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5975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363322.9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首发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拼装式盾构隧道模型衬砌及其制作方法,包括:(1)选定模型试验几何相似比;(2)选择合适模型衬砌材料;(3)计算模型的衬砌厚度、割槽深度、螺栓直径尺寸;(4)衬砌环加工及拼装;(5)结构防水措施。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盾构衬砌及试验方法无法有效模拟盾构接缝、材料相似程度较低、无法真实还原盾构隧道在土体中的力学状态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90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84838.1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首发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模型试验的盾构隧道模型衬砌及其制作方法,涉及盾构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其中制作方法包括:(1)选定模型试验几何相似比;(2)选择合适模型衬砌材料;(3)计算模型的衬砌厚度、割槽深度、螺栓直径尺寸;(4)衬砌环加工及拼装;(5)结构防水措施。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盾构衬砌及试验方法无法有效模拟盾构接缝、材料相似程度较低、无法真实还原盾构隧道在土体中的力学状态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605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09488.5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北京市首发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方工业大学
Inventor: 邱叶林 , 刘宇通 , 李亮辉 , 李洋 , 王彦平 , 强百祥 , 倪伟 , 李智 , 毕强 , 董威 , 张志 , 申文杰 , 林赟 , 何历超 , 胡田力 , 刘晓鸣 , 张建英 , 谢飞 , 赵强 , 彭沉彬 , 柴东然 , 李非桃 , 梁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隧道内交通目标定位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得毫米波雷达采集的目标位置数据集;从目标位置数据集中随机选取多组预设数量的样本数据;对每组选取的样本数据,根据三阶贝塞尔函数构建数学模型得到模型曲线表达式,确定目标位置数据集中除选取的样本数据之外的每个数据点与模型曲线表达式之间的最短距离,根据最短距离和预设误差范围确定该组选取的样本数据对应的内点数量;根据每组选取的样本数据对应的内点数量确定隧道边界曲线;根据隧道边界曲线对目标位置数据集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后的目标位置数据集进行隧道内交通目标定位。本发明可以进行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隧道内交通目标定位,提高目标监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049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05731.X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破碎围岩隧道的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钢拱架,用于限制所述破碎围岩隧道的变形;设置分别与所述钢拱架固定连接的自进式锚杆和注浆小导管,所述自进式锚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注浆小导管的长度。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支护方法,在提高支护强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及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496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36128.8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金刚 , 刘子健 , 赵金鹏 , 张伟 , 李建林 , 裴向军 , 袁士豪 , 张晓东 , 周振 , 陈仁东 , 毕强 , 朱允伟 , 葛贤迅 , 刘明高 , 庞康 , 陈明奎 , 刘翔宇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用于模拟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该方法包括:根据相似第二定理和量纲分析法,确定隧道模型与隧道原型之间的比尺关系;确定隧道模型的材料和隧道模型的参数;在隧道模型的外侧施作一层薄膜,注入代土溶液,排放薄膜内的液体,模拟隧道模型开挖的地层损失;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孔压计和土压计进行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实时测量。本发明能够提高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模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42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835579.9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的防排水结构及隧道,该隧道防排水包括:隧道第一端,包括:第一注浆堵水段,用于防止地下水沿着隧道第一端流失;隧道第二端,包括:第二注浆堵水段,用于防止地下水沿着隧道第二端流失;段落内隧道,位于第一注浆堵水段和所述第二注浆堵水段之间,段落内隧道全包防水,段落内隧道的仰拱的底部设置有地下水的过水通道,用于段落内隧道段的仰拱的底部的地下水的渗流。本发明能够解决隧道修建造成的下游泉水的断流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隧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053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246770.X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16C20/20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隧道碳排放模型的优化系统,包括:系统处理模块,系统处理模块的数据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有输入模块和碳排放量数据获取模块,系统处理模块的数据输出端口分别电连接有显示模块和碳排放量数据库,系统处理模块的数据输入输出双向端口分别电连接有隧道全周期碳排放BP模型模块、隧道全周期碳排放总量计算模块和阶段性碳排放量预测数据对比模块,其中,隧道全周期碳排放总量计算模块和阶段性碳排放量预测数据对比模块与碳排放量数据库通过数据输出输入双向端口电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612128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0459652.X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单层双或多孔隧道分幅逆换撑施工方法,针对双(多)孔单层地下道路结构,结构不进行分幅,采用明挖顺筑法分期施做,通过基坑分期开挖、结构分期实施的方式完成,减少了对现况交通的影响,节省了场地空间及工程造价。基坑分期开挖界面处设中排支护结构,后期基坑开挖时,针对中排支护结构,由上至下进行“逆”换撑,将后期开挖基坑外侧壁的水土压力安全传至中墙及斜抛撑处,安全卸载后破除中排支护结构。本发明可以解决城市狭窄场地条件下修建地下道路,施工面临的交通疏解困难、场地不足等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8835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85057.4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集钻孔填砂隔振排桩防爆破震动结构,包括隔振排桩、多空隙填充材料、不透水回填材料、隔振沟槽和防水布;所述隔振排桩位于拟建隧道与保护目标之间的隔振沟槽内;该隔振排桩平面布置范围应涵盖不满足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或不满足保护目标安全管理距离的区段并宜向外延伸;该隔振排桩平面走向平行于隧道边线或环绕保护目标基础或管线外轮廓周边直线布置;该隔振排桩平面布置采用密集钻孔方式,即孔距小于桩径;所述多空隙填充材料密实的填充入隔振排桩内;该隔振排桩接近地表的一段采用不透水材料回填,孔口以防水布覆盖。本发明通过设置密集钻孔填砂隔振排桩,从切断、干扰工程爆破震动传播途径着手,屏蔽、削弱振动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9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7755.3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金刚 , 刘子健 , 赵金鹏 , 张伟 , 李建林 , 裴向军 , 袁士豪 , 张晓东 , 周振 , 陈仁东 , 毕强 , 朱允伟 , 刘明高 , 庞康 , 陈明奎 , 刘翔宇 , 陈虎 , 赵红征 , 魏增智 , 王安勐 , 尉言 , 张俊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栓锈蚀试验方法及相应的管片接头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S1,将直流稳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螺栓和铜片;S2,将螺栓和铜片浸泡在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S3,在直流稳压电源的预定通电时间,根据螺栓的初始重量及其锈蚀后的重量,计算螺栓的锈蚀率;S4,使用多功能液压试验机对锈蚀率达到10%或20%的螺栓进行拉拔试验,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锈蚀模拟不精确、耗时长、力学性能测试不全面、实验操作复杂的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