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638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710994615.4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具体涉及了一种融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设于制冷剂回路上的压缩机、换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一换热器、第二电磁阀、第一节流机构、第二节流机构和第二换热器;其中,位于室外的所述第二换热器上并联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霜空气源热泵系统,一方面,该系统成功解决了除霜时低位热源(指不能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热能,例如空气、土壤、水、太阳能、工业废热等)的问题,避免除霜时由于无低位热源导致除霜时间长,除霜可靠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该系统从室外环境取热,改变了传统除霜时低温制冷剂流经室内换热器导致恢复供热时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引起热舒适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15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710331176.9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力发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发电的自循环废热利用系统,其包括: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热流体供应单元、冷流体供应单元、膜壳、冷却器、储液器以及电力输出电路。本发明能够利用余热或废热将流体压力升高,使其压缩压力发电体产生形变进而转化为电能,实现对余热和废热的回收和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2889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24111.7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辐射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对流强化型辐射换热器,包括:热交换管和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一侧连接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与所述辐射板之间形成导流腔,所述导流罩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用于连接通风设备,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辐射板,所述热交换管位于所述导流腔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辐射板上,所述辐射板上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使所述导流腔内的空气流出。本发明提供对流强化型辐射换热器能够同时进行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换热效率更高,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凝露。
-
公开(公告)号:CN10976469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58015.6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8D1/05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换热器装置领域,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均水平设置的上端集流管和下端集流管,所述上端集流管通过竖向设置的微通道扁管组与所述下端集流管连通,所述上端集流管通过连通管与相邻所述换热单元的下端集流管连通或所述下端集流管通过连通管与相邻所述换热单元的上端集流管连通。作为冷凝器时,使微通道扁管组内的循环介质始终保持由上向下流动,使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作为蒸发器时,使微通道扁管组内的循环介质始终保持由下向上流动,加快了冷凝水和化霜水排泄速度,符合气液流动规律,提高换热性能,实现了微通道换热器可作为热泵蒸发器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66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792318.7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供暖装置以及集热液体的流程控制方法,装置包括:供暖循环,其包括蓄热水箱、供暖末端以及供暖循环泵;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其包括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集热部;其中,所述集热部包括进液分液管、出液集液管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个并列的集热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集热单元包括复合抛物聚光器以及跨列式置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器上的毛细管吸热器;所述集热液体在所述进液分液管、所述出液集液管和至少一部分所述毛细管吸热器之间形成流动路径,所述蓄热器内换热器使所述流动路径形成闭环;且通过可调整的方式接入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毛细管吸热器的个数。本发明的供暖装置能够通过调整集热液体的流程来满足供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241119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728984.X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5B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复合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其上设有压缩机、换向阀、空气‑制冷剂换热器和热力膨胀阀;压缩机的进出口分别与换向阀的第一、第二接口连接,空气‑制冷剂换热器一端与换向阀第三接口连接、其另一端与热力膨胀阀连接,热力膨胀阀与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接;制冷剂回路上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空气‑制冷剂换热器之间以及热力膨胀阀与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之间均设有多个水‑制冷剂换热器;多个水‑制冷剂换热器的进口分别与不同的水源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多种水源的制热或制冷,充分利用了空气以及生活污废水的低品位热能,同时回收利用了冷凝热,提高了热泵系统的能效,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76958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057075.8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射-吸收式复合制冷及热泵机组及其工作方式。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溶液节流阀、冷剂节流阀、蒸汽发生器、气体喷射器;设立一级甚至多级的蒸汽发生器能降低机组高位驱动热源的出口温度,增强热利用效率和冷剂蒸汽压力层次,可根据不同的压力等级方便地设置气体喷射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可引射发生器出口的冷剂蒸汽至冷凝器,以降低发生器的高位热源温度;也可引射蒸发器出口的冷剂蒸汽至吸收器,以增强吸收器的吸收压力,减小吸收器体积;也可引射蒸发器出口的冷剂蒸汽至冷凝器,以增加机组的制冷及制热量,提高机组的综合热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66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92318.7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2 , Y02E10/44 , F24D3/005 , F24D3/02 , F24D19/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供暖装置以及集热液体的流程控制方法,装置包括:供暖循环,其包括蓄热水箱、供暖末端以及循环水泵;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其包括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集热部;其中,所述集热部包括进液分液管、出液集液管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若干个并列的集热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集热单元包括复合抛物聚光器以及跨列式置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器上的毛细管吸热器;所述集热液体在所述进液分液管、所述出液集液管和至少一部分所述毛细管吸热器之间形成流动路径,所述蓄热器内换热器使所述流动路径形成闭环;且通过可调整的方式接入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毛细管吸热器的个数。本发明的供暖装置能够通过调整集热液体的流程来满足供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240919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27615.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住宅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回路,包括相变蓄能器、板式换热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输入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连通的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及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的四通换向阀,连通四通换向阀与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的管路上串联有膨胀阀,相变蓄能器和板式换热器分别与四通换向阀与膨胀阀之间的第一管路形成可通断旁通连接;供暖回路,包括室内换热器单元、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单元的输出末端连通、输出端与室内换热器单元的输入前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的泵,相变蓄能器和板式换热器分别与第二管路形成可通断旁通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50132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53382.8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 Y02E60/147 , F25B27/02 , F25B9/08 , F25B240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尾气废热的喷射式蓄能型汽车空调用制冷系统,属汽车用空调设备领域,该系统包括:制冷环路和蓄冷释冷环路;蓄冷释冷环路设有相变蓄冷器,相变蓄冷器设有蓄冷入口端和蓄冷出口端,蓄冷入口端与制冷环路的膨胀阀出口连接,蓄冷出口端通过管路经制冷环路的第二电磁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制冷环路的第一喷射器连接。该系统通过设置具有相变蓄冷器的蓄冷释冷环路,并使蓄冷释冷环路与制冷环路有机连接,可利用相变蓄冷器实现相变蓄冷功能,以能量时空转移方式,解决了不稳定的尾气废热与汽车空调冷负荷之间的矛盾问题和汽车加减速带来空调制冷系统制冷不稳定、不连续问题,满足汽车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空调负荷的需求。
-
-
-
-
-
-
-
-
-