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8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38116.8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4F11/74 , F24F11/64 , F24F11/54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1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季单体空调制冷房间门窗开闭方式优化方法,属于节能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设计实测房间的测试工况;布置实测房间的传感器;测试与数据收集;构建不同工况评价矩阵;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对各个评价工况进行分析。本发明方法在考虑实际热舒适度需求的前提下,运用对不同工况进行效率评价,找到空调房间运行的最优状态;该方法最大限度满足了使用需求,避免出现断续制冷引发的不适,有利于提高室内的用户的舒适度;本发明基于单体空调房间的实测数据,得到了房间的热舒适度和空调耗电量的相对优化的配比,优化了办公室房间的用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317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64454.6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领域的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其中热源站由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和喷射式换热器或两级喷射式换热机组或换热器组成;能源站主要由半效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蓄能装置、电动制冷机、冷却塔以及溶液再生系统构成,其一次供水温度为60℃~75℃,一次回水温度为20℃~30℃。该系统在热源站可高效利用低温工业废热或中低温中深层地热或中低温太阳能,在供冷季可实现低温冷冻水或高温冷冻水与除湿溶液供应,在供暖季可实现低温供热。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的污染物排放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北方城镇实现区域供热供冷低碳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172679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85216.2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异质能流耦合的炼焦余热热电联产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余热采集系统、多异质能流重构及综合利用系统和热力站;余热采集系统包括:用于回收荒煤气显热余热的第二热管蒸发器、用于回收红焦余热的第二气‑水换热器、高压余热锅炉和中压余热锅炉、以及用于回收烟气余热第一气‑水换热器和第一热管蒸发器;多异质能流重构及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第一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第二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中低压喷射器、低压喷射器、蒸汽发生器、第一水‑水换热器、第一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调峰汽‑水换热器和大容量蓄热模块。本发明对多异质能流的品位与数量进行优化重构,降低余热利用过程不可逆损失,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170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764454.6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领域的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其中热源站由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和喷射式换热器或两级喷射式换热机组或换热器组成;能源站主要由半效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蓄能装置、电动制冷机、冷却塔以及溶液再生系统构成,其一次供水温度为60℃~75℃,一次回水温度为20℃~30℃。该系统在热源站可高效利用低温工业废热或中低温中深层地热或中低温太阳能,在供冷季可实现低温冷冻水或高温冷冻水与除湿溶液供应,在供暖季可实现低温供热。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的污染物排放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北方城镇实现区域供热供冷低碳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1067184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956418.2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5B29/00 , F25B30/04 , F24D3/10 , F24D3/18 , F24D19/10 , F01B23/10 , F01K11/00 , F01K13/00 , F01K25/10 , F17C9/04 , F17C13/00 , F17D1/02 , F17D3/01 , F17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领域的一种基于液化天然气气化冷能的热电冷联供系统及运行方法;在系统中低温锅炉、膨胀机、LNG气化器和工质泵通过管线顺序相连形成回路;膨胀机与发电机主轴相连;LNG储罐、LNG气化器、主升温器、调压器、计量加臭装置和燃气管网通过管线顺序相连;空气加热塔的出口、第一泵、低温锅炉、主升温器和空气加热塔的入口顺序相连形成回路,冷用户采用多种方式接入系统中。本发明在提高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工艺能效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液化天然气气化冷能的多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综合利用各种冷能和工业废热、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以提升我国能源系统能效,满足不同负荷特点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0454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58324.5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3/18 , F24D3/10 , F24D19/1015 , F24D2200/11 , F24D220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层地热能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站、一次网管路、热力站和二次网管路。所述系统根据热源特征和热用户特点在热源站配置水-水换热器、热泵机组、锅炉或汽-水换热器,根据一次网热媒参数和热用户特点在热力站配置水-水换热机组或大温差高效换热机组。从而实现高效、深度开发与利用深层地热能,以满足冬季供热负荷需求,另外可以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及其污染物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99448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25527.4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气锅炉大温差高效供热系统,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所述燃气锅炉大温差高效供热系统由燃气锅炉、间壁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热泵、大温差换热机组、循环泵、连接管路及其它附件组成;所述的连接管路分为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和三次侧管路。该系统是一种清洁、高效供热系统,可实现大温差远距离高效供热,并采用换热器和热泵技术高效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消除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现象,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也有利于实现供热系统节能减排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69843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50928.7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热源高效压缩-喷射复合热泵系统及应用。所述系统由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喷射器、发生器、太阳能集热器、闭式冷却塔、工质泵、循环泵、工质罐、用户、节流阀、连接管路系统及阀门构成,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增压机;连接管路系统分为水管路系统、乙二醇溶液管路系统和工质管路系统。本发明所述的热泵系统通过不同阀门之间的切换,可实现压缩-喷射耦合制冷或喷射制冷、压缩-喷射耦合制热等多种不同运行方式;适用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可充分利用太阳能、低温热源,降低电能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933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25084.9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射-压缩复合式大温差换热机组。该机组包括水水换热器、喷射式热泵、一套或两套压缩式热泵,由连接管路耦合构成大温差换热机组;所述的连接管路分为水系统管路、工质系统管路,其中水系统管路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本发明可实现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热水之间的高效换热功能,大幅度降低一次侧回水温度,且使一次侧回水温度远低于二次侧回水温度,大幅提升一次热网输热能力。较低温度的一次热网回水有助于回收热源余热及其它工业余热,降低供热成本和供热能耗,从而实现供热领域的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93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5084.9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nventor: 孙方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射-压缩复合式大温差换热机组。该机组包括水水换热器、喷射式热泵、一套或两套压缩式热泵,由连接管路耦合构成大温差换热机组;所述的连接管路分为水系统管路、工质系统管路,其中水系统管路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本发明可实现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热水之间的高效换热功能,大幅度降低一次侧回水温度,且使一次侧回水温度远低于二次侧回水温度,大幅提升一次热网输热能力。较低温度的一次热网回水有助于回收热源余热及其它工业余热,降低供热成本和供热能耗,从而实现供热领域的节能减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