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05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31960.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3/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状硅与颗粒硅的联合生产系统及方法,属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三氯氢硅与氢气经原料预热器预热后混合进入还原炉,之后在通电的高温硅棒表面发生化学沉积反应生成高纯度棒状多晶硅;硅烷和氢气依次经过一级预热器、二级预热器后进行流化床,在流化床中以高纯多晶硅细颗粒作为晶种加入流化床反应器中,由流化底部通入硅烷和氢气并进行反应,硅烷在硅晶种表面发生快速分解沉积,使晶种长成尺寸较大的颗粒硅;还原炉中产生的还原尾气输出端依次与二级预热器以及原料预热器中的气体进行换热,且流化床产生的尾气与一级预热器中的原料进行换热。该联合工艺利用能量耦合能够大幅提高还原炉热量利用率,减少颗粒硅生产工序所需供热装置的投资,进一步降低电耗和水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20442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910576693.1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31/04 , C07C29/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合成系统及方法,主要由合成气压缩机、第一甲醇合成塔、第二甲醇合成塔、甲醇分离器、低压蒸汽发生器、循环气压缩机等设备构成。其中,第一甲醇合成塔、第二甲醇合成塔为绝热反应器,均采用固定床结构,设计和制造难度低,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易控制,投资造价低,系统热量利用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339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811320665.5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链技术的煤制氢气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是空气进入空分单元得到纯净氧气;来自空分单元的氧气和煤进入气化炉进行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CO和H2的合成气;来自气化炉的合成气和来自空气燃烧器的处于最高价态的高温氧载体进入还原器,在还原器中高温氧载体被还原,合成气则被氧化为CO2、H2O等;来自还原器的还原态氧载体和来自换热器的水蒸气进入氧化器,在氧化器中还原态氧载体被氧化,水蒸气则大部分被还原为氢气;来自氧化器的氧化态的氧载体和来自大气中的空气进入空气燃烧器,在空气燃烧器中氧化态的氧载体被氧化至最高价态,然后送至还原器进行反应。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能源转化效率高、环保节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847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320337.2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K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装置CO变换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水气比CO变换装置及方法。针对来自煤气化装置高CO粗合成气,采用流量分股的方式,将粗煤气合理分为两股物流,降低其中一股的水气比,从而控制1#变换炉的反应深度和床层热点温度,避免了反应器出现超温现象。另外一股与来自1#变换炉的气体混合后CO浓度大幅降低,极大降低了2#变换炉的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具有抗上游装置运行波动能力强,系统能量集成效果好、节能降耗显著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4643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28584.8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装置工艺设计优化和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煤浆气化制甲醇装置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及方法,结合煤制甲醇装置一氧化碳部分变换和能量利用的特点,优化和搭建工艺流程,提出将来自上游气化装置的粗合成气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经过粗煤气预热器升温后经过脱毒槽进入变换炉进行化学反应;另外一股不参与反应的未变换气,作为配气与反应后的变换气混合。在满足工艺生产要求的同时获得良好能量利用效果,并节省了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409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78825.4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装置工艺优化和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控温变换联产电能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出在煤化工生产中引入余热发电技术的设计理念,通过在一氧化碳变换工艺中串联发电机组优化和搭建工艺流程,在满足生产工艺和保证CO转化率要求的同时,有效回收利用一氧化碳变换过程余热联产电能,具有能量集成效果好、余热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97612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880782.1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管多喷嘴煤气洗涤器,包括冷凝液喷管,冷凝液喷管的一端设有冷凝液进口、另一端用于插入在气化炉粗合成气出口中,冷凝液喷管的外周设有将冷凝液喷管套设在内的套筒,套筒的一端用于密封安装在气化炉粗合成气出口处、另一端为密封结构,冷凝液喷管具有冷凝液进口的一端密封安装在密封结构上,套筒壁面上设有煤气出口,冷凝液喷管的外壁面上间隔设有垂直于冷凝液喷管壁面的侧喷嘴组件,侧喷嘴组件位于冷凝液喷管伸入套筒和气化炉粗合成气出口内的部位上。高压工艺冷凝液通过侧喷嘴组件与粗合成气在垂直方向进行喷射,优化了流场,使冷凝液与合成气混合更加均匀,润湿效果也得到较大提升,使细灰更容易在下游洗涤塔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07488099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678790.2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9/00 , C07C35/08 , C07D301/19 , C07D3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环氧丙烷和环己醇的方法,它以环己烷、丙烯和分子氧为原料,通过过氧化反应、环己基过氧化氢浓缩、环氧化反应、丙烯回收及环氧丙烷粗分、环氧丙烷精制、环己烷的回收、环己醇精制制备环氧丙烷和环己醇。本发明是在丙烯共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和环己烷氧化生产环己酮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本发明的环己基过氧化氢液浓缩可减少60%以上环己烷循环,相比非浓缩工艺可节省大量能耗,另外整个生产过程生产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将两种产品联产生产显示良好生产和市场需求匹配优越性,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9694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117917.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3/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型冷氢化装置及方法,属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和STC汽化塔,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顶部的输出端通过多级混合器换热器与急冷罐相连,所述的急冷罐顶部的输出端通过急冷塔与回流罐相连。本发明反应前后的两股工艺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充分回收反应热,通过优化换热网络,节约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4564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36197.8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装置CO变换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煤浆气化制氢CO变换装置及方法。结合来自水煤浆气化单元粗合成气的组分特点,能量利用集成设计原理,优化和搭建工艺流程。采用三段绝热变换工艺技术以满足煤制氢装置CO深度变换要求,在工艺优化设计中,中压锅炉给水经过两级预热后再去副产蒸汽,获得了大量的高品位蒸汽,系统换热网络高度集成,在满足工艺生产要求的同时获得良好能量利用效果,节省了建设投资,并且获得良好的运行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