%,大豆浓缩蛋白10‑25%,面粉14‑18%,精炼鱼油3‑5%,一级豆油1‑3%,大豆磷脂油0.5‑1.5%,腐植酸钠0.5‑1.5%,磷酸二氢钙0.1‑1.0%,氯化钠0.1‑0.3%,氯化胆碱0.2‑0.6%,维生素预混料0.5‑1.5%,矿物质预混料0.5‑1.5%,稻壳粉1‑10%,DHA藻油2‑4%。确定了中华鲟生长和性腺发育的最适蛋白水平为48%,并利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20%鱼粉和14%鸡肉粉,并添加DHA藻油,在不影响中华鲟生长性能前提下,可进一步促进中华鲟性腺的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863891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24691.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Q1/6879 ,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厚颌鲂遗传性别鉴定的DNA片段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雄性厚颌鲂目标DNA片段,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厚颌鲂遗传性别,还不会受到厚颌鲂年龄的限制,并且只需提取待检测厚颌鲂的微量DNA即可,不会对厚颌鲂造成重大影响和损伤。本发明为厚颌鲂的性别控制育种提供了帮助,有助于厚颌鲂的种群保护或者推广养殖。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0918622.1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qPCR内参基因及引物、筛选方法与应用,利用表达稳定性分析方法从ACTB、α‑tubulin、EF1α、GAPDH、YWHAZ共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筛选得到了能在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均能稳定表达的两个基因,分别为ACTB和YWHAZ,并以此作为圆口铜鱼的内参基因,并且通过校正验证以及在药物模型处理中发现这两个基因不仅在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药物胁迫后的圆口铜鱼不同组织中也能保持稳定表达,因此本发明筛选得到的两个内参基因可以作为圆口铜鱼的内参基因,当其应用于基因研究领域是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385667.2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02F3/08 , C02F3/10 ,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移动床的快速挂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清洗滤料;步骤2:向生物移动床中加入氯化铵;通过添加氯化铵的方式将水体中氨氮浓度维持在10~15mg/L;pH维持在7.0~8.0;碱度维持在50‑150mmol/L;当水体中氨氮浓度在24h内由10mg/L降至0~0.5mg/L时,停止向水体中补充氯化铵;然后,每天使用亚硝酸盐快速检测试剂盒测定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当亚硝酸盐浓度下降速率达到10~15mg/L/d、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5mg/L时,将生物移动床中的水排出,此时,生物移动床中生物滤料生物挂膜初步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实用化的生物移动床挂膜方法,解决生物移动床挂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加快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经济产出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8216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03982.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 G16B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华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所述的内参基因为GAPDH、EF1α和RPS18中的至少两种组合。本发明通过中华鲟的转录组数据库,选择了常用作鱼类内参基因的8个候选基因。通过5种算法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获得了中华鲟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同时评估了候选内参基因在微塑料处理条件下在中华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本发明设计的内参基因引物具有适用性广、扩增效率高、在健康组和处理组的中华鲟个体中均能稳定表达的优点,解决了中华鲟荧光定量PCR研究中缺乏稳定有效内参基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47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0794946.9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Q1/6879 ,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鳜雄性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和遗传性别鉴定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段雄性斑鳜序列,利用该序列可以进行斑鳜的雌雄鉴定。利用本序列对应的引物对待测斑鳜进行PCR扩增,当扩增结果片段为606bp或者扩增结果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时,则待测斑鳜为雄性,否则为雌性。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一段斑鳜内参序列进行配合斑鳜特异的DNA片段。本发明提供的斑鳜序列片段可以快速有效鉴定斑鳜雌雄。利用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斑鳜养殖效率,进一步提高斑鳜养殖合理性,人为调节养殖斑鳜雌雄比例,更为合理的利用养殖斑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93132.3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探针法的长江上游放流长江鲟行为轨迹追踪试剂盒及追踪方法,通过对长江鲟及长江流域常见鱼类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并筛选到了能特异性扩增出长江鲟线粒体DNA的特异性引物对ND5‑F4/ND5‑R4以及Taqman荧光探针ND5 Probe4,利用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与ddPCR预混液组成试剂盒,对收集得到的放流前后环境DNA样本进行ddPCR检测,可以追踪和监视放流长江鲟的行为轨迹,实现了“非接触”式放流长江鲟行为轨迹追踪,避免了追踪过程中对鱼体的伤害,并且降低了追踪成本,提高了整体追踪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7640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032095.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珍稀特有鱼类白点病的多级防治系统和防治方法,属于珍稀特有鱼类疾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多级防治系统,利用鱼类喜欢顶水的习性冲刷鱼身,降低小瓜虫对鱼的寄生率;对于已经患有白点病的鱼,也可以通过调整换水率和流速来冲刷掉鱼体和养殖池中的小瓜虫,达到治疗和防止爆发的作用。此外本发明采用多级防治系统,可以同时养殖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等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品种,并且可根据不同成长期的鱼对白点病的耐受力,选择将耐受力弱的苗种或幼鱼养殖在前几级养殖池中,降低小瓜虫的危害。本发明采用水对鱼体的冲刷效果,用物理的手段实现对白点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并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