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27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62159.7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污堵多辐翼水处理微生物载体及水处理系统,该生物载体包括:中心柱设置有轴向的中心孔,中心孔的侧壁设置有通孔,多个蝠翼圆周分布在中心柱上,蝠翼与中心柱可拆卸连接,压盖与蝠翼配合形成网笼结构,网笼结构与中心柱呈放射状结构设置,网笼结构内设置有高分子材料片或高分子材料块,该抗污堵多辐翼水处理微生物载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蝠翼和压盖构成的网笼结构容纳保护高分子材料片或高分子材料块,高分子材料片或高分子材料块可作为填料载体承载污泥,提供污泥稳定成长的环境,保证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挂载量。网笼结构保护污泥同时也会改变水流流向,扰动水流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3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16721.0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3/30 , C02F3/34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BR复合旁侧PDA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旁侧PDA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厌氧氨氧化区和二沉池,二沉池通过污泥回流泵与厌氧区连接,好氧颗粒污泥SBR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中间水箱与旁侧PDA装置的缺氧区连接,二沉池的出水端通过出水回流泵与好氧颗粒污泥SBR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城市污水原水箱的输出端分别与好氧颗粒污泥SBR装置的输入端和旁侧PDA装置的厌氧区连接;该装置将城市污水分成两部分进入到好氧颗粒污泥SBR装置和旁侧PDA装置,前者出水,为后者提供反应基质,二者巧妙结合,相辅相成,利用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硝氮出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7885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069740.7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微型填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水处理微型填料包括:多孔性微型填料、金属基纳米型化学材料、氮素类化学药剂。本发明选用比重适宜的多孔性微型填料,利用多孔型填料比表面积大的特性,通过干粉(或溶液)混合搅拌方式,将金属基纳米型化学材料、氮素类化学药剂附着于多孔性微型填料表面。该处理药剂的主要功能有: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池生物量及沉降性;同时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脱氮功能菌在水处理系统内的持留;可以调节菌群结构,提高水处理生物系统自养脱氮率;最终促进再生水厂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94304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1333562.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多孔棱形管水处理微生物载体,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折线形板,折线形板上开设有多个孔,多个折线形板通过层叠方式连接,相邻两个折线形板之间形成多个棱形筒状结构;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棱形管和连接杆,棱形管设置在棱形筒状结构的内部,棱形管的形状与棱形筒状结构的形状相配合,连接杆贯穿多个棱形管将多个棱形管和多个折线形板连接;采用将多个折线形板层叠放置,形成多个棱形筒状结构,该结构内形成的物理分隔构成差异化的生态环境,丰富该结构内微生物的多样化,提升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提高水处理能力,并且结构合理、加工费用低、不易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19982.1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河湖整治及水塘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面泡沫、浮泥及杂物的清理装置,包括:浮体,浮体为弧形;抽吸设备,浮体呈半包围式包裹在抽吸设备的外周,抽吸设备通过可调节杆与浮体相连接;推进设备,与浮体相连接;清理设备,与抽吸设备相连接;平衡装置,设置于浮体上。该装置操作灵活,可通过无线操控器实现对装置的远程控制,配备大功率电机,抽吸更干净高效,设计轻巧便携,适合不同场所不同的用途,利用物理方法清理液面泡沫,减少化学处理剂的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2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59927.7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连续流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脱氮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城市污水初沉池、连续流A/O除磷除碳装置、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和旁侧抑制系统四部分组成;通过在IFAS中建立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经连续流A/O除磷除碳装置去除COD和PO43--P的城市污水进入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中进行脱氮反应,将絮体污泥单独分离出来并转移到旁侧抑制系统中进行旁侧处理,絮体污泥中的NOB被NOB抑制剂有效抑制,同时又避免了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菌受影响。被抑制的絮体污泥回流至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从而使装置中进行长期稳定高效的城市污水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1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1377533.2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厂主流区厌氧氨氧化泥造粒系统及造粒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生物池,生物池的内部分隔成有污水处理区和造粒区;布水组件,布水组件的进水端设置于污水处理区内,布水组件的承接口设置于造粒区内;至少一个造粒管,造粒管设置在造粒区内,承接口与造粒管的顶端口连接,造粒管的内部设有旋流结构,旋流结构能够使污水和絮状污泥形成旋流;内回流器件,内回流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污水处理区和造粒区内,当内回流器件工作时,能够将造粒设备形成的颗粒污泥及部分絮状污泥回流至污水处理区,如此循环实现絮状污泥整体造粒,进而提高了絮状污泥造粒的效率,缩短了颗粒污泥的培养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2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910359927.7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连续流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脱氮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城市污水初沉池、连续流A/O除磷除碳装置、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和旁侧抑制系统四部分组成;通过在IFAS中建立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经连续流A/O除磷除碳装置去除COD和PO43‑‑P的城市污水进入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中进行脱氮反应,将絮体污泥单独分离出来并转移到旁侧抑制系统中进行旁侧处理,絮体污泥中的NOB被NOB抑制剂有效抑制,同时又避免了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菌受影响。被抑制的絮体污泥回流至连续流SPN/A自养脱氮装置,从而使装置中进行长期稳定高效的城市污水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
-
公开(公告)号:CN11399884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518249.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碳吸附耦合生物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包括:生物碳吸附及除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吸附池、第一沉淀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的底部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路连接至厌氧吸附池的前端;厌氧氨氧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体式厌氧氨氧化池和第三沉淀池,第三沉淀池的底部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路连接至一体式厌氧氨氧化池的前端;第二沉淀池与一体式厌氧氨氧化池连接使得生物碳吸附及除磷系统与厌氧氨氧化系统耦合连接。通过双污泥系统独立进行污泥回流和排泥过程,节省了曝气能耗,不需要额外投加脱氮除磷药剂,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率并降低了碳排放,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可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20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86983.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3/30 , C02F3/34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流式污水强化生物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一体化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升流式布水子系统、生化子系统和监测控制子系统。该方法包括:向生化池接种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将污水提升至升流式布水装置,进行进水;进水结束后,进行曝气处理,当氨氮浓度降至阈值时,停止所述曝气处理,进行排泥处理;重复进水过程,同时,生化池顶部的出水排出所述系统;进水和排水结束后,进行水力混合处理,直至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本发明在进水的过程中完成出水,节省二沉池占地,有效提高污水中磷源回收效率和碳源回收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