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0880107167.0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东日本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1/23138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气囊装置(10)设置在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座椅的车辆(20)内。在多个座椅(22L、22R)之间形成气囊收纳部(12)。在气囊收纳部(12)内收纳具有气体导入口的气囊(11)和用于向气囊(11)中喷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3)。气体发生器(13)设置成使气体的喷出方向向上。从气体发生器(13)导入气体时,气囊(11)大致向上膨胀而与车厢顶棚(25)相撞,车厢顶棚(25)引导气囊(11)的膨胀方向。然后,气囊(11)以向前展开的方式膨胀,接着,向下膨胀,成为最大膨胀状态。气囊(1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车厢顶棚(25)及车厢下侧相抵接。气囊(11)抑制在碰撞相反一侧的座椅上落座的乘员使其不向碰撞侧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4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0880107109.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东日本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33 , B60R2021/0006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当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座椅的车辆(20)的侧面受到碰撞时,气囊(11)对落座在碰撞相反侧的座椅(22L、22R)上的乘员(P10、P11)朝碰撞侧移动加以限制,从车辆前方看到的气囊(11)在最大膨胀状态下的轮廓形状由气囊上部(11U)和气囊下部(11D)构成,该气囊上部(11U)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上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颈部和头部等,该气囊下部(11D)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下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肩部和臂部等,气囊(11)整体上构成仿照乘员(P10、P11)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轮廓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4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109.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33 , B60R2021/0006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当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座椅的车辆(20)的侧面受到碰撞时,气囊(11)对落座在碰撞相反侧的座椅(22L、22R)上的乘员(P10、P11)朝碰撞侧移动加以限制,从车辆前方看到的气囊(11)在最大膨胀状态下的轮廓形状由气囊上部(11U)和气囊下部(11D)构成,该气囊上部(11U)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上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颈部和头部等,该气囊下部(11D)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下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肩部和臂部等,气囊(11)整体上构成仿照乘员(P10、P11)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轮廓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5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167.0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1/23138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气囊装置(10)设置在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座椅的车辆(20)内。在多个座椅(22L、22R)之间形成气囊收纳部(12)。在气囊收纳部(12)内收纳具有气体导入口的气囊(11)和用于向气囊(11)中喷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3)。气体发生器(13)设置成使气体的喷出方向向上。从气体发生器(13)导入气体时,气囊(11)大致向上膨胀而与车厢顶棚(25)相撞,车厢顶棚(25)引导气囊(11)的膨胀方向。然后,气囊(11)以向前展开的方式膨胀,接着,向下膨胀,成为最大膨胀状态。气囊(1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车厢顶棚(25)及车厢下侧相抵接。气囊(11)抑制在碰撞相反一侧的座椅上落座的乘员使其不向碰撞侧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8856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80107075.2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7 , B60R21/2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7 , B60R21/23138 , B60R21/232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在乘员与气囊相接触时,乘员能够从气囊受到反作用力。该气囊装置是在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座椅(20L、20R、21L、21R)之间膨胀以保护乘员(P)的气囊装置(10A~10B),其具有气体发生器(12)和折叠起来的气囊(11),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从气体发生器(12)喷射气体,气囊(11)膨胀而与车厢内饰(35)相接触,由此,能够抑制住气囊(11)的在乘员(P)的身体与气囊(11)相接触时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3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80107074.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采用本发明,膨胀时,由气囊(10)的正面(11)、背面(12)、左右侧面(13L、13R)、顶面(14)、底面(15)构成立体形状,正面(11)和背面(12)呈上底比下底宽的梯形,正面的上缘比背面的上缘宽。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气囊(10)在座椅(20L、20R)之间展开,此时,气囊以其面的对乘员(P)的表面以倒向乘员侧的倾斜状态膨胀,由此,在乘员(P)朝碰撞侧移动时,气囊可在与乘员的肩部接触的同时或大致同时与乘员的头部接触。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可阻碍乘员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横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8856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880107075.2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7 , B60R21/23138 , B60R21/232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在乘员与气囊相接触时,乘员能够从气囊受到反作用力。该气囊装置是在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座椅(20L、20R、21L、21R)之间膨胀以保护乘员(P)的气囊装置(10A~10B),其具有气体发生器(12)和折叠起来的气囊(11),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从气体发生器(12)喷射气体,气囊(11)膨胀而与车厢内饰(35)相接触,由此,能够抑制住气囊(11)的在乘员(P)的身体与气囊(11)相接触时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3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074.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采用本发明,膨胀时,由气囊(10)的正面(11)、背面(12)、左右侧面(13L、13R)、顶面(14)、底面(15)构成立体形状,正面(11)和背面(12)呈上底比下底宽的梯形,正面的上缘比背面的上缘宽。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气囊(10)在座椅(20L、20R)之间展开,此时,气囊以其面的对乘员(P)的表面以倒向乘员侧的倾斜状态膨胀,由此,在乘员(P)朝碰撞侧移动时,气囊可在与乘员的肩部接触的同时或大致同时与乘员的头部接触。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可阻碍乘员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横向移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