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506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765940.9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1M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原位试验的下穿铁路车致环境振动预测方法,通过在待建下穿铁路的隧道内设计落轴试验及轨道模型,模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车轮对隧道基础的激励及轨道结构对振动的衰减作用;一方面充分考虑了现场实际工程参数的影响及列车通过对地表振动的叠加,适用于距离下穿铁路任意距离范围位置地面振动预测,另一方面为减小环境振动影响采取必要的工程设计措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先决条件,可在后续轨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中考虑减振措施,避免因预测不准而未予采取减振设计,或减振设计富余浪费生产资源,排除了依赖实际列车运行才能准确评估地面振动水平,甚至工程建成后被动采取减振措施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97097.X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气动荷载控制系统及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岛式站台、正线隧道、到发线隧道、正线侧屏蔽门、到发线侧屏蔽门、横向泄压风管、电动风阀和压力监测装置,正线隧道、到发线隧道分别位于岛式站台两侧,正线侧屏蔽门将岛式站台与正线隧道分隔开,到发线侧屏蔽门将岛式站台与到发线隧道分隔开,横向泄压风管连通正线隧道与到发线隧道,压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正线隧道内的压力,电动风阀设置于横向泄压风管内,电动风阀用于启闭横向泄压风管,电动风阀、压力监测装置均连接车站通风排烟系统,车站通风排烟系统能够通过压力监测装置采集的数据,控制电动风阀的启闭。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正线侧屏蔽门受到的气动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220377143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1774606.1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F8/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铁路声音屏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百叶窗型防风声屏障结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声屏障板,相邻所述声屏障板之间设置有消声叶片,所述消声叶片能够以所述声屏障板的底边为轴旋转。当列车风到达声屏障板时,风力吹动消声叶片转动,消声叶片底部与声屏障板间产生狭窄缝隙,横风经该缝隙流过声屏障结构,卸载部分风压,减小声屏障板所受风压荷载。本实用新型的声屏障结构实现了卸载风压并疏解导流横向列车风,减少声屏障板所受的风压荷载,同时保证声屏障的降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0377142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1774462.X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F8/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声音屏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消声通道型防风声屏障结构。包括声屏障板,所述声屏障板上包括若干个阵列形式分布的消声单元,所述消声单元在所述声屏障板上倾斜设置,每个所述消声单元包括消声通道以及与所述消声通道侧壁连通的亥姆霍兹共振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声屏障板上设置若干消声单元,消声单元中包括供列车风通过的消声通道,当列车风到达声屏障板时,可通过导流孔经消声通道流向声屏障外侧,卸载部分风压,减小声屏障板所受风压荷载。该结构既能起到隔声、吸声功能,又可导流横向列车风,减小声屏障板所受横向风载荷,防止声屏障被风吹落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799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90249.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变形隧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该系统包括角反,所述角反包括用于安装在待监测隧道同一截面上第一角反、第二角反和第三角反且所述第二角反用于安装在隧道的拱顶中部,所述第一角反和第三角反以隧道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布设在两侧的边墙;雷达,所述雷达包括与角反置于同一隧道截面上的第一雷法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用于分别布置于第三角反、第一角反下方0.5米至1.5米且以隧道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布设在两侧的边墙;一种非对称变形的隧道形变监测装置;通信单元。采用该方案其减小了设备数量和监测成本,安装简单,提高了非对称变形的监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3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65512.0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Q10/2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环境及极端工况下轨道交通系统电磁仿真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轨道交通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接触网、受电弓、真空断路器以及电流传输部分;S2、构建隧道模型,对所述隧道模型设置不同的气候条件,获取所述隧道模型的电磁场分布仿真结果;S3、构建弓网电弧模型,所述弓网电弧模型和所述轨道交通系统模型相互作用,通过对所述弓网电弧模型设置激励,获取激励结果,将所述激励结果叠加到所述轨道交通系统模型上,获取叠加后总的电磁场分布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仿真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轨道交通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电磁场行为,从而优化系统设计和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02093.6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变形隧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雷达的初始监测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初始监测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均包括雷达与第一角反和第二角反的距离、雷达与第一角反、第二角反之间的夹角,其中,所述初始监测数据为被监测隧道未发生形变或即将发生变形时雷达采集的数据;比较所述初始监测数据中雷达与第一角反的距离或雷达与第二角反的距离与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对应数据;响应于所述初始监测数据中雷达与第一角反的距离或/和雷达与第二角反的距离与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对应数据不相等且隧道发生了对称变形,计算对称变形量。该方案减小了设备数量和监测成本,安装简单,提高了对称变形的监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7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290249.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变形隧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该系统包括角反,所述角反包括用于安装在待监测隧道同一截面上第一角反、第二角反和第三角反且所述第二角反用于安装在隧道的拱顶中部,所述第一角反和第三角反以隧道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布设在两侧的边墙;雷达,所述雷达包括与角反置于同一隧道截面上的第一雷法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用于分别布置于第三角反、第一角反下方0.5米至1.5米且以隧道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布设在两侧的边墙;一种非对称变形的隧道形变监测装置;通信单元。采用该方案其减小了设备数量和监测成本,安装简单,提高了非对称变形的监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00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11240.X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Q10/20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轨道交通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电磁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S1.建立轨道交通系统的几何实体模型,所述几何实体模型包括牵引供电系统模型、牵引传动系统模型以及通信系统模型;S2.测定所述几何实体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S3.对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设置端口激励,包括电压、电流和频率参数;S4.通过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基于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和所述端口激励,获取轨道交通系统的电磁场分布情况,分析干扰源和敏感设备的耦合路径。本发明通过几何实体模型,基于真实测量数据进行仿真,能够模拟各种操作条件下的电磁场分布,提供了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轨道交通仿真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54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02093.6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变形隧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雷达的初始监测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所述初始监测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均包括雷达与第一角反和第二角反的距离、雷达与第一角反、第二角反之间的夹角,其中,所述初始监测数据为被监测隧道未发生形变或即将发生变形时雷达采集的数据;比较所述初始监测数据中雷达与第一角反的距离或雷达与第二角反的距离与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对应数据;响应于所述初始监测数据中雷达与第一角反的距离或/和雷达与第二角反的距离与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对应数据不相等且隧道发生了对称变形,计算对称变形量。该方案减小了设备数量和监测成本,安装简单,提高了对称变形的监测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