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0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17914.4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余热发电系统及船舶。该船舶余热发电系统用于柴油机的余热回收,柴油机的排气加热船舶的滑油,该船舶余热发电系统包括依次相连蒸发器、膨胀发电机、冷凝器,蒸发器能够与船舶加热后的滑油换热连接,以使蒸发器内的有机介质蒸发并产生有机饱和蒸汽;蒸发器的介质出口连通于膨胀发电机的介质进口,使有机饱和蒸汽驱动膨胀发电机发电,膨胀发电机的介质出口连通于冷凝器,有机饱和蒸汽在冷凝器内液化,冷凝器的介质出口连通于蒸发器的介质进口。该船舶余热发电系统对较低温度的船用柴油机废气余热的利用率更高,能够对柴油机产生的低品位废热再回收利用,实现余热发电、节能减排以及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1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97454.0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差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矸石山余热回收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定位模块,用于确认矸石山高温区域,定位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定点单元和判断单元;供油模块,包括换热部,换热部设置在矸石山高温区域;冷却模块,包括冷却管道和水泵,水泵连接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置在矸石山一侧;发电模块,与供油模块和冷却模块连接,发电模块包括温差发电机;储能模块,与发电模块电连接。本申请通过在矸石山高温点布设温差发电机,通过热能的持续导出从根本上破坏自燃条件,避免传统方法导致的复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7974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9682.9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船舶低温烟气余热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所述系统包含余热海水淡化器、有机朗肯循环和载热水循环;所述余热海水淡化器由密封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闪蒸室,下部分为烟气热回收换热室;烟气热回收换热室的高温海水出口经减压阀与闪蒸室入口连接;低温海水一路经冷凝管,另一路经冷凝器分别回收蒸汽冷凝潜热和工质冷凝潜热,合流后与第二热回收换热管入口连通,第一热回收换热管出口与蒸发器载热水入口连通,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本发明利用烟气逐级加热淡水和海水,同时实现海水淡化和余热发电,能耗少、余热利用率高,且可自动调节烟气及水流量,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79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53803.1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龙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回收与利用领域,揭露了一种针对于寒冷区域的尾气余热回收方法,包括:建立尾气余热资源的超临界CO2‑ORC混合机制;对尾气余热资源和预设的超临界CO2进行热交换,得到高温高压超临界CO2和低温尾气,利用多级热交换器对应ORC级对预设的有机工质进行相变,得到高温高压有机工质;对超临界CO2‑ORC混合机制中涡轮机进行驱动,得到驱动机械能,并将驱动机械能进行电能转化,得到存储电能,利用预设的瞬态‑CDF损失算法分析尾气余热资源的余热回收损失,构建热交换热交换系统和超临界CO2循环机制的余热回收优化参数,通过余热回收优化参数执行寒冷区域的尾气余热资源回收。本发明可提高寒冷区域的尾气余热回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3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09484.X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F04B41/02 , F04B37/12 , F04B39/06 , F01K27/00 , F01K27/02 , F01K23/10 , F01K25/08 , F02C6/00 , F02C3/22 , F02C7/08 , H02J15/00 , F25B15/00 , F24D15/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联产系统、运行方法、设备、介质和产品,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该系统在储能过程中,压缩空气模块通过压缩机将空气从常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并储存在储气洞中,以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内能。在释能过程中,天然气发电模块通过储气洞释放的高压空气与外部天然气进行燃烧发电,并产生废烟气,有机朗肯循环模块通过中冷器和后冷器,从压缩机获取废热,通过热回收器获取废烟气中的第一废热,并将第一废热转化为额外电能。吸收制冷模块获取废烟气的第二废热,并将剩余热能转化为冷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664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567861.1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耀华(濮阳)玻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熔窑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熔窑装置,所述熔窑装置内开设有熔窑腔,所述熔窑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转化机构,所述转化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熔窑装置顶部的转化箱,所述转化箱内滑动安装有转化杆,所述转化杆的末端延伸至转化箱外,还包括:所述转化杆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化推板,所述转化推板与转化箱相适配,所述转化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收箱。本发明挡板移动时会带动匚型杆移动,匚型杆带动两个矩形板进入到两个矩形槽内,并将两个矩形槽堵住,使转化箱处于封闭状态,让闭合板稳定的停留在靠近液压缸的位置,将热能转化为动能减少能量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4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82382.4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燃料动力疏浚船舶的余热回收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实现,包括导热油炉、油水换热器、膨胀水箱、热水泵、蒸发器、主机高温水预热器、工质泵、工质储罐、冷却器、膨胀发电机;导热油炉、油水换热器组成导热油循环模块,油水换热器、膨胀水箱、热水泵、蒸发器组成热水循环模块,蒸发器、主机高温水预热器、工质泵、工质储罐、冷却器、膨胀发电机组成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模块;控制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热水循环模块控制,冷却水循环模块控制,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模块控制。本发明可充分高效的利用余热,解决了双燃料动力疏浚船舶中的余热回收并用来发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4997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1274192.6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LNG冷能和工业余热回收的发电系统,包括LNG回路、两级ORC/KC集成发电系统、两级ORC余热回收系统。LNG经循环泵加压后,通过LNG回路与两级ORC/KC集成发电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同时利用两级ORC余热回收系统对低品位工业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并提供了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利用卡琳娜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分别吸收高温、低温工业余热,利用LNG冷能回收工业余热并将两者转换为电能,通过多个工质与LNG进行换热并通过各系统工质的组合换热,提高了LNG冷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对LNG冷能和钢厂低品位余热资源合理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77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0426588.7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山东德曼机械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本强
Abstract: 一种利用钢水包余热的动力轨道牵引机车,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用于方便提高钢水包牵引过程中的能源再利用率。一种利用钢水包余热的发电系统,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用于利用钢水包的余热发电。一种利用钢水包余热的动力轨道牵引机车,包括机车架、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机车架上的轨道轮系,所述轨道轮系包括主动轮,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所述机车架上设有牵引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换热架。一种利用钢水包余热的发电动力系统,包括钢水包、钢水包车和一种利用钢水包余热的动力轨道牵引机车,钢水包放置的钢水包车上,一种利用钢水包余热的动力轨道牵引机车与钢水包车连接。有益效果是,利于提高能效,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0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32547.X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的涡轮增压器试验平台和控制方法,其中,节能的涡轮增压器试验平台包括增压器测试试验平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试验中涡轮增压器产生的余热与热膨胀发电系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器和用于获取第一换热器热量以进行发电的热膨胀发电系统。本申请公开的涡轮增压器试验平台,由于具有第一换热器和热膨胀发电系统,使得热膨胀发电系统能够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涡轮增压器的余热以进行发电,进而有效地利用了余热,达到节能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