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0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72854.4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传能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利用无线传能系统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几何参数进行绕制,并获取不同偏移距离下的最小互感,根据负载额定充电功率、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值以及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最小互感,计算得到补偿电感参数值,利用补偿电感参数值确定出补偿电感的几何参数,利用补偿电感几何参数绕制磁集成补偿电感,测量接收线圈沿着不同方向偏移时与补偿电感之间的互感,依据目标输出功率,根据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互感,以及接收线圈与补偿电感之间的互感,确定出发射线圈侧补偿电容值;利用补偿电容和补偿电感确定补偿电路,以实现对无线传能系统的设计,提高无线传能系统偏移容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301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89852.X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6/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成液冷散热的光电转接插座,包括自上而下层叠的插座上盖板、插座壳体和插座下盖板,及设置在插座壳体中的功分放大结构;位于插座壳体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流通的通道,插座下盖板的上部固定有包含微波光探测器和直调发射组件的光电‑电光转换模块;功分放大结构包括用于对射频电信号进行收发处理的多功能TR芯片。本发明中冷却液流通的通道通过高速流动的冷却液能够携带掉功分放大结构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光电转接插座工作的可靠性;光电‑电光转换模块能够实现射频光信号和射频电信号相互转换,有效降低了射频系统的传输损耗,增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距离;功分放大结构集成有多功能TR芯片,能够实现了射频系统整体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59617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1476229.4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6/42 , G02B6/32 , H05K1/02 , H01R12/71 , H01R13/719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光无线光电集成链路及其实现装置,包括具有光信号层、射频信号层以及高速信号层的背板和插接在该背板上的多个具有光波导层和电印制板层的单板,其中单板一侧固定有具有差分模块和射频模块的插头;所述背板上固定具有差分模块和射频模块的插座;固定在单板上的光电转换模块与单板波导层之间通过转向机构实现光的垂直无线传输;单板通过波导层耦合部件与背板端转向机构的配合实现背板与单板间光信号的垂直无线传输;单板之间还通过无线光信号收/发模块实现无线光传输。本发明将光信号、高速信号以及射频信号结合在一起形成集成链路,在链路多个节点上支持光无线传输,提高了信号密度,免去射频线和光缆捆扎烦恼,缩小光电设备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118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62390.6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声定位的全双工水下自找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A、水声定位系统B、发射系统C、接收系统D和机械系统E;水声定位系统B包括信息处理中心B0、应答器B1和多个水声接收器B2~Bn;发射系统C包括信息处理中心C0、信号处理电路C1、驱动电路C2和激光器C3;接收系统D包括透镜D0、光电探测器D1和信号处理电路D2;机械系统E包括机械控制单元E0和机械臂E1。本发明通过水声定位系统对相互通信的两个通信系统进行定位,通过机械系统根据定位信息进行自找准,同时通过设置准直扩束系统将光束的发散角减小并将腰斑尺寸变大,从而降低收发两端的对准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3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09176.8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116 , H04B10/50 , H04B10/66 , H04B1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面体结构的水下大广角无线光通信组件,包括外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前端的球形光窗、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支撑架部件、与外壳体之间固定的后盖以及插接在后盖上的深水湿插拔连接器;支撑架部件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印制板Ⅰ,支撑柱前端设置有棱锥结构的支撑块,该支撑块的锥面上设置有印制板Ⅱ,每个印制板Ⅱ上设置有发射元件和/或接收元件从而实现180°光源发散角发射和/或180°空间探测接收。本发明可以实现光源180°发散角发射和180°空间探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信发散角度小、移动通信范围有限的问题,且光路中无需透镜等复杂光学器件,简化了光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45646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0708499.4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6/38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自防护门组件的自防护光纤连接器,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前大后小呈阶梯轴状的外壳体,其内滑动设有套筒,且大径端内壁与套筒之间形成供插座壳体前端插入的腔体;后端面抵在外壳体内壁上的插头内壳体滑动设在所述套筒内,且与套筒之间设有为其提供向后的力的弹性件,且套筒内还设有用于防止插头内壳体向后滑动的挡块;所述插头筒体和插座壳体前端均固定有自防护门组件,且所述自防护门组件内的滑块朝向插头内壳体且朝向/背离开口的面为向下的斜面。本发明光纤连接器在插合过程中防护门自动开合的方式,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激光意外伤害,并为光纤连接器性能提供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078039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935877.2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6/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插头及其组件,插头包括插头壳体、装配在插头壳体外的连接螺帽及与插头壳体连接的插头附件壳体;插头壳体内装配有插头转盘,插头转盘内依次装配有插头挡块和插头内壳体,插头内壳体中装配有用于固定光纤插针接触件的装针内壳体,装针内壳体中心还安装有扭簧;头座对插时插头转盘可转动使光纤通道Ⅳ与光纤插针接触件对正;头座分离后插头转盘在扭簧作用下回旋使光纤通道Ⅳ与光纤插针接触件错位实现光纤通道闭合。本发明的插头在插拔整个过程中,插头内装有插针接触件及硅油的内腔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不会受外界水体影响,通过排水孔和油囊内硅油体积变化使插头内外始终保持平衡,可以在任意水深处插拔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299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49831.6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封装的相控阵天线微系统,属于无线通信设备领域。该集成封装的相控阵天线微系统包括多信号处理基板,多信号处理基板上集成有收发链路、控制信号连接电路多信号处理基板上还集成有光电转换电路,光电转换电路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发射电路包括接入光纤、激光透镜、接入光电转换芯片及接入射频信号放大器,接收电路包括接出光纤、接出光电转换芯片及接出射频信号放大器。本发明将光电转换电路集成到多信号处理基板上,从而使集成封装的相控阵天线微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尺寸缩小,且能够利用温控芯片智能调节接入光电转换芯片和接出光电转换芯片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32702.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无线电能传输的线圈涡流损耗计算方法和系统,属于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将按照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体积要求确定的作为线圈参数的发射端的发射线圈的自感参数、接收端的接收线圈的自感参数以及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参数线圈参数代入预先获得的该系统线圈之间总涡流损耗的计算式,以计算得出总涡流损耗。本发明的总涡流损耗是将按照体积要求确定的作为线圈参数的发射端的发射线圈的自感参数、接收端的接收线圈的自感参数以及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参数代入预先获得的该系统线圈之间总涡流损耗的计算式中计算得到,该方法得到加入电磁屏蔽结构的线圈涡流损耗计算表达式,且计算结果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978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81422.X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高抗震舱间无线光通信组件,由两台互为中心对称设置的AB端无线光模块组成,每个所述无线光模块均包括LED、光电探测器、收发链路印制板组件和电连接器,舱内的供电接口为收发链路印制板组件供电并传输信号,收发链路印制板组件连接LED和光电探测器,用于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和处理,实现舱间无线光通信,具有耐高温高抗震性能,可以替代传统连接器组件进行高速信号传输,实现模块化、高速化、数字化、无缆化的智能互连,实现舱内等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信号稳定传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