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7994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00681.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D4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蔗剥叶装置以及收获生产线,该装置包括剥叶机架、自适应剥叶机构;所述自适应剥叶机构包括刚性剥叶机构和柔性剥叶机构;所述刚性剥叶机构包括刚性剥叶模块以及刚性剥叶驱动机构;每组刚性剥叶模块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刚性剥叶模块;每个刚性剥叶模块均包括刚性剥叶转轴以及刚性剥叶组件;所述刚性剥叶组件包括剥叶安装座、刚性剥叶钩以及刚性剥叶弹簧;所述柔性剥叶机构包括柔性剥叶辊以及柔性剥叶驱动机构;每组柔性剥叶辊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柔性剥叶辊;所述柔性剥叶辊的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柔性剥叶绳。本发明不仅可以将甘蔗叶子剥掉,还可以有效保护甘蔗的结构,获得较好品相的甘蔗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7200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72420.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炭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甘蔗渣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甘蔗渣生物炭;S2:制备羟基化甘蔗渣生物炭;S3:制备改性甘蔗渣生物炭:将羟基化甘蔗渣生物炭加入70wt%乙醇溶液中,继续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并于30‑50℃超声处理0.5‑1h后,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阴离子单体、引发剂,65‑75℃搅拌反应2‑3h,再加入DMAP,搅拌处理0.5‑1h,过滤、洗涤,80℃干燥后,得改性甘蔗渣生物炭。本发明制出的改性甘蔗渣生物炭能高效清除土壤中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范围广,不受土壤环境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5980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85679.3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蔗叶分级发酵还田的方法,涉及蔗叶还田技术领域。所述蔗叶分级发酵还田的方法主要包括蔗叶分批处理成粉碎蔗叶、蔗叶浆料和蔗叶段,蔗叶浆料混合复合菌剂初步发酵、粉碎蔗叶混合二次发酵后旋耕至土壤中,土壤上方浇淋蔗叶浆料等步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有效提升度土壤肥力,有效促进甘蔗的生长发育,提升甘蔗的产量,并且提升甘蔗含糖率,且进一步减少肥料的使用,实现蔗叶回收利用,降低种植成本,综合提升种植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1581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53491.9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行距宿根甘蔗全膜覆盖施肥一体机及其作业方法,包括主梁组、副梁、悬臂梁组、齿轮箱、行距调节机构、施肥装置、刨土作业执行组件、送土装置、覆膜机构、挡泥板组,所述主梁组包括主机架、支臂、拉杆,所述副梁分别位于主机架左、右两侧并嵌套进主机架可沿主机架左右两侧移动,所述刨土作业执行组件包括定轴和动轴、定刀组、动刀组、所述动轴一端与副梁连接另一端嵌套在定轴上,所述定轴的另一端连接齿轮箱输出轴。本发明通过行距调节机构带动副梁沿主机架左右两侧移动,从而改变刨土作业执行组件、送土装置、覆膜机构的作业宽度,满足不同行距下宿根甘蔗全膜覆盖施肥一体化作业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568073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0385681.2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甘蔗自动种植施肥覆土一体机,包括机架、悬挂装置、种箱、实时调控式施肥机构和自动开沟翻土机构,悬挂装置与外部牵引装置相连接,带动整个种植机的运作,自动开沟翻土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后下方,用于开沟起土,种箱位于机架的上方用于固定肥料箱和放置甘蔗种,实时调控式施肥机构安装于分料箱底部,施肥管一端与分料箱出口相连另一端与开沟组件内部相连接,采用拖拉机牵引式,一次作业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和覆土工作,根据地块状况,实现单行、双行和三行种植,适用于丘陵山区、梯田、不同坡度等小地块作业,施肥后回土形成一土层,能够将蔗种与肥料分开防止肥料烧死蔗芽,适用性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53628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64041.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甘蔗新植和宿根补苗补种一体机,包括机架结构、楼梯、观察网、投苗器、底板、苗盘结构、水箱总成、行走轮结构、鸭嘴入土结构;楼梯设置在机架结构的侧面,投苗器、底板、苗盘结构、水箱总成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机架结构上,底板和投苗器之间设置观察网,鸭嘴入土结构设置在投苗器的下方;机架结构由农机牵引,苗盘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苗盘和位于中部的座椅。还涉及甘蔗新植和宿根补苗补种一体机的新植甘蔗补苗方法、宿根甘蔗补种方法。本发明将一体机设置为人工放料、人工控制投料、人工控制浇水的模式,有效精简结构,使得小巧的体积适合在蔗田间移动和转向,尤其适合新植和宿根补苗补种的场景,属于甘蔗种植设备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489464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834121.5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属于农作物管理技术领域。该管理方法是利用铲蔸破垄机顺序完成铲蔸、施肥、溶液喷施及覆膜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铲蔸破垄机的底刀位置设于高于垄顶5-8cm,然后铲除高于底刀的甘蔗,留蔗桩高7-10cm,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病虫的发生;铲蔸后施肥,施普钙748-752kg/ha、尿素297-301kg/ha和硫酸钾298-302kg/ha,同时配施杀虫双75-90kg/ha;施肥后喷施阿特拉津水溶液,最后覆盖地膜。本发明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蔗地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出苗率和分蘖率,同时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最终提高甘蔗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98068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1485679.3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蔗叶分级发酵还田的方法,涉及蔗叶还田技术领域。所述蔗叶分级发酵还田的方法主要包括蔗叶分批处理成粉碎蔗叶、蔗叶浆料和蔗叶段,蔗叶浆料混合复合菌剂初步发酵、粉碎蔗叶混合二次发酵后旋耕至土壤中,土壤上方浇淋蔗叶浆料等步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有效提升度土壤肥力,有效促进甘蔗的生长发育,提升甘蔗的产量,并且提升甘蔗含糖率,且进一步减少肥料的使用,实现蔗叶回收利用,降低种植成本,综合提升种植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61306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34115.X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及一种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该种植方法是在种植季节,选择坡度小于15度的地块,在连续5天未下雨时进行种植;接着对所选的地块耕透、耙细、整平,整地后土垡最大直径≤50mm,之后清除杂草和石块;种植前,检查甘蔗种植机,确保性能无误;将蔗种放入种植机的蔗种箱,将基肥配好混均匀放入种植机的肥料箱中,并将地膜安装于种植机的盖膜装置上,之后将种植机的开沟装置调至开沟深45厘米,每台甘蔗种植机上配备2‑4名放种人员;种植时,采用甘蔗种植机依次进行开沟、施肥、砍种、下种、摆种、覆土和盖膜工序,甘蔗种植机以最高速度不超过2.2km/h行走。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劳动力少,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888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76974.9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玉溪新天力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甘蔗芽识别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输送机构、甘蔗芽识别机构、切断机构,甘蔗由输送机构一端送入,输送机构可以驱动甘蔗进入并移动;所述甘蔗芽识别机构包括一对检测辊,检测辊设置在甘蔗两侧,所述检测辊上设有距离传感器,甘蔗芽经过检测辊可以推动检测辊位移改变两个检测辊的间距。本发明一种机械式甘蔗芽识别装置通过甘蔗通过检测辊驱动检测辊的间距改变,检测辊在检测时由扭簧控制复位,本识别装置通过机械式的结构结合距离传感器实现了对甘蔗芽位置的探测,结构简单并且高效,PC控制系统将检测到的甘蔗芽位置信息传送给控制器,当甘蔗移动一定距离控制输送机构停止运转,并通过切断机构切下甘蔗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