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27809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650742.3

    申请日:2015-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21/1619 G03G15/80 G03G21/1652 G03G2215/0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和电路板保持部件。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图像形成部。所述电路板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在所述电路板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固定有电路板。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卡合部和支承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电路板保持部件的侧缘部相卡合。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电路板保持部件的比所述侧缘部靠内侧的部分。所述电路板保持部件以所述侧缘部为支点转动,从而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开闭。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45614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10332417.8

    申请日:2014-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2028 G03G2215/005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和分离部件。定影部件具有通纸区域、和非通纸区域。分离部件包括隔开间隔与通纸区域对置的分离板以及与非通纸区域接触、并将通纸区域和分离板的间隔限制为预定值的限制片。限制片在包括与非通纸区域接触的接触部的区域设置有弯曲面。弯曲面包括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下游侧的第一弯曲部、以及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并且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弯曲部。通过本发明,能够防止定影部件的非通纸区域受到损伤,实现定影部件的寿命延长。

    图像形成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5146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880032840.2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其具备:图像形成部(3),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部(2),设置在图像形成部(3)的上侧,从原稿读取图像;箱体(9),收容图像形成部(3)以及图像读取部(2);操作显示部(6),设置在比箱体(9)的前表面更靠箱体(9)的外侧,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以及插槽(661),设置在操作显示部(6)上,能够保持比操作显示部(6)尺寸小的便携终端(20)。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1826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0816640.3

    申请日:2017-09-12

    Inventor: 大畑志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具备:显影辊、调色剂供给辊、外壳、膜片部件、施力部件、连接部件、连接部件驱动机构、摆动机构。膜片部件配置在外壳的内壁部的顶面,且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连结施力部件。连接部件与膜片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结。连接部件驱动机构驱动连接部件。连接部件通过连接部件驱动机构间歇性地拉动膜片部件,从而使膜片部件在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摆动机构随着膜片部件的往复移动,使膜片部件的上端部在相对于内壁部的顶面正交的方向上摆动。

    图像形成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8735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640411.1

    申请日:2015-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80 G03G21/1652 G03G21/1867 H01B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使用的功能单元、对功能单元供应高压电流的高压电路板、使高压电路板和功能单元电连接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具有:具有第1弹簧端子的第1连接部件;保持第1连接部件的第1保持部件;与第1保持部件联结的联结部件;具有第2弹簧端子的第2连接部件。第1弹簧端子具有:第1大径部;第1小径部,其外径小于第1大径部,与第2弹簧端子接触。第1保持部件上设有第1抵接部,联结部件上设有第2抵接部。在第1保持部件与联结部件联结的状态下,第1抵接部与第1小径部的靠第1大径部一侧的端部抵接,第2抵接部与第1大径部的靠第1小径部一侧的端部抵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