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333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4814.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应杰 , 郑双青 , 魏学记 , 王莹 , 苑浩 , 张杰 , 冯磊 , 程士霖 , 刘琳 , 姜炎 , 张明太 , 袁娜 , 米世贤 , 刘合玉 , 吴铮 , 秦晓晖 , 胡九晟 , 肖庆 , 郑晓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现有墙体形成工字形支撑结构的既有建筑拆除改造方法,主楼包括高度呈阶梯式设置的第一楼体、第二楼体和第三楼体,既有建筑拆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主楼地上墙体加固及保留横墙端部处新增钢柱施工;S2、自上而下逐层同步拆除第一楼体、第二楼体和第三楼体的室内墙体,在第一楼体、第二楼体和第三楼体的中部分别留有两道横墙不拆除,以作为支撑横墙,并使每个楼体中支撑横墙与东西两侧外纵墙形成工字形支撑结构;S3、新做基础施工;S4、对支撑横墙区域外进行主楼新建钢结构的施工;S5、对支撑横墙进行拆除,并进行剩余主楼新建钢结构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3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74814.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应杰 , 郑双青 , 魏学记 , 王莹 , 苑浩 , 张杰 , 冯磊 , 程士霖 , 刘琳 , 姜炎 , 张明太 , 袁娜 , 米世贤 , 刘合玉 , 吴铮 , 秦晓晖 , 胡九晟 , 肖庆 , 郑晓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现有墙体形成工字形支撑结构的既有建筑拆除改造方法,主楼包括高度呈阶梯式设置的第一楼体、第二楼体和第三楼体,既有建筑拆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主楼地上墙体加固及保留横墙端部处新增钢柱施工;S2、自上而下逐层同步拆除第一楼体、第二楼体和第三楼体的室内墙体,在第一楼体、第二楼体和第三楼体的中部分别留有两道横墙不拆除,以作为支撑横墙,并使每个楼体中支撑横墙与东西两侧外纵墙形成工字形支撑结构;S3、新做基础施工;S4、对支撑横墙区域外进行主楼新建钢结构的施工;S5、对支撑横墙进行拆除,并进行剩余主楼新建钢结构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16681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453473.2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改造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幕墙改造外防护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突出结构防护施工:利用塔吊将防护结构施工到建筑的外立面的突出结构处,然后在突出结构的下方沿着外立面设置轨道吊;2)物料运输:将制作完成的外防护结构单元和悬挑平台构件输送到基础层内;3)幕墙改造区悬挑平台施工:在基础层的外立面上开设施工洞口,然后在基础层的施工洞口下方固定悬挑平台;4)外防护结构单元安装:用轨道吊安装外防护结构单元形成幕墙的外防护结构;并且外防护结构和建筑外立面之间留有间隙,外防护结构单元从间隙内向上运输;5)设置操作平台:在外防护结构的内侧安装操作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71668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53468.1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外防护体系更换水平拉结支撑方法及超长斜撑体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保留原水平支撑,进行超长斜撑体系初步设计;S2、利用Midas软件初步计算新增超长斜撑的数量、规格以及超长斜撑的间距;S3、利用软件确定每根超长斜撑的角度、长度以及上下端连接位置;S4、利用Midas软件进行承载力计算;S5、基于步骤S2‑S4的结果绘制超长斜撑体系结构设计图;S6、分别在屋面和超长斜撑穿设位置的楼板开设洞口;S7、原屋面幕墙、原结构构件局部拆除;S8、根据超长斜撑体系结构设计图,在外立面围护单元的外立面围护立柱上设置多个第一连接部,并在原结构核心筒和楼面反梁位置相应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S9、进行超长斜撑的吊运和拼装。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3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507469.9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空大跨度悬挑平台顶推施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施工体系包括悬挑平台、顶推滑移机构和锚固机构,悬挑平台由工字钢主梁、分担次梁、平台面板和防护栏杆分跨组拼而成,其内侧端的工字钢主梁超出分担次梁和平台面板范围并向结构楼板内侧延伸,且其重心始终位于结构楼板范围内,顶推滑移机构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滑移轨道梁,滑移轨道梁顶部均滑动设置有一根工字钢主梁,且其内侧端与工字钢主梁之间设置有顶推油缸,锚固机构将滑移轨道梁锚固在结构楼板上并将工字钢主梁滑动卡固在滑移轨道梁顶部。