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6225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80031172.9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住范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14 , F01D25/12 , F02B39/005 , F05D2220/40 , F05D2240/55 , F05D2250/38 , F05D2250/51
Abstract: 在涡轮机壳体(31)中形成连接到排气通路(13)的气体通路(35)和连接到水套(15)的水通路(36)。水通路(36)和气体通路(35)在涡轮机壳体(31)的排气引入侧接合部分(51)内彼此相邻地布置,且水通路(36)在其内开口的配合面(52)和气体通路(35)在其内开口的配合面(53)形成为并非平滑地相互连接。在防止冷却剂泄漏的O型圈(56)介于配合面(52)和气缸盖(14)之间且防止排气泄漏的密封构件(55)介于配合面(53)和气缸盖(14)之间的情况下,涡轮机壳体(31)附接到气缸盖(14)。
-
公开(公告)号:CN103052777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180007762.9
申请日:2011-08-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住范彦
IPC: F02B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3/02 , F02B37/16 , F02B39/00 , F02M25/06 , F04D17/10 , F04D29/4206 , F05D2220/40 , F05D2250/312 , F05D2250/314 , F05D2260/606 , Y02T10/144
Abstract: 压缩机壳体(20)具备围绕叶轮(12)的壳体主体(21)、朝叶轮(12)导入空气的导入部(30)、与导入部(30)并列设置的口部(40)。开闭绕过叶轮(12)的迂回通路(2b)的阀芯(51)能落座于口部(40)。在导入部(30)的侧壁(31)形成连接有使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的回流通路(6)的连接孔(34)。导入部(30)与口部(40)具有彼此共用的侧壁即共用壁(33),在该共用壁(33)形成有成为迂回通路(2b)的一部分的连通孔(36)。连通孔(36)形成为:将连通孔(36)沿连通孔(36)的中心轴线(C)朝形成有连接孔(34)的侧壁(31)面上投影而成的投影面包含于连接孔(34)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32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586184.X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M26/13
Abstract: EGR气体分配装置具备供通过了EGR阀的EGR气体流入的流入部、与进气歧管中的供向第1汽缸内导入的吸入空气流动的部分连接的第1EGR端口、与进气歧管中的供向第2汽缸内导入的吸入空气流动的部分连接的第2EGR端口、将流入部与第1EGR端口相连的第1气体通路、以及将第1气体通路与第2EGR端口相连的第2气体通路。将第1EGR端口与第2EGR端口相连的最短路径比从流入部到第1EGR端口为止的最短路径及从流入部到第2EGR端口为止的最短路径这双方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052777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07762.9
申请日:2011-08-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住范彦
IPC: F02B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3/02 , F02B37/16 , F02B39/00 , F02M25/06 , F04D17/10 , F04D29/4206 , F05D2220/40 , F05D2250/312 , F05D2250/314 , F05D2260/606 , Y02T10/144
Abstract: 压缩机壳体(20)具备围绕叶轮(12)的壳体主体(21)、朝叶轮(12)导入空气的导入部(30)、与导入部(30)并列设置的口部(40)。开闭绕过叶轮(12)的迂回通路(2b)的阀芯(51)能落座于口部(40)。在导入部(30)的侧壁(31)形成连接有使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的回流通路(6)的连接孔(34)。导入部(30)与口部(40)具有彼此共用的侧壁即共用壁(33),在该共用壁(33)形成有成为迂回通路(2b)的一部分的连通孔(36)。连通孔(36)形成为:将连通孔(36)沿连通孔(36)的中心轴线(C)朝形成有连接孔(34)的侧壁(31)面上投影而成的投影面包含于连接孔(34)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996353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029704.5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M35/112 , F02M3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222 , F02M35/10026 , F02M35/10091 , F02M35/10281 , F02M35/10295 , F02M3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进气歧管和具备该进气歧管的发动机。在进气歧管中,进气通路部的内表面包括位于曲率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周侧区域、从内周侧区域向曲率半径方向外侧离开的外周侧区域、与内周侧区域连续的第一、第二横侧区域、以及在第一、第二横侧区域与外周侧区域之间连续的第一、第二弯曲区域。