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41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78042.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承力可调支撑及其应用方法,模块化钢结构承力可调支撑包括拉压转换机构、固定约束件、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拉压转换机构,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均固定连接固定约束件。当支撑受拉或受压时,拉压转换机构能够驱动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沿第一方向相反运动,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中的一种受拉且另一种受压。由部分核心板屈服而对地震耗能,有利于大震作用下耗能,并由另一部分核心板受压屈曲使其承载力迅速下降,以使整体承力退化。同时,可通过两组顶压件沿第一方向的间距调节核心板的有效长度,从而使核心板的承载力能够独立于刚度进行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91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76541.3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住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交替设置的第一建筑结构模块和第二建筑结构模块,以及下柱盒体和上柱盒体;相邻两个建筑结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节点连接,其中,连接节点包括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内设于下柱盒体内,下连接组件设置于上柱盒体上方;当下柱盒体和上柱盒体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时,下连接组件由上连接组件下方向上穿入上连接组件,下连接组件定位于上连接组件的中部;上连接组件包括锁紧件,锁紧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夹紧或松开下连接组件,以锁紧或解锁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安装过程只涉及下连接组件的穿插、锁紧,安装过程简单;实现了住宅的建筑结构模块间快速高性能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9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76541.3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住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交替设置的第一建筑结构模块和第二建筑结构模块,以及下柱盒体和上柱盒体;相邻两个建筑结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节点连接,其中,连接节点包括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内设于下柱盒体内,下连接组件设置于上柱盒体上方;当下柱盒体和上柱盒体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时,下连接组件由上连接组件下方向上穿入上连接组件,下连接组件定位于上连接组件的中部;上连接组件包括锁紧件,锁紧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夹紧或松开下连接组件,以锁紧或解锁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安装过程只涉及下连接组件的穿插、锁紧,安装过程简单;实现了住宅的建筑结构模块间快速高性能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587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93939.9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模块单元及模块化建筑结构,其中,建筑模块单元,包括架本体和支撑组件;架本体为立方体形,包括梁、柱和阻尼节点组件,梁构成立方体形的横边,柱构成立方体形的竖边,梁和柱直接连接或通过阻尼节点组件连接,且在架本体的八个顶点上的梁与柱的连接处均设置至少一个阻尼节点组件;阻尼节点组件能够受力塑性形变;至少一组支撑组件设置在架本体中由梁和柱组成的一个榀框架内;至少两个相对的榀框架内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在榀框架沿竖直方向的两端;支撑组件能够受力塑性形变。其有益效果是,阻尼节点组件和支撑组件二者协同作用,可有效提升建筑模块单元刚度、承载能力与耗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5411.7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及制作方法和安装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钢板体放置于外框组件内,以使所述外框组件和所述钢板体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外框组件和所述钢板体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形成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置处分别设置模板;同时向设置所述模板后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浇注等量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盖板;拆除所述模板,得到包括所述盖板、所述钢板体和所述外框组件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本发明的制作方法能保证混凝土盖板表面平整,无变形、开裂,在剪力墙中与钢板体贴合度高,并能提升施工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20203051U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21517972.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中的内筒和第二传力装置设置在外筒中,第一传力装置设置在内筒中;内筒滑动设置在外筒中,内筒的一端能够伸出外筒,内筒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可拆卸连接;第一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内筒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外筒中的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可拆卸连接。由此,该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时,第一传力装置受到的是内筒转化的相反力,而第二传力装置直接受力,所以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受力方向始终相反,使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过程中承载力及刚度对称一致,更大程度上的减小结构地震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220486733U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21667506.9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及模块化建筑单元,属于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该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数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主梁,相邻第一主梁之间通过数个第一次梁连接;第二连接单元包括数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主梁,相邻第二主梁之间通过数个第二次梁连接;第一主梁的两侧能分别连接模块箱体和抗侧力结构;第二主梁的两侧能分别连接所述模块箱体和抗侧力结构;第二主梁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塑性耗能节点,塑性耗能节点能消耗震力的能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单元作为屋面层,第二连接单元作为标准层。第二连接单元的塑性耗能节点,能消耗高烈度地区地震时产生的震力,有效保护模块箱体和抗侧力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88370.5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块化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抗震组合梁结构、模块化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模块化抗震组合梁结构包括第一地板梁、第二地板梁、第一天花板梁、第二天花板梁和梁间连接件。两个地板梁和两个天花板梁分别相对设置。第一天花板梁和第二天花板梁对应设于第一地板梁和第二地板梁底部。两个地板梁间及两个天花板梁间形成灌浆腔。梁间连接件设于灌浆腔内,以连接第一地板梁、第二地板梁、第一天花板梁和第二天花板梁,使四根梁形成整体组合梁结构,降低材料成本,提升模块化结构梁构件的力学性能;同时解决模块化结构楼板不连接、模块间连接薄弱等关键问题,增加结构传力路径,提升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810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34411.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模块化建筑并梁连接的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钢梁一端适于与第一钢柱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钢柱方向延伸;第二钢梁一端适于与第二钢柱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钢柱方向延伸,以使第二钢梁与第一钢梁相对间隔设置;堵浆板同时连接第一钢梁的底侧和第二钢梁的底侧,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堵浆板围合形成浇筑腔体,第一钢梁的顶侧与第二钢梁的顶侧之间形成有浇筑口,浇筑口与浇筑腔体连通设置。本发明通过向浇筑腔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进行并梁连接,使独立的双梁联合受力,将离散的模块单元连接成整体单元,提高了结构整体性能,提高了模块化建筑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61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16756.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高层建筑全钢模块及消能减振抗侧力。全钢模块包括:模块梁、模块柱、以及侧向载荷支撑件,其中,所述模块梁和所述模块柱固定连接成立方体模块,所述侧向载荷支撑件位于所述立方体的表面,且所述侧向载荷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方体的一顶点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模块梁或模块柱上。本申请的侧向载荷支撑件可有效行使侧向支撑作用,以承担地震产生的侧向力。此外提出的全模块结构体系施工方便,能更好的满足快速施工和减少现场工作量的要求,且该体系能明显提高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进一步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的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