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745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60143.X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可逆吸收CO2的季铵类低粘离子型低共熔吸收剂,属于气体分离与净化技术领域。所述功能离子液体由季铵类的强碱与氮杂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新型低粘低共熔吸收剂通过季铵类功能离子液体与多元醇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低共熔吸收剂通过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及氢键作用实现对CO2的高效分离。所述离子型低共熔吸收剂具有合成简单,CO2吸收量高,吸收‑解吸循环稳定性高,吸收前后粘度低等优点,为烟气、天然气、工业含碳尾气中CO2的分离净化提供一种新型吸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35822.1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银盐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双银盐离子液体包括以下组分:离子液体、第一银盐和第二银盐;所述第一银盐与第二银盐含有的阴离子不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离子液体和第一银盐混合,进行第一反应,得到含双阳离子的离子液体;(2)将第二银盐与步骤(1)所述含双阳离子的离子液体混合,进行第二反应,得到双银盐离子液体。本发明采用不同阴离子的双银盐,可在银离子附近形成阴离子团簇,强化其稳定性,并且两种银盐之间协同促进作用,提高离子液体中银盐的利用率,且具有易于解吸,可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261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6118.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底物赖氨酸、磷酸吡哆醛、表面活性剂、无机盐、赖氨酸脱羧酶和缓冲液混合,混合液在通气量为0‑1vvm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合成1,5‑戊二胺。该合成方法是适用于1,5‑戊二胺工程化放大生产的方法,该合成方法工艺步骤十分简单,原料成本低,且赖氨酸脱羧酶的稳定性和活性即催化体系基本不会受到pH值变化的影响,催化反应全程在不调节pH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持续高效地合成1,5‑戊二胺,因此无需通过加酸步骤维持催化体系的pH相对恒定,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后处理过程、也避免了酸液对设备仪器的腐蚀,这大大促进了其工业化应用,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4475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245968.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D233/58 , C07F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离子液体脱色纯化方法,特别是涉及利用添加的溶剂降低离子液体粘度并将离子液体溶到该溶剂中,使固体杂质和有色物质易离心脱除,从而得到脱色纯化离子液体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制备所需的溶剂,再将制备好的溶剂与离子液体以一定的质量比在常压室温进行混合,混合后采用离心分离器进行分离,在一定的转速和时间下,将固体杂质离心分离,离心后的溶液经膜过滤装置进行精过滤,过滤后的溶液输送到蒸发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溶剂蒸发分离,可得到脱色纯化后的离子液体产品,蒸发分离得到的溶剂可通过冷凝器收集回收循环利用。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脱色纯化方法原料价廉易得,且溶剂可回收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综合成本。该工艺简单易控制,离子液体的纯度和收率高,易于工业化应用。该方法可将离子液体中的固体杂质和有色物质高效分离出来,且离子液体结构、物性和性能均保持稳定,实现离子液体的脱色纯化,在能源环境、化学化工和制药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82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1595142.3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附氨气的阻燃型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对活性炭首先进行高温处理后,减少表面易氧化的含氧基团,再通过浸渍法将离子液体负载到活性炭上,除去过量溶剂后得到阻燃型活性炭。本发明制备的阻燃型活性炭,有效抑制了在热空气法再生过程中活性炭的氧化放热,降低了因局部过热导致的着火风险,同时具有氨吸附性能良好、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72339.6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离子液体中溶质高效脱除净化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闪蒸单元、薄膜蒸发单元、气液分离单元、冷凝单元、真空单元。含溶质的离子液体经由闪蒸单元,实现溶质分子的初脱除。