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0372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780027358.1
申请日:2007-07-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M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 , F01M2013/0472 , F01M2013/0488
Abstract: 一种回油通道(1b)形成为从气缸盖(3L,3R)延伸到气缸体(1),其上端通向凸轮室(41L,41R)而其下端通向曲轴室(61)。具有双管结构的热交换器(10)容纳在回油通道(1b)内。从凸轮室(41L,41R)供给的润滑油经过热交换器(10)的机油收集外部通道(S1),且从PCV系统(9)的分离器箱(92)供给的分离机油经过热交换器(10)的机油收集内部通道(S2),使得润滑机油的热量传递给分离机油。因此,包含在分离机油中的水分蒸发且流到油底壳中的水量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058244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610079487.2
申请日:2006-05-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保原成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 , F01M13/022 , F01M2013/0433 , F01M2013/0461
Abstract: 油分离器的壳体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通过该进气口,窜缸混合气流入油分离器,通过该排气口,窜缸混合气流出油分离器。该壳体确定窜缸混合气道,该窜缸混合气道延伸以连接进气口和排气口。分离机构位于窜缸混合气道内。该分离机构捕集窜缸混合气中的油,从而从窜缸混合气中分离出油。排油口形成在壳体上,以排出分离出的油。排气口位于壳体的相反侧面部分中的一个上。排油口位于壳体的相反侧面部分的另一个上。油分离器能够可靠地抑制分离出的油的重复飞溅。
-
公开(公告)号:CN10149037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7358.1
申请日:2007-07-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M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 , F01M2013/0472 , F01M2013/0488
Abstract: 一种回油通道(1b)形成为从气缸盖(3L,3R)延伸到气缸体(1),其上端通向凸轮室(41L,41R)而其下端通向曲轴室(61)。具有双管结构的热交换器(10)容纳在回油通道(1b)内。从凸轮室(41L,41R)供给的润滑油经过热交换器(10)的机油收集外部通道(S1),且从PCV系统(9)的分离器箱(92)供给的分离机油经过热交换器(10)的机油收集内部通道(S2),使得润滑机油的热量传递给分离机油。因此,包含在分离机油中的水分蒸发且流到油底壳中的水量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861991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610079487.2
申请日:2006-05-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保原成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 , F01M13/022 , F01M2013/0433 , F01M2013/0461
Abstract: 油分离器的壳体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通过该进气口,窜缸混合气流入油分离器,通过该排气口,窜缸混合气流出油分离器。该壳体确定窜缸混合气道,该窜缸混合气道延伸以连接进气口和排气口。分离机构位于窜缸混合气道内。该分离机构捕集窜缸混合气中的油,从而从窜缸混合气中分离出油。排油口形成在壳体上,以排出分离出的油。排气口位于壳体的相反侧面部分中的一个上。排油口位于壳体的相反侧面部分的另一个上。油分离器能够可靠地抑制分离出的油的重复飞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