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77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65752.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井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包括智能配气系统、控温箱、透明炉罐、纹影仪、高精度电子秤、声波采集分析系统、煤表面应力采集分析系统、真空抽气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气体采集分析系统和计算机设备。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能够模拟不同气体环境下煤样的自燃过程,并记录煤体反应的声波状态、重量大小、表面应力、气体产物数据,且整体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广泛的适用性、实用性,具备推广价值,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方法可用于煤样吸附、解吸、自燃等过程的行为特征研究,为后续煤矿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7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65752.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井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包括智能配气系统、控温箱、透明炉罐、纹影仪、高精度电子秤、声波采集分析系统、煤表面应力采集分析系统、真空抽气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气体采集分析系统和计算机设备。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系统能够模拟不同气体环境下煤样的自燃过程,并记录煤体反应的声波状态、重量大小、表面应力、气体产物数据,且整体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广泛的适用性、实用性,具备推广价值,煤自燃行为的可视化测试方法可用于煤样吸附、解吸、自燃等过程的行为特征研究,为后续煤矿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基于光谱吸收技术的多组分气体在线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11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065660.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谱吸收技术的多组分气体在线分析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用于与进气管和出气管相连,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除尘除湿装置、微型真空泵、电子流量计、多个不同的气体传感器;除尘除湿装置,用于对从进气孔进入的气体进行除尘和除湿处理;微型真空泵,一端与所述除尘除湿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另一端与电子流量计相连;多个不同的气体传感器。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基于光谱吸收技术的多组分气体在线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本发明的多组分气体在线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业环境气体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准确判定工业环境气体危险性的发生发展状态,为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一种采空区气体与温度分布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2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40017.0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气体及温度分布测试方法,包括:控制线缆拖拽机构匀速回撤线缆;持续从线缆的测试端抽入气体并输送至气体温度测试仪,气体温度测试仪还持续从线缆获取温度检测信号;解析气体得到气体成分信息;基于温度检测信号连续解析得到温度信息;当测试端回撤出采空区时,线缆拖拽机构停止回撤;确定采空区的任一位置的气体,进入测试端和进入气体温度测试仪的时间对应关系;基于气体成分信息、时间对应关系确定采空区的气体分布信息;基于温度信息确定采空区的温度分布信息。本发明实现对煤矿采空区温度、气体成分及浓度的精确分析,正确判识采空区遗煤自燃灾变发展状态,为采空区自然发火预防及治理提供依据。

    一种矿井工作面低氧防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640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82056.2

    申请日:2021-05-26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公开了一种矿井工作面低氧防治方法,包括:在所述通风机开启的情况下,确定反映所述自动风窗内外两侧压差的风压差值;确定所述工作面中回风隅角的压力合格阈值;确定所述回风隅角到所述自动风窗之间的压能损耗;基于所述压力阈值和所述压能损耗确定所述自动风窗的压差调节阈值;判断所述风压差值是否符合所述压差调节阈值,若否,则调节所述自动风窗以调整工作面风压。本发明基于风窗内外侧风压的风压差值在判断需要调整风窗的情况下自动进行调整,避免传统防治措施需要人工凭经验调节风窗所导致的可靠性差的问题,使得回风隅角处的压力始终高于上覆采空区的压力,防止上覆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的涌出导致工作面低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