之后离子液体进入薄膜蒸发单元,通过薄膜蒸发的形式实现溶质分子的精脱除。闪蒸单元和气液分离单元均设置除沫器,可有效预防因雾沫夹带造成离子液体的损失问题。解吸溶质分子经闪蒸单元上方出口抽离蒸发系统,抽出的溶质依次通过冷凝器、气液分离单元和真空系统,冷凝收集的溶质可根据需要回收利用。溶质脱除后的离子液体经过泵输送至储液单元供下一步使用。该装置针对离子液体几乎没有蒸气压和粘度较大的特点,利用闪蒸和薄膜蒸发的原理,通过梯级解吸强化了离子液体中溶质的分离效率,可实现离子液体中溶质分子的精脱除。该系统操作方便,运行稳定,效率高,可适用于多种物料和体系,特别适用于离子液体法气体分离回收技术中离子液体吸收剂的解吸再生过程,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冶金等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140447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45968.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D233/58 , C07F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离子液体脱色纯化方法,特别是涉及利用添加的溶剂降低离子液体粘度并将离子液体溶到该溶剂中,使固体杂质和有色物质易离心脱除,从而得到脱色纯化离子液体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制备所需的溶剂,再将制备好的溶剂与离子液体以一定的质量比在常压室温进行混合,混合后采用离心分离器进行分离,在一定的转速和时间下,将固体杂质离心分离,离心后的溶液经膜过滤装置进行精过滤,过滤后的溶液输送到蒸发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溶剂蒸发分离,可得到脱色纯化后的离子液体产品,蒸发分离得到的溶剂可通过冷凝器收集回收循环利用。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脱色纯化方法原料价廉易得,且溶剂可回收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综合成本。该工艺简单易控制,离子液体的纯度和收率高,易于工业化应用。该方法可将离子液体中的固体杂质和有色物质高效分离出来,且离子液体结构、物性和性能均保持稳定,实现离子液体的脱色纯化,在能源环境、化学化工和制药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649635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948001.2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广东中科亚湾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包括混合单元和流动单元,混合单元和流动单元互相连通,混合单元包括进气管和混合管,混合管的一端口和流动单元连接,混合管的另一端口用于进液,进气管和混合管连接并且进气管设置在混合管的外侧壁上;混合管的内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朝向混合管的用于进液的端口,流动单元的内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螺旋结构;混合管的内径尺寸为1‑3mm,混合管的长度为1‑5cm,流动单元的内径尺寸为0.1‑1mm,流动单元的长度为5‑15cm,混合管的长度与流动单元的长度的比为1:3‑5,混合管的内径尺寸和流动单元的内径尺寸的比为3‑10:1。本申请还涉及上述微通道反应器在在离子液体吸收气体方面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887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52172.X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广东中科亚湾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分离回收氯化氢的低共熔吸收剂,属于气体分离与净化技术领域。所述的低共熔吸收剂是由季铵盐和多元醇以一定比例复配,合成原料丰富易获得,合成过程简单易操作,吸收剂规模制备安全可靠。低共熔吸收剂中季铵盐的阴阳离子和多元醇的羟基可提供多个氢键受体和氢键供体有利于氯化氢的吸收,采用加热或减压方式可将氯化氢完全解吸出来,再生后的吸收剂可循环利用。该吸收剂成本低、粘度小、稳定性好、可循环使用,是一种可用于氯化氢高效分离回收的新型溶剂,在含氯化氢工业尾气分离回收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649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48001.2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广东中科亚湾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包括混合单元和流动单元,混合单元和流动单元互相连通,混合单元包括进气管和混合管,混合管的一端口和流动单元连接,混合管的另一端口用于进液,进气管和混合管连接并且进气管设置在混合管的外侧壁上;混合管的内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朝向混合管的用于进液的端口,流动单元的内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螺旋结构;混合管的内径尺寸为1‑3mm,混合管的长度为1‑5cm,流动单元的内径尺寸为0.1‑1mm,流动单元的长度为5‑15cm,混合管的长度与流动单元的长度的比为1:3‑5,混合管的内径尺寸和流动单元的内径尺寸的比为3‑10:1。本申请还涉及上述微通道反应器在在离子液体吸收气体方面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