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成桥线形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79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737996.9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成桥线形确定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弹性悬链线理论计算出悬索桥的主缆和吊杆的初始无应力长度,并计算出悬索桥的加劲梁的初始变形;建立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桥面成桥线形,判断桥面成桥线形是否满足误差要求:若不满足误差要求,则迭代更新无应力长度以及加劲梁的变形,直至有限元模型模拟的成桥线形满足误差要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超宽加劲梁在成桥状态下出现下挠情况,保证成桥状态下桥梁通车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迭代更新主缆的无应力长度和加劲梁的变形,提高计算精度,可得到更为理想的加劲梁成桥线形,提高结构安全性。

    基于敏度分析的斜拉索一次张拉动态施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5342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0205546.4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敏度分析的斜拉索一次张拉动态施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斜拉桥竣工期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各索张拉力导入值;根据建立的斜拉桥竣工期模型对不可控外部因素进行敏度分析;根据建立的斜拉桥竣工期模型分析确定各拉索的敏度;根据拉索敏度分析结果预确定多种张拉顺序方案以及对应的张拉力大小,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张拉顺序方案进行计算,以选择最优张拉顺序方案;根据计算出的最优张拉顺序方案、各索张拉力大小以及不可控外部因素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施工。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敏度分析的斜拉索一次张拉动态施工控制方法,简化了拉索施工过程。

    一种索夹滑移后悬索桥缆索系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977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2398.0

    申请日:2024-04-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索夹滑移后悬索桥缆索系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测索夹滑移后的主缆节点坐标,计算主缆节段吊杆倾斜角度及主缆水平力变化;以主缆总无应力长度不变作为收敛准则,假定主缆端部水平力,根据分段悬链线理论依次计算主缆的所有悬链线索单元;计算满足收敛准则的准确吊杆张力;识别各构件力的变化情况,判断悬索桥结构是否安全。本发明基于分段悬链线理论可将各悬链线索节段转化为关于无应力长度与吊索张力的方程,迭代更新计算满足误差要求的主缆水平力,能够准确确定滑移后主缆线形、张力和吊杆张力等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对运营阶段悬索桥构件性能的分析手段。

    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成桥线形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796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737996.9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成桥线形确定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弹性悬链线理论计算出悬索桥的主缆和吊杆的初始无应力长度,并计算出悬索桥的加劲梁的初始变形;建立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桥面成桥线形,判断桥面成桥线形是否满足误差要求:若不满足误差要求,则迭代更新无应力长度以及加劲梁的变形,直至有限元模型模拟的成桥线形满足误差要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超宽加劲梁在成桥状态下出现下挠情况,保证成桥状态下桥梁通车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迭代更新主缆的无应力长度和加劲梁的变形,提高计算精度,可得到更为理想的加劲梁成桥线形,提高结构安全性。

    用于钢桁梁的步履式顶推系统和顶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2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37992.0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桁梁的步履式顶推系统和顶推方法,步履式顶推系统包括:移动式转换柱,设置在纵梁上,移动式转换柱用于支撑支撑钢桁梁;顶推设备,设置在纵梁上,顶推设备至少部分位于移动式转换柱内;固定式转换柱,设置在纵梁上,固定式转换柱与移动式转换柱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顶推设备置于移动式转换柱内,通过移动式转换柱实现顶推设备与支撑钢桁梁的接触连接,结合顶推设备实现对支撑钢桁梁的顶推功能。该种利用移动式转换柱对钢桁梁进行顶推的方式快捷便利,大大地提高了步履式顶推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的步履式顶推系统存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基于敏度分析的斜拉索一次张拉动态施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534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05546.4

    申请日:2017-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G06F17/5018 G06F2217/78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敏度分析的斜拉索一次张拉动态施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斜拉桥竣工期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各索张拉力导入值;根据建立的斜拉桥竣工期模型对不可控外部因素进行敏度分析;根据建立的斜拉桥竣工期模型分析确定各拉索的敏度;根据拉索敏度分析结果预确定多种张拉顺序方案以及对应的张拉力大小,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张拉顺序方案进行计算,以选择最优张拉顺序方案;根据计算出的最优张拉顺序方案、各索张拉力大小以及不可控外部因素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施工。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敏度分析的斜拉索一次张拉动态施工控制方法,简化了拉索施工过程。

    一种便捷可拆卸式钢柱校正顶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524294U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23205572.7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柱校正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便捷可拆卸式钢柱校正顶推装置,包括:分布于对接钢柱周围的连接组件和校正顶推组件;对接钢柱包括第一钢柱及其顶端的第二钢柱;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耳板和两个连接夹板;第一连接耳板与第一钢柱连接,第二连接耳板与第二钢柱连接;两个连接夹板夹持于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的两侧;校正顶推组件包括千斤顶以及两个校正板,一个校正板位于第一钢柱的一侧,另一个校正板位于第二钢柱的一侧;校正板的一端为转动端,另一端为绕转动端转动的自由端;两个校正板的自由端分别与千斤顶的两端连接或相抵紧。本实用新型的钢柱校正顶推装置可有效提高校正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