本发明利用液压同步顶推系统实现了悬挑平台的高效安拆,拼装工序在室内进行,不存在高空临边作业的风险,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61385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24289.8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新增斜外框钢柱包既有钢梁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新增斜外框钢柱和既有钢梁形成的柱包梁结构作为支撑,形成柱包梁后,新增斜外框钢柱将力传递给既有钢梁上方的结构,然后在既有钢梁上方进行结构改造,改造完成后拆除既有钢梁上方的原有支撑柱,此时既有钢梁只有本层连系梁的荷载,接着切除水平肋板以下的既有钢梁的部分腹板和下翼缘板,将既有钢梁的截面减小,形成新的改造梁。最后再拆除连系梁与既有钢梁之间的既有外框钢柱。本发明的做法可以利用既有钢梁,可以避免大面积破坏原有结构,在原有结构可以继续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新结构的拆除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86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33518.2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4G2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输或贮存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建筑内非底层楼板上转运超长超重构件的方法,通过采用双车抬运并在转运车顶设置可旋转的位置调整台的方式,将本来所需很长的转运车改成一前一后两个很短的转运车的形式;避免过长的转运车中部被弯道卡住,通过在位置调整台中加入水平移动的自由度,使得待转运构件被弯道卡住时,可水平移动待转运构件脱困;以上两点结合,避免转运时被弯道卡住。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可增加车轮的分节式的转运车,可根据待转运构件的自重增删车轮改变单位面积上的楼板的荷载,通过设置路线支撑架提升楼板的承载力,以上两点结合,避免压坏楼板。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8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533518.2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4G2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输或贮存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建筑内非底层楼板上转运超长超重构件的方法,通过采用双车抬运并在转运车顶设置可旋转的位置调整台的方式,将本来所需很长的转运车改成一前一后两个很短的转运车的形式;避免过长的转运车中部被弯道卡住,通过在位置调整台中加入水平移动的自由度,使得待转运构件被弯道卡住时,可水平移动待转运构件脱困;以上两点结合,避免转运时被弯道卡住。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可增加车轮的分节式的转运车,可根据待转运构件的自重增删车轮改变单位面积上的楼板的荷载,通过设置路线支撑架提升楼板的承载力,以上两点结合,避免压坏楼板。
-
公开(公告)号:CN115613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524227.7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既有建筑角部位置托梁插柱改造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对该层顶板进行开洞,并切除该层顶板下方的梁,利用吊装装置将新增斜外框柱吊装至指定位置,并将新增斜外框柱与原竖向外框柱连接,将新增斜外框柱与该层顶板连接,然后拆除临时支撑柱,并在新增斜外框柱上方结构改造完成后,将新增斜外框柱上方的原竖向外框柱拆除。本发明在将新增斜外框柱与该层顶板连接,对新增斜外框柱上方结构改造完成后,再拆除原竖向外框柱,可以很好地利用原竖向外框柱对其上方结构进行很好地支撑。另外,本发明简化了施工步骤,减少了对既有结构的破坏,避免多次改变承力结构,使传力体系更加明晰,结构整体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392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4816.4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应杰 , 郑双青 , 魏学记 , 王莹 , 苑浩 , 张杰 , 冯磊 , 程士霖 , 刘琳 , 姜炎 , 张明太 , 袁娜 , 米世贤 , 刘合玉 , 吴铮 , 秦晓晖 , 胡九晟 , 肖庆 , 郑晓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永临结合的桁架支撑旧楼结构拆除改造施工方法,主楼包括高度呈阶梯式设置的不同楼体,旧楼结构拆除改造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主楼基础加固;S2、主楼地上墙体加固;S3、主楼分区域分楼层拆除和加固桁架支撑体系施工;S4、室内土方开挖;S5、室内独立基础施工和土方回填;S6、主楼新建钢结构施工;其中,步骤S3中,主楼分区域分楼层拆除和加固桁架支撑体系施工按照自上而下、自南向北、先水平后竖向构件的顺序逐层逐段拆除主楼的室内区域承重墙体,整体保留东西两侧砖混结构墙体,并随着逐层拆除,自上而下逐层安装加固桁架支撑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