外周侧区域包括第一、第二倾斜区域和位于第一与第二倾斜区域之间的底区域,第一、第二倾斜区域分别从第一、第二弯曲区域以彼此接近的方式延伸,在以截面观察时,第一、第二倾斜区域分别为直线形状或以比第一、第二弯曲区域大的曲率半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底区域为与曲率半径方向正交的直线形状或向曲率半径方向的外侧凸出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699635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029704.5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M35/112 , F02M3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222 , F02M35/10026 , F02M35/10091 , F02M35/10281 , F02M35/10295 , F02M35/104 , F02M35/10242 , F02M35/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进气歧管和具备该进气歧管的发动机。在进气歧管中,进气通路部的内表面包括位于曲率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周侧区域、从内周侧区域向曲率半径方向外侧离开的外周侧区域、与内周侧区域连续的第一、第二横侧区域、以及在第一、第二横侧区域与外周侧区域之间连续的第一、第二弯曲区域。外周侧区域包括第一、第二倾斜区域和位于第一与第二倾斜区域之间的底区域,第一、第二倾斜区域分别从第一、第二弯曲区域以彼此接近的方式延伸,在以截面观察时,第一、第二倾斜区域分别为直线形状或以比第一、第二弯曲区域大的曲率半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底区域为与曲率半径方向正交的直线形状或向曲率半径方向的外侧凸出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472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180016530.X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7/105 , F01D17/165 , F01D17/20 , F02B37/24 , F05D2220/40 , F05D2240/55 , F05D2250/75 , F05D2260/56 , F05D2300/432 ,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涡轮增压器,具备将致动器的驱动力向涡轮外壳内的机构传递的驱动轴和旋转自如地支撑该驱动轴的轴套,在轴套的外部空气侧的端部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具备树脂制的密封件主体和嵌入该密封件主体的凹部的金属制的弹簧,通过该弹簧的弹性力将密封件主体的内唇部按压到驱动轴的内周面。进而,在密封件主体上预先形成能够与设置于驱动轴的外部空气侧的部件(驱动连杆)接触的端面。通过将这样的结构的密封件设置于轴套的外部空气侧的端部,能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涡轮外壳内的排气气体通过驱动轴的外周面与轴套的内周面之间而向外部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32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586184.X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M26/13
Abstract: EGR气体分配装置具备供通过了EGR阀的EGR气体流入的流入部、与进气歧管中的供向第1汽缸内导入的吸入空气流动的部分连接的第1EGR端口、与进气歧管中的供向第2汽缸内导入的吸入空气流动的部分连接的第2EGR端口、将流入部与第1EGR端口相连的第1气体通路、以及将第1气体通路与第2EGR端口相连的第2气体通路。将第1EGR端口与第2EGR端口相连的最短路径比从流入部到第1EGR端口为止的最短路径及从流入部到第2EGR端口为止的最短路径这双方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662259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80031172.9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住范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14 , F01D25/12 , F02B39/005 , F05D2220/40 , F05D2240/55 , F05D2250/38 , F05D2250/51
Abstract: 在涡轮机壳体(31)中形成连接到排气通路(13)的气体通路(35)和连接到水套(15)的水通路(36)。水通路(36)和气体通路(35)在涡轮机壳体(31)的排气引入侧接合部分(51)内彼此相邻地布置,且水通路(36)在其内开口的配合面(52)和气体通路(35)在其内开口的配合面(53)形成为并非平滑地相互连接。在防止冷却剂泄漏的O型圈(56)介于配合面(52)和气缸盖(14)之间且防止排气泄漏的密封构件(55)介于配合面(53)和气缸盖(14)之间的情况下,涡轮机壳体(31)附接到气缸盖(14)。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472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80016530.X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7/105 , F01D17/165 , F01D17/20 , F02B37/24 , F05D2220/40 , F05D2240/55 , F05D2250/75 , F05D2260/56 , F05D2300/432 ,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涡轮增压器,具备将致动器的驱动力向涡轮外壳内的机构传递的驱动轴和旋转自如地支撑该驱动轴的轴套,在轴套的外部空气侧的端部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具备树脂制的密封件主体和嵌入该密封件主体的凹部的金属制的弹簧,通过该弹簧的弹性力将密封件主体的内唇部按压到驱动轴的内周面。进而,在密封件主体上预先形成能够与设置于驱动轴的外部空气侧的部件(驱动连杆)接触的端面。通过将这样的结构的密封件设置于轴套的外部空气侧的端部,能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涡轮外壳内的排气气体通过驱动轴的外周面与轴套的内周面之间而向外部流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