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296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3430.9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北京建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被动辐射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包括:氟碳纳米颗粒30~75质量份、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2~6质量份、碳化硅纳米颗粒1~3质量份、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3质量份、氧化镁纳米颗粒15~30质量份。通过采用多种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体系,降低太阳辐射反射,实现对太阳辐射吸收和波长调制,使得发射光线波长处于8μm~13μm区域,降低因太阳辐射因反射被大气吸收产生的保温层效应,提高了热发射散热能力;同时降低超冷复合材料在10.5μm~11.7μm波段辐射,提高超冷复合材料在波长8~9μm波段辐射,以保证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发射率,低温下具有较低的发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8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88476.2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刘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智能化物联网控制方法和网关,涉及智能网关技术领域,其中,建筑智能化物联网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网关本体的身份标识;根据预设的标识数据、软件版本数据和授权时限数据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软件版本信息和授权时效信息;根据预设的授权标识生成规则、预设的待验证信息、以及相对应的身份标识、软件版本信息和授权时效信息,得到用于生成目标授权文件的目标授权标识。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利用离线授权的方式,避免了软件版本和网关本体系统版本不兼容的问题,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对移植的软件重新交叉编译的工作,进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086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617148.0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对设备管理中心平台下发的管控指令的接收操作,管控指令包括待管控设备的标识信息;当接收到管控指令,基于待管控设备的标识确定待管控设备对应的总线协议;将管控指令进行解析得到不同总线协议对应的管控指令数据;将管控指令数据分别发送到对应的总线接口以执行对相应的待管控设备的管控操作并响应对待管控设备端反馈的管控操作结果的接收操作;将不同总线反馈的管控操作结果的数据格式转换成与设备管理中心平台的可识别数据格式并上传至所述设备管理中心平台,本发明通过进行数据格式的自动转换与发送,能够进行统一数据和指令的上行和下发。
-
公开(公告)号:CN113668711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31560.4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双向和竖向变形解耦的三维隔振/震支座,包括水平向隔震支座、竖向隔振支座和变形解耦装置,水平向隔震支座与竖向隔振支座在竖向上串联组合布置,竖向隔振支座包括上部定位钢板、下部定位钢板和竖向隔振单元,所述变形解耦装置能够实现水平双向和竖向变形的三维解耦,该变形解耦装置由水平向限位角柱、水平抗剪钢板和竖向变形间隙构成。本发明能够实现水平向隔震支座的水平向变形和竖向隔振支座的竖向变形的三维解耦,保证三维隔振/震支座的水平向变形仅发生于水平隔震支座、竖向变形仅发生于竖向隔振支座,有效提升了三维隔振(震)支座的隔振(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36127.4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刚度高承载竖向隔振支座及复合振震双控支座。低刚度高承载竖向隔振支座包括:支座上盖板,用于与上部结构连接固定;支座下盖板,支座下盖板以与支座上盖板间隔一可调的竖向距离水平对置布置于支座上盖板的下方,用于与下部结构连接固定;多组竖向隔振单元,竖向隔振单元以预定的平面布局布置于支座下盖板上,并且竖向隔振单元由碟形弹簧和锥形叠层橡胶组成,碟形弹簧与锥形叠层橡胶串联布设,锥形叠层橡胶具有中心通孔;多根预应力筋,上端锚固固定于支座上盖板,并且穿过碟形弹簧与锥形叠层橡胶的中心通孔,下端锚固固定于支座下盖板。本发明基于锥形叠层橡胶和碟形弹簧的复合受力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整体支座的竖向刚度,提高隔振效率,同时又保证整体支座在低刚度下具备较高的竖向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81576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071232.0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维场景的灯光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灯光配置请求,其中,所述灯光配置请求携带待配置灯光的初始三维场景;响应于所述灯光配置请求,检测所述初始三维场景,得到所述初始三维场景的场景特征信息;获取与所述场景特征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候选灯光配置信息;将所述候选灯光配置信息进行显示。本申请通过提取三维场景中的特征信息,并利用特征信息匹配候选灯光配置信息,以此实现了自动向用户推送灯光配置信息,不在需要进行手动配置,达到了提高三维建模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581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067047.4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维场景的局部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渲染三维场景对应的目标细节层次模型;在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目标细节层次模型的渲染操作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细节层次模型中的目标渲染区域;获取所述目标渲染区域对应的目标渲染参数;利用所述目标渲染参数对所述目标渲染区域进行渲染,得到所述三维场景的渲染结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细节层次模型中的目标渲染区域,并获取目标渲染区域对应的渲染参数,实现了对三维场景的局部渲染,相比现有技术中全局渲染的方式,能够适应更多的需求,同时相比全局渲染也减少了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79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069261.3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482 , G06F3/04847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模工具配置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建模工具配置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建模工具配置请求,向用户显示预先配置好的建模工具配置页面,所述建模工具配置页面包括多种不同功能的建模工具;接收用户在所述建模工具配置页面对所述不同功能的建模工具的配置操作;根据用户的配置操作结果生成目标建模工具配置结果。过用户的配置需求向用户显示建模工具配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在建模工具配置页面按照自己需求进行建模工具的配置,根据用户的配置操作生成可便于用户建模过程中使用的目标建模工具配置结果,提高了用户使用建模工具的熟悉度,进而可缩短建模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建模工作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94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154441.1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流量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应用于人流量统计云平台,所述人流量统计云平台与多个建筑空间中的人员感知末端连接,其中建筑空间的每一个出入口均设置有人员感知末端,所述人流量统计云平台将处于同一建筑空间的人员感知末端采集的数据进行关联存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人员感知末端采集的数据;对在目标时长内同一建筑空间的人员感知末端采集的数据进行识别与统计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得到每一个建筑空间在所述目标时长内的人流量数据。通过人流量统计云平台对建筑空间内的人流量数据进行检测,便于根据统计的人流量数据对建筑空间进行有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581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069262.8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枢轴点位置变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当需要进行模型构建操作,响应对枢轴点变换功能的激活操作,所述枢轴点变换功能包括自定义枢轴点位置功能和/或枢轴点位置居中功能;当接收到用户对任一枢轴点变换功能的选择操作,触发进入对应的枢轴点位置编辑模式;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的编辑操作,改变枢轴点在模型显示界面的位置。通过设置枢轴点变换功能并在需要进行模型构建操作时,激活相应的枢轴点变换功能,根据接收到的对枢轴点变换功能的选择操作进行相应的数轴点位置编辑模式来响应改变枢轴点位置的编辑操作,可以根据用户建模需求改变枢轴点位置,提高了用户建模的便利性以及建模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