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地层轨道交通结构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5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424097.9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一种富水地层轨道交通结构减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由地面施作桩墙式支护结构;步骤二:在轨道交通结构的结构柱及侧墙的下方设置桩基础;步骤三:开挖基坑,将基坑内的桩基础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结构底板连接;步骤四:在轨道交通结构的结构底板下皮下方铺设草垫;步骤五:在草垫的上方形成结构底板;步骤六:完成轨道交通结构,然后回填覆土,轨道交通结构与桩墙式支护结构间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下留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在稳定地下水位下,两者之间形成填充地下水,稳定地下水位以上两者之间形成橡胶混凝土回填层;由此,本发明能促进轨道交通综合减振技术的发展,弥补现有轨道交通减振过度依赖轨道减振、减振方法单一、减振效果存在瓶颈、轨道交通结构本身未实现结构减振设计的问题,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振害影响。

    轨道交通结构的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198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423518.6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一种轨道交通结构的减振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支撑车轮的轨道下设有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的下方设置柱支撑的结构板,所述结构板和下方的结构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柱,由此将由车辆的车轮与轨道撞击产生的振动能量的传播方式,由面式传播变为点式传播,进行振动能量的第一次消减;步骤二:所述支撑柱为多层圆柱结构,所述多层圆柱结构内设有多层依次套设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设有圆环状的耗能层,对顺柱传递出去的振动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延振动能量传播途径进行第二次振动消减;步骤三:在站台板下设置耗能球;由此,本发明使轨道交通沿线大量建筑结构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而地面建筑设置水平隔振层、新建建筑周边设置周期性排桩的方式仅能使个别建筑结构获得减振效果。轨道交通结构下方设置减震垫的方式亦离振源相对较远,仅能消减通过结构底板向土体传播的振动能量。工程造价低,相比轨道减振一次性投入费用少,且不需要养护和更换成本。

    富水地层轨道交通结构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595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424097.9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一种富水地层轨道交通结构减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由地面施作桩墙式支护结构;步骤二:在轨道交通结构的结构柱及侧墙的下方设置桩基础;步骤三:开挖基坑,将基坑内的桩基础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结构底板连接;步骤四:在轨道交通结构的结构底板下皮下方铺设草垫;步骤五:在草垫的上方形成结构底板;步骤六:完成轨道交通结构,然后回填覆土,轨道交通结构与桩墙式支护结构间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下留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在稳定地下水位下,两者之间形成填充地下水,稳定地下水位以上两者之间形成橡胶混凝土回填层;由此,本发明能促进轨道交通综合减振技术的发展,弥补现有轨道交通减振过度依赖轨道减振、减振方法单一、减振效果存在瓶颈、轨道交通结构本身未实现结构减振设计的问题,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振害影响。

    轨道交通结构的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1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23518.6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一种轨道交通结构的减振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支撑车轮的轨道下设有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的下方设置柱支撑的结构板,所述结构板和下方的结构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柱,由此将由车辆的车轮与轨道撞击产生的振动能量的传播方式,由面式传播变为点式传播,进行振动能量的第一次消减;步骤二:所述支撑柱为多层圆柱结构,所述多层圆柱结构内设有多层依次套设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设有圆环状的耗能层,对顺柱传递出去的振动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延振动能量传播途径进行第二次振动消减;步骤三:在站台板下设置耗能球;由此,本发明使轨道交通沿线大量建筑结构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而地面建筑设置水平隔振层、新建建筑周边设置周期性排桩的方式仅能使个别建筑结构获得减振效果。轨道交通结构下方设置减震垫的方式亦离振源相对较远,仅能消减通过结构底板向土体传播的振动能量。工程造价低,相比轨道减振一次性投入费用少,且不需要养护和